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百萬畝枸杞年產值130億元 小小枸杞讓荒漠變綠百姓變富

我國西北地區廣布荒漠,生態環境敏感脆弱,經濟發展也受很大影響。能否通過發展一種產業,在實現荒漠治理改善生態環境的同時,又讓當地百姓脫貧致富?《環境與生活》雜誌記者近日參加「百家媒體寧夏枸杞行」活動來到寧夏回族自治區,發現當地走出了這樣一條路。

6月24日至28日,由《中國綠色時報》和寧夏回族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聯合主辦的「百家媒體寧夏枸杞行」活動在寧夏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百家媒體的采編人員約130人參加此次活動。

味道鮮美的「枸杞羊」

6月24日晚,記者在住宿酒店裡就餐時,一款手抓羊肉讓人大快朵頤。工作人員介紹這是當地特產——「枸杞羊」,味道鮮嫩可口,沒有一點膻味。這時餐廳大螢幕上播放的視頻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位農民正在精心呵護枸杞園,鮮紅的枸杞果點綴在綠油油的枝葉間煞是喜人,一位婦女趕著羊群路過,羊群看到枸杞就衝進園區大肆啃食。矛盾發生了,一個說「你的羊啃了我的枸杞樹」,另一個說「你的枸杞是錢,我的羊更值錢」。

視頻資料中介紹羊啃食枸杞的畫面,從而產生當地一道名菜——「枸杞羊」。季江雲 攝

視頻旁白介紹:「其實枸杞和羊可以實現共贏,灘羊和枸杞都是寧夏重要特產,二者可以形成共贏的農業閉環循環,羊喜歡吃枸杞,因為枸杞枝葉能為羊提供生長要素,讓羊肉更加鮮美,一畝枸杞園修剪掉的枝葉再加上田間雜草足以養活一隻羊;而羊糞又能作為高效有機肥促進枸杞生長,無需再用化肥,大幅減少對土壤的破壞。」

百萬畝枸杞年產值130億元

6月25日上午,「百家媒體寧夏枸杞行」在位於寧夏銀川市內的中國枸杞館門前舉行啟動儀式。寧夏回族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總工程師徐忠介紹,「截至2018年底,全區枸杞種植面積100萬畝,枸杞乾果總產量14萬噸,年綜合產值130億元。」他希望各位媒體代表圍繞寧夏枸杞產業發展取得的成就,大力宣傳寧夏枸杞這張「紅色名片」,進一步提升寧夏枸杞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6月25日,「百家媒體寧夏枸杞行」啟動儀式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府銀川舉行。季江雲 攝 ?

中國綠色時報社相關負責人說,此次活動是為枸杞這一寧夏優勢特色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活動期間安排了產業博覽、文化傳承、轉型升級、精準扶貧、創新驅動等活動,希望通過媒體代表們的報導讓越來越多的人領略到「枸杞紅、寧夏紅、中國紅」的獨特魅力。

寧夏與枸杞有不解之緣

在啟動儀式結束後,一百餘位媒體代表走入中國枸杞館了解寧夏與枸杞的不解之緣。工作人員講解說,中國枸杞館是國內惟一一家以枸杞為主題的博物館,由寧夏百瑞源枸杞產業有限公司策劃並投資建設,是國家3A級旅遊景區,每年約有30萬人參觀該館。

從該館展出的文獻可以看到:明弘治十三年(1501年)寧夏枸杞成為宮廷貢品,標誌著寧夏枸杞品牌開始形成;1753年瑞典植物學家卡爾·馮·林奈在植物分類學中將茄科枸杞屬寧夏枸杞種收錄於他的代表作《世界植物志》中;1961年,寧夏枸杞的核心產區中寧縣被國務院確定為枸杞生產基地縣……該館展品中既有從古墓中出土的文物,如晉代貴族家中盛放枸杞的器具、宋代農民晾曬枸杞的工具等,還有《本草經集注》等醫藥經典文獻對枸杞藥用價值和入藥方法的記述。

寧夏百瑞源公司董事長郝向峰向記者介紹該公司推出的「鎖鮮枸杞」 季江雲 攝

百瑞源公司董事長郝向峰向記者們介紹,枸杞全身都是寶,枸杞芽尖可以做茶,葉能做菜,果則葯食同源。傳統上,枸杞果要麼乾嚼要麼煲湯,可現在許多年輕人覺得市場上賣的枸杞乾果因為水分流失太多,乾嚼口感不好,「為此,我們百瑞源公司推出了『鎖鮮枸杞』,採用高科技儘可能『鎖』住枸杞的水分,讓口感更好,而且營養價值不流失。」

