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大道至簡古中醫,人人都能讀懂的「傷寒論」,白話註解,連載63

俠醫世家導讀:我們學《傷寒論》不能死記硬背裡面的藥方和病症,而是去理解張仲景的辯證思維,以及他對症組方的思維邏輯,只有領悟到他的思維邏輯,任何人都可以成為張仲景一樣的中醫。

原文:

230 陽明病,脅下硬滿,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胎者,可與小柴胡湯。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註解:

脅下硬滿,嘔,是少陽病;不大便是陽明病。少陽和陽明合病是用大柴胡湯。這裡說用小柴胡湯,疑有錯簡。「舌上白胎」一證,若苔白滑水膩,是陰證濕證;若白厚粗糙,則主裡熱。用了柴胡湯,上焦通了,津液下來了,胃氣也和順了,也就汗出而解了。

原文:

231 陽明中風,脈弦浮大而短氣,腹都滿,脅下及心痛,久按之氣不通,鼻乾不得汗,嗜臥,一身及目悉黃,小便難,有潮熱,時時噦,耳前後腫,刺之小差,外不解,病過十日,脈續浮者,與小柴胡湯。

註解:

這一條可以作為一個完整醫案來分析。

脈弦,津液虛而有邪氣;脈浮,有表證;脈大陽氣亢。

心和脅的區域痛,而且久按有氣不通的感覺,還有短氣,這是少陽證胸脅滿痛的範疇;「時時噦」,胃逆也是少陽證的範疇。

「腹都滿」,「鼻乾不得汗,嗜臥」,「有潮熱」,這是陽明裡熱的範疇。

「一身及目悉黃,小便難」,這是黃疸的範疇,屬於熱蘊肌表。

「耳前後腫」,耳前主要是陽明胃經循行,耳後主要是手少陽三焦經和足少陽膽經循行。

這還是一個三陽合病。用針刺的療法,病稍微好了點,外證還是不解,言下之意是裡證有所好轉。這時候已經病了十餘日了,脈又再次浮了起來,說明邪氣又盛了。這時候若是沒有什麼新的情況的話,那就還是三陽合病治從少陽,與小柴胡湯。

原文:

232 脈但浮,無餘證者,與麻黃湯。若不尿,腹滿加噦者,不治。

註解:

這是接上面說的,如果只是脈浮,沒有陽明少陽證,可以用麻黃湯。這裡是略文,用麻黃湯還得要有麻黃湯的證。如果無尿,腹滿而且噦逆,這是治不好的。這裡的腹滿可能是到了腹水程度了,無尿不是津液虛就是有黃疸,噦逆是胃弱。從臨證上來講,如果有腹水再加黃疸基本上是治不好的。

原文:

233 陽明病,自汗出,若發汗,小便自利者,此為津液內竭,雖硬不可攻之,當須自欲大便,宜蜜煎導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豬膽汁,皆可為導。

蜜煎方

食蜜 七合

上一味,於銅器內,微火煎,當須凝如飴狀,攪之勿令焦著,欲可丸,並手撚作挺,令頭銳,大如指,長二寸許。當熱時急作,冷則硬。以內穀道中,以手急抱,欲大便時乃去之。疑非仲景之意,已試甚良。

土瓜根方(方佚)

豬膽汁方

又大豬膽一枚,瀉汁,和少許法醋,以灌穀道內,如飴食頃,當大便出宿食惡物,甚效。

註解:

這幾個方子都是潤滑腸道的外用方。是在津液虛而大便硬,不宜用瀉藥攻的時候用的救急方,將潤滑的東西從肛門直接導入腸道,讓大便下來。現在醫院常規受用的開塞露,裡面主要的成分是甘油,作用和這些是類似的。

原文:

234 陽明病,脈遲,汗出多,微惡寒者,表未解也,可發汗,宜桂枝湯。

註解:

陽明病,同時有表證。脈變遲了,汗出多,微感惡寒,這是桂枝湯的方證。如果陽明裡證不是很嚴重,本著先表後裡的原則,用桂枝湯來發汗就好了。

原文:

235 陽明病,脈浮,無汗而喘者,發汗則愈,宜麻黃湯。

註解:

