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山東為什麽叫山東,古代山東和現在有何不同?

現在說到山東,一般都是指山東省,但古人所說的山東,包括現在的山東省,但又不止現在的山東省。那麽古代的山東到底有多大,都包括哪裡?

第一種說法,以崤山(“崤”讀“xiao”二聲)為界,崤山以東,就是山東。崤山在哪?在河南省三門峽市南面,崤山長約一百六十多公里,南有洛水。

在春秋時期,崤山的戰略地位非常重要,處在晉國與秦國的南端,往東就是東周王室所在地,以及鄭國。誰控制崤山,誰就能掌握稱霸的戰略主動權。公元前627年,秦穆公派兵偷襲鄭國未果,撤軍。晉襄公當然不會放過半路設伏的機會,在崤山設伏,幾乎全殲秦軍。秦國三大名將孟明視、白乙丙、西乞術成了晉國的俘虜,秦軍向東擴張的戰略嚴重受挫。

稱崤山以東為山東,實際上是站在秦人的視角向東看。崤山以東地區,當然可以稱為山東。到了戰國時期,崤山又是秦國與韓國的邊界線,秦國經常把位於崤山以東的韓、楚、趙、魏、齊、燕六國稱為“山東六國”。在相關史籍如《商君書》、《韓非子》、《漢書》中,提到的“山東”,指的就是崤山以東。

秦國宰相范睢是魏國人,說自己曾生活在山東,他所指的並非現在的山東省。因為魏國在崤山以東,現在的河南中部。還有亞父范增說劉邦居山東時,貪財好色雲雲,這個“山東”,和范睢的“山東”同一個含義。

這有些類似歐洲人把世界劃分近東、中東、遠東,都是站在自己的視角看世界。如果站在咱們的角度,當然也可以歐洲劃分為近歐、中歐、遠歐,只是沒必要這麽做而已。

大約從東漢時期開始,“山東”不再指崤山以東,而是指太行山以東了。唐太宗李世民出身關隴豪族(也有說法認為李唐皇族出身山東的趙郡李氏),卻向來被山東士族所輕視。李世民讓大臣高士廉(長孫皇后之舅)編著《氏族志》,給各士族排名次。

李世民希望高士廉能明白他的意思,把皇族排在前面。沒想到高舅舅不解風情,把山東士族出身的黃門侍郎崔民乾放在第一等,引發李世民的不滿。在李世民的高壓下,高士廉只好把皇族列在第一,崔民乾為上之下。李世民通過一部《氏族志》,降低了山東士族的地位,達到了鞏固李氏皇族統治的目的。

這裡的“山東”,指的就是太行山脈以東地區,包括現在的河北省、山東省,河南省北部。你看,兩大老牌的山東士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他們的地盤都位於現在的河北省,趙郡李氏也在河北。

可以看到,唐朝的“山東”,範圍比之春秋戰國、西漢的“山東”,所涉及範圍大大縮小。唐朝的“山東”,已有部分人與現在的山東省聯繫在一起了。

到了宋朝,“山東”的範圍繼續縮小,很多時候就指現在的山東省了。比如有的宋人注詩,就稱“現在所謂的山東,實指今之齊地”。齊地位於山東北部。當然,也不絕對,還有很多人出於習慣,繼續將太行山以東稱為“山東”。

不過,北宋的一級行政區劃中,並沒有山東路。現在的山東省,在北宋屬於京東西路、京東東路。這個“京”,指的是北宋國都開封。山東省被稱為“山東”,始於與南宋對峙的金朝。金朝佔領山東後,改稱山東路,後來又出現山東東路、山東西路。自此之後,“山東”主要就是指現在的山東省了。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