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新零售大戰正酣 即時物流再添戰火

新零售大戰正酣,即時物流硝煙又起。電商如阿里巴巴公布其新零售物流提速規劃,跨界“攪局”者如美團承諾1小時送達海瀾之家的衣服,滴滴決定從4月1日正式上線外賣配送。

專家和業內人士指出,即時化、便利化的配送越來越成為企業間競爭的重要手段。不過目前在唯“快”的驅動下,即時物流發展正面臨諸如服務品質不佳、過度依賴資本、降本增效壓力陡增等多個痛點,亟待規範化發展。

即時物流混戰已起

阿里巴巴在其推出的新零售物流提速規劃中,包括盒馬鮮生30分鐘達、天貓超市1小時達、天貓2小時達服務等。餓了麽則表示,將跳出單一的食品外賣領域,投入更多資金建立即時配送系統。閃送、雲鳥配送、順豐、“三通一達”、宅急送等也紛紛加入即時物流混戰之中。

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劉大成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即時物流之所以能夠實現,離不開以下因素:一是覆蓋範圍有限,在有限區域內能夠迅速得到響應,並借助物聯網、互聯網等技術支撐,使客戶以及涉及的資源部門能夠廣泛建立起聯繫,實現位置的監控;二是擁有龐大的平台,使供需雙方能在平台上實現有效對接,以實現距離和個性化的需要,再進行選送;三是外賣小哥超低價的勞動力紅利;四是交通工具的便利;五是移動互聯網,特別是監控設備以及電子票單的普及;六是強大的人工智能,使得在平台上能夠有效實現訂單合並,通過共性的匹配,提高效率。

業內人士認為,即時配送服務需求正不斷擴大,而陸續頒布的物流行業政策、人們消費水準的提高、大數據雲計算的迅猛發展都為即時配送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環境。

根據艾瑞谘詢《中國即時物流行業報告》的數據,2016年即時物流行業訂單量超過56億單,2017年訂單量預計為89.2億單。2019年訂單量有望達159.2億單。

即時物流由新零售催生而成,也反過來對包括新零售在內的商業模式帶來顛覆性影響。

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物流規劃發展負責人傅兵日前指出,隨著整個零售前端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物流在商流中的地位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從原來服務於商流,到現在拉動商流。

北京物資學院物流學院副院長王曉平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即時物流在為消費者提供便利的同時,將快遞的“快”推向了極致。為了更好地實現對消費者需求的即時響應,商家不斷推出新的商業模式,而新零售的出現,為即時物流提供了更好的施展平台。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趙劍波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新零售一直強調重新構建“人-貨-場”的概念,本質就是對於高頻消費、即時物流、智慧供應等關鍵因素的整合。消費習慣的改變也推動零售業變革。年輕的消費者更加偏愛零售過程的便利、體驗、社交屬性,這為塑造新零售場景提出了全面的挑戰。即時物流成為新零售所有場景中的一個關鍵環節。

行業發展痛點仍存

雖然即時配送市場需求巨大,但是整個行業尚處於發展初期,存在多個痛點和短板。在業內人士看來,首先,當前的即時配送在短期內滿足了企業與消費者對物流時效性的需求,但提升配送品質並形成衣務鏈條才是關鍵。當前的即時配送人員分散,管理難度大,正成為提升服務品質的阻礙。

其次,多數及時配送企業沒有成熟的運作模式,基礎設施較差,對資本依賴性比較大,一旦資本市場轉冷,依靠補貼吸引用戶的經營方式將難以為繼。

此外,行業內多數企業還沒有形成規模效益,行業的價格體系、服務標準不規範,市場細分不明確,這些因素都對即時配送行業的發展產生了製約。

在王曉平看來,即時物流強調的是即時,為了即時,就會造成配送成本的提升,將合在一起的“大單”拆解成無數個“小單”,這就需要更多的配送人員,目前從業人員的數量顯然無法實現所有類型商品的即時配送。

在劉大成看來,即時物流焦點集中在“快”。“快”成了最核心的要素,就會對其他要素造成衝擊,例如成本、服務、品牌等可能被忽略。此外,由於市場集中度不高,也就出現了其規模化及網絡化程度低,難以實現降本增效的目標。

“目前雖然一些平台已經建立起來,但成本很高,體驗也沒有明顯提升,要看市場、資本方以及運營方能否有足夠的耐心和堅定的意志去培育這種新模式,等待其成長和完善。”劉大成說。

多舉措促良性發展

如何實現即時物流的良性發展?在專家和業內人士看來,在即時配送需求不斷提升、市場競爭壓力日益加大情況下,提升物流和服務的品質,成為進一步增強企業競爭力的核心。相關政府部門及協會則應制定行業發展相關標準及規範,促進整個行業健康發展。

王曉平建議,首先要改善從業環境。“一方面,通過提高從業人員的工資水準和福利待遇,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員加入到從業人員的隊伍中來。另一方面,加快推廣應用無人配送車輛、無人機以及送貨機器人,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人員壓力。”

還要將市場進一步細分並提供差異化的服務。王曉平指出,根據消費者對於商品需求的緊迫性可進行細分,急需的商品,可以實現“一單一送”,消費者則要為此付出相應較高的費用;對於一般急需的商品,可在時間允許的範圍內適當“拚單”,消費者只需付較低費用。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大部分即時物流業務收取的配送費用仍不能彌補成本,降本增效壓力陡增。在專家看來,這既需要不斷提升配送速度和時效的穩定性,也需要通過提高效率來降低成本。“建議各物流企業聯合,實現末端共同配送。對物流體系共同使用,增加倉庫和配送能力密集度。”王曉平說。

各企業也要不斷完善自身物流體系,通過更加精細、智能和高效的運作方法,應用大數據、智能算法、智能定位等技術輸出更優質的服務。在王曉平看來,應基於各大電商和第三方物流公司對於消費者數據的分析和應用,提高需求預測的準確率和物流服務能力的前瞻性。

此外,趙劍波指出,以生鮮為代表的新零售或新商業的競爭不單是即時物流的競爭,而是入口、數據和物流的全面發力。線下門市、即時物流等靠近終端市場的領域,市場競爭相對充分,弱勢在於數字化。第三方技術服務商能夠為零售企業提供新技術解決方案,即時物流企業可以利用數字化手段對實體資源合理、高效地統籌安排,提升自己的數據挖掘能力,以及門市和物流體系的協同能力。

( 編輯:王擎宇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