這也是不太嚴重的陽明病,「脈浮,無汗而喘」是麻黃湯的方證,用麻黃湯發汗就好了。

原文:

236 陽明病,發熱汗出者,此為熱越,不能發黃也。但頭汗出,身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渴引水漿者,此為瘀熱在裡,身必發黃,茵陳蒿湯主之。

茵陳蒿湯方

茵陳蒿 六兩 梔子 十四枚(擘) 大黃 二兩(去皮)

上三味,以水一鬥二升,先煮茵陳蒿,減六升,內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當利,尿如皂英汁狀,色正赤,一宿腹減,黃從小便去也。

註解:

陽明病主要是身體裡面有熱結引起的。人體排熱,主要是下和汗兩個途徑,若不能下,那就會汗出多。發熱而汗出多,這是熱發散出來了,身體是不會發黃的。如果只是頭出汗,身體無汗,從頸部汗就回去了,小便不利,口渴想喝水,這是熱瘀在裡面了,身體必定會發黃,用茵陳蒿湯來治。

我們說汗和下排邪,若不能汗和下呢?人體就會通過小便來排邪氣,膀胱經和腎經絡表,人體就是這樣設計的。若汗不能排,小便也不排,那就會發黃,也就是發黃疸。為什麼會發黃呢?經過胃的消化,人體分化出兩種營養,一種是紅色的營養,經過肝臟的過濾送入心臟來輸布,這就是血液;一種是黃色的營養,經過脾臟送入肺臟來輸布,這就是津液。所謂津血是這樣分開來講的。肺主皮毛,這裡是汗不能出,津液的淤積,所以發為黃色。當然,這種顏色裡也有膽汁類分泌物,膽汁是整個消化循環的一部分,涵蓋在這裡面。

茵陳是退黃的草藥。這味葯微寒,淡,有輕升的香味,這就具備了兩種能量屬性,一是輕升之力,能發散於肌表;而是寒淡能利水。這就能開表鬱而利水。這味葯為主葯,用得最重。

梔子前面說過,淡苦而兼清香,擅長利三焦之水熱而除煩。大黃這裡用得輕,只有二兩,約三十克,若在去皮曬乾,估計就是十克之內的劑量了。有人說大黃是通大便的,我們說過這樣認識藥物是很容易局限和誤用的。大黃只是一種寒而破下的能量場,能下大便,自然也能利小便。大劑量能下大便,劑量小,就只夠利小便了。大家不妨試試,一般大黃用個幾克只能通利小便,通大便的作用不明顯。

這三味葯,茵陳重用,主要開肌表水熱之鬱;梔子利三焦之水熱;大黃輕用,下裡之水熱,裡外全都廓清,服後尿色紅赤,很快就能退黃。

當然,這是治熱證的黃疸,若是偏陰證的黃疸,可以用桂枝,五苓類方劑合茵陳來退,這個後面會講到。

原文:

237 陽明證,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雖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當湯下之。

註解:

陽明病,嚴重的話會有譫語。說這個人容易忘事,是下焦有蓄血,原理一樣,為了攻下焦瘀滯,人體消耗和牽製了大量津液於下,於是上部津液匱缺,自然易忘事。瘀血往往是長時間引起的,它是慢性的消耗人的氣血,所以反應比較緩和,沒有譫語,只是大腦供血不足,容易忘事。這種情況下,屎雖然也硬結,但排下來還是容易,顏色也是黑的。色黑是潛血,也就是排出來的瘀血,這就有了潤滑作用,所以大便還是容易。這種情況可以用抵擋湯來下。抵當湯是治熱證的陽明蓄血的,裡面不僅有去淤血的葯,還有攻下的葯,不是熱證不可用。

裡有瘀結,有食瘀大便硬結的,有水熱鬱結的,也有瘀血阻滯的,後面還有氣痞的,食,水,血,氣,一般來講,實邪也就是這四個大類型。

如果中醫愛好者學習《傷寒論》,建議參考胡希恕,劉希彥版本《傷寒論》,必會受益匪淺!

人人都可以成中醫,未完待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