枸杞產品擺脫了只有乾果泡水和煲湯得傳統用途,推出了枸杞鮮漿、枸杞奶豆、枸杞酵素等一系列產品。

枸杞管護用上精密機械

6月26日下午,媒體代表們冒雨來到寧夏農林科學院。資料顯示,該院建成了世界惟一的枸杞種質資源圃,先後選育出「寧杞5號」「寧杞7號」「寧農杞9號」等近50多個枸杞新品種(系)。

目前西部多個省區新推廣的枸杞基地80%以上種植由該院自主選育的優新品種「寧杞7號」,增加直接經濟效益超過50億元。

寧夏農林科學院國家枸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曹有龍博士介紹,「寧夏在1996年的枸杞種植面積是20萬畝,去年已達到100萬畝。除了寧夏外,青海、內蒙古、甘肅、新疆等省區都有大面積推廣種植,尤其是我們開發的新枸杞品種已在西藏種植1萬畝,我們中心提供苗木和技術指導。枸杞屬於多年生灌木,耐鹽鹼性土壤和乾旱氣候,特別適宜西部荒漠地區種植,枸杞的根系發達,防風固沙、涵養水分的能力比較突出,西部省區近年來推廣種植的枸杞基地起到了明顯的生態修復效果。」

枸杞不僅耐鹽鹼和乾旱,還耐寒,圖為園區內初雪後的枸杞果。

隨後,曹有龍博士向記者們介紹了十幾台專門用於枸杞種植管護的機械,這些機械都是該中心自主研發。其中「智能觸感犁刀式株行間鋤草機」採用電子感測器探頭,能自動迴避枸杞苗木,隻鋤掉植株間的雜草;「可升降摺疊式雙翼防風植保機」兩側有防風裝置,取代傳統人工背負式噴灑農藥,因為當地風大,沒有防護裝置,風會把農藥吹得到處都是。

寧夏農林科學院國家枸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曹有龍博士,在演示枸杞基地專用的鋤草機 季江雲 攝

《環境與生活》雜誌記者問,「剛才看到的機械從枸杞苗木栽種到噴葯等田間管護都有,大幅減少人工作業,可對枸杞果的採摘,目前機械研發進展如何?

曹有龍博士說:「由於枸杞苗木的掛果特點,從6月直到10月,枸杞植株上不斷有果實成熟,也有陸續開花掛果,目前的機械還難以實現精準採摘。「寧夏回族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王自新接著說:「等5G網路全面推廣使用後,精準識別程度提高,枸杞採摘就可以實現機械化了,目前還是要人工採摘。」

萬畝荒灘綠色轉型

6月26日,第二屆枸杞產業博覽會在寧夏中衛市中寧縣開幕,寧夏回族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黨組書記、局長徐慶林在致辭時說,「枸杞是寧夏的地域符號、特色產業、文化品牌,也是寧夏的一張『紅色名片』,寧夏已成為全國枸杞市場的『晴雨表』,枸杞價格的『風向標』。」

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中寧縣紅柳溝的璽贊生態枸杞莊園航拍圖

博覽會期間,主辦方安排媒體代表團一行參觀了枸杞種植基地、育苗基地、加工廠區、技術研發中心、數據中心等枸杞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其中,讓多位記者感到震撼的是枸杞讓當地實現從荒漠到綠洲的滄桑變化。

6月26日下午,媒體代表團來到距中寧縣城約50公里的璽贊生態枸杞莊園。隨車工作人員講解說,該莊園從2013年開始建設,規劃面積1.2萬畝,種植1萬畝枸杞,還有道路、蓄水池、加工廠區等,「你們看到枸杞行列之間的空地上還有雜草,不像傳統的農業種植要把雜草清除乾淨,因為這裡是砂石土壤,白天太陽曝曬下地表溫度過高,既反射陽光灼傷枸杞果,還會蒸發土壤中的水分,因此特意在地裡面保留雜草。「

由中寧縣杞鑫枸杞苗木專業合作社培育的「五彩枸杞」,有紅色、黃色、黑色、白色等。

經營該項目的璽贊莊園枸杞有限公司董事長高貴武對記者們介紹:「這裡原來是一大片荒漠,一颳風就黃沙漫天。我們璽贊莊園人用了6年打造成標準化莊園枸杞生產基地,我們改變了平田整地、高密度種植、大水漫灌等傳統種植方式,堅持綠色發展、循環發展、品質發展、品牌發展和融合發展,走出了一條枸杞產業優質高效發展的新路。」

