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俞敏洪、戴自更請回答:退回20年前,你會投資對方嗎?

整理 / 王琳

編輯 / 魏佳

4月23日,尋找中國創客第五季聯合東方坐標學院舉辦在線教育專場路演“創無界,育無疆”,共18個項目參與。

在路演開場前的中國創客導師對談環節,尋找中國創客發起人、北京文投集團總經理戴自更和中國創客導師、新東方創始人、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針對科技對教育的影響、創新創業以及“乾活的比不過做PPT的”等多個話題展開討論。

金句速覽

俞敏洪:

創業是年輕人面前最寬闊的道路。

一個人如果能做PPT,說明他的總結和思考能力已經非常強大。但如果他自己不做,底下人做了,他去講,是另外一回事兒。

科技在教育領域的應用除了提供更加高效的學習工具以外,還會潛移默化地改變中國人對於教育的看法、對教育內涵的思考。

戴自更:

我希望中國多一點創業創新的文化。過去大部分中國人一輩子活在一個地方就結束了,很少有人願意到外面闖蕩。

對於創業者而言,還是要實話實說,而不是僅僅靠PPT,投資人也不是僅僅靠PPT就可以改變判斷。

只有跟科技結合在一起,文創行業的增長速度才會更快,效益才會更大,範圍才會更廣。

以下為內容實錄,經尋找中國創客整理:

俞敏洪談新書

為什麽用“絕望”的標題加“絕望”的照片

主持人:今天是世界讀書日,我們了解到,俞總最近出了一本新書《我曾走在崩潰的邊緣》,戴總是尋找中國創客的發起人,尋找中國創客每一季都會出一本由他主編的書。您二位想通過出書傳達給年輕人什麽樣的理念或者精神?

戴自更:每年出一本書,我是想把尋找中國創客每一年做的事情做一個梳理和總結。我希望中國多一點創業創新的文化。(過去)大部分中國人一輩子活在一個地方就結束了,很少有人願意到外面闖蕩。而創業者,想著要改變點兒什麽,他們能夠走出來,比如張泉靈離開央視,這種闖蕩的精神值得鼓勵。我們出書,更多的是通過對創業的梳理總結,讓每個人的人生更加豐富多彩。

俞敏洪:創業是年輕人面前最寬闊的道路。創業創新能夠為中國的GDP和就業做出貢獻,也能為國家的穩定發展貢獻力量。如果創業成功了,又會為國家財政和各方面的發展起到比較大的作用。

以新東方為例,直接來看,新東方在中國的很多領域做了很多培訓,間接來看,新東方繳的稅也是給國家做貢獻。

再來談談我的新書。新出的這本書是我講的一門課,總結了新東方25年成長歷程,講了差不多15個小時,從北大出來講到去年年底新東方的狀態。講課文字出來以後覺得可以做一本書,就交給出版社了。我跟編輯說,書名就叫《新東方成長歷程》,他們說這個標題不好賣,應該叫《我曾走在崩潰的邊緣》。我又提出,封面選個英俊照片吧,結果編輯選了一張超級絕望的照片。所以這本書就是絕望的書名配絕望的照片。我說,換了吧,編輯說:不行,這張絕望照片就可以多賣10萬本書,你要換照片還是要版稅?我算了一下,10萬本書差不多可以給我帶來100萬的版稅。我的版稅是全部捐給貧困地區小學生的。為了這些孩子,丟臉就丟臉吧。

這世界上沒有絕對自由自在的地方,所有自由都是自律為前提。新東方在很多方面還有不足,但是中國足夠大,讓我們發揮的余地還是足夠大的。

主持人:去年新東方年會上員工對“乾活的比不過做PPT的”吐槽火了,其實這種情況不僅國內企業有,全球範圍內都存在這樣的情況。兩位導師怎麽看待這個現象?

俞敏洪:這個現象特別正常,一個人如果能做PPT,說明他的總結和思考能力已經非常強大了,一定會比乾活的職位更高。但如果他自己不做,底下人做了,他去講,是另外一回事兒。

戴自更:我同意俞老師一半的觀點,做PPT能夠梳理一下自己的想法,“做PPT的比乾活的升得更快的”也很挺常見。但是對於創業者而言,還是要實話實說,而不是僅僅靠PPT,投資人也不是僅僅靠PPT就可以改變(投資)判斷的。

戴自更

文創只有跟科技結合,增速效益才會更大

主持人:你們一位是教育界的代表人物,一位是文化傳媒界的代表人物,科技如何助力教育和文創項目?掌握了AI、算法推薦、信息流前沿的科技,就能夠把教育和文創做得更好嗎?

俞敏洪:科技是工具,它對所有的領域都提供了更高效、廣闊工具效益,比如自行車和高鐵兩種交通工具,高鐵顯然更快更安全。

但這是不夠的。科技更重要的是改變人的思維和思考模式。比如巴黎聖母院失火,在古代可能100年以後才會知道,現在著火的同時我們就可以看到視頻。通過對這件事情的評論,你可以判斷大家的思考能力、水準和眼界到底有什麽差異。你會發現,有人罵、有人歎息,這表明這已經是思想多元化的社會了,倒推一下就是我們的思維被改變了。

科技在教育領域的應用除了提供更加高效的學習工具以外,還會潛移默化地改變國人對於教育的看法,對教育內涵的思考。當然了,辯證法的原理告訴我們,思維的改變也可以使工具變得更加先進。

戴自更:中國之所以能夠發展到今天,科技起了決定性作用,科技是工具,誰都可以用。現在來看,就文創談文創已經不行了,不把業務放到線上已經不行了。我以前做報紙,廣告收入撐死做到9億,因為報紙的版面是有限的。而網絡廣告是無限的,今日頭條2018年的營收目標是500多億,到了今年收入目標已經達到1000億。

只有跟科技結合在一起,文創行業的增長速度才會更快,效益才會更大,範圍才會更廣。

主持人:現在兩位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就是投資人,如果你們遇到年輕時的對方,你們會投資對方嗎?為什麽?

俞敏洪:我肯定不會投,因為年輕時的戴總不夠穩重,有風險。

戴自更:我也不會投,因為我不太懂教育。我們雖然不會投資對方,但是我們從1999年開始就一直是朋友,互相激勵,互相砥礪,閑下來的時候也常常交流溝通。我們“從來不需要想起,永遠也不會忘記”。

天一篇深度報導,重新定義創新經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