該莊園地況原貌

《環境與生活》記者問:「像這樣一萬多畝的枸杞莊園,總投資應該過億,而剛才您說項目建設前這裡是一片荒漠,讓您做出在這裡經營枸杞產業的初心是什麼?」

高貴武董事長介紹:「我們璽贊莊園到目前為止完成投資1.2億元,這個地方叫紅柳溝,原來風沙很嚴重,一開春,風吹得人都站不住。作為中寧人,我懂種枸杞,覺得這塊地周圍50公里內沒有廠礦,20公里內沒有村莊,從來沒有耕種過,土質純凈,沙性土壤,適合枸杞生長,應該能種出優質的枸杞來。關鍵是水,這裡降水量200毫米,蒸發量有2000多毫米,地下水位太低,必須從幾十公里外的黃河引水過來。如果大片枸杞種起來,這片荒漠就會成為綠洲,這就是我的初心。後來經過多方面論證,專家認為可行,政府也支持。一開始先投了1000多萬元,在幾百畝土地上做試驗,長勢良好後再追加投資擴大規模,又建設加工廠房等,一步步走到現在。」

亂石灘變枸杞園

6月27日,媒體代表團來到吳忠市同心縣河西鎮的潤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枸杞種植基地。這個基地規劃面積1.2萬畝,總投資3.2億元。該公司董事長郭嘉介紹,「以前這裡是亂石灘,我們清理石頭就用了幾個月,園區水渠、路基等都用這些石頭砌的。清理完石頭,從山裡拉來適合枸杞生長的土。幾年間,這裡從戈壁荒灘變成了枸杞莊園,生態環境改善了,而且在枸杞產業帶動下,周圍6000多剛從山裡搬出的移民逐步甩掉了貧困的帽子,開始過上了好日子。」

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同心縣河西鎮的潤德莊園枸杞基地航拍圖 (圖為2014年枸杞苗木種植完成時的情景。)

隨後,《環境與生活》記者看到3位剛從地裡摘枸杞回來的婦女,從頭巾上看是回族。

她們指著遠方的群山說:「我們原來住在那邊山裡,種麥子一畝地還收不了200斤,加上養羊,一個人一年賺不到2000塊錢,3年前搬出來,就在那個同德村住,來這個枸杞基地打工。」

記者問:「你們在這枸杞莊園裡打工,一年賺多少錢?」

她們笑著回答:「摘枸杞一斤給一塊五,一天就能賺一百五,三四個月光摘果子能賺五六千塊錢吧。今天不行,現在雨下大了,沒法摘了。日子比以前在山裡好著呢。」

6月27日,潤德莊園內冒雨採摘枸杞果的回族婦女。季江雲 攝

生態改善和精準扶貧雙贏

無論是在璽贊莊園還是潤德莊園,成千上萬畝枸杞苗木鬱鬱蔥蔥,營造了良好的生態氛圍。璽贊莊園董事長高貴武就說:「我們萬畝枸杞基地建成後,生態環境變好了,園區裡黃羊、野兔還有鳥都多起來了,員工也不會傷害它們,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環境與生活》記者問:「枸杞果實含有糖分和維生素都高,不光人喜歡吃,麻雀等鳥類也喜歡。這麼大的枸杞莊園如何驅鳥?「

高貴武說:「目前來說,確實沒有很好的辦法來驅鳥,麻雀的天敵是隼,但現在它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數量非常少,咱們園區也不能用。一些種植散戶可以用防鳥網,但我們一萬多畝用網根本不行。「

針對同樣的驅鳥問題,潤德莊園董事長郭嘉也對記者說:「現在沒有好辦法驅鳥,我們莊園內每年被山麻雀吃掉的枸杞隨便在銀川買幾套房子。但我覺得,美味枸杞不能光由我們人類獨享,鳥兒也可以吃啊,這才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潤德莊園吸收附近移民前來種植枸杞,帶動脫貧致富。

為期4天的「百家媒體寧夏枸杞行」展示了寧夏對枸杞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從種植到加工再到行銷的全產業鏈,優質枸杞購銷兩旺的態勢,以及對當地生態環境改善和精準扶貧的良好效果。通過各種媒體平台的擴散,會讓更多的人了解到小小的枸杞果能讓荒漠綠起來、生態美起來、百姓富起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