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三家分晉,趙魏韓誰的算盤最精?

公元前403年,東周洛邑。肅殺威嚴的宮殿群,規劃整齊,氣概宏大,令人遙想當年大周王朝權力的極峰。

大殿之內,周威烈王坐於龍椅之上,文武百官分兩列而立,東周雖然衰敗了,朝廷的氣勢猶在。

周朝時期諸侯爵位分為五等,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晉國是侯爵,魏、韓、趙三家卻連男爵都不是,只是晉國的卿大夫。

周威烈王即命內史作策命,封魏斯為魏侯,趙籍為趙侯,韓虔為韓侯,各賜黼[fǔ]冕圭璧全副。

至此晉國徹底瓦解,魏斯、趙籍、韓虔,都成為東周王朝的侯爵,三人後來被稱為魏文侯、趙烈侯、韓景侯。

圖-三家分晉疆域1

其實在半個世紀前,趙魏韓三家合力擊敗智伯瑤,瓜分智氏的領土,便已形成土地上的三家分晉。然而三家的封地縱橫交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隨後長達半個多世紀當中,三家不斷交換土地,整合資源,最終形成三個諸侯國。

趙、韓、魏三家,在晉國十多個豪門大族的激烈競爭中笑到了最後。在幾十年的時間裡,他們互相交換土地,讓各自的領土盡量連成一片,方便管理。

三家分晉,是春秋與戰國之交的標誌性事件。趙、魏、韓三家在瓜分晉國與相互交易土地的過程中,誰的算盤最精明呢?

晉國控天下之脊,依山帶河,我們來看看,究竟有多少富饒和險峻的領土可以瓜分。

先將晉國的地塊分幾個等級:

以太行山為界,我們將分別解讀,太行山以西、以南、以東的領土。

首先是太行山以西,大致對應今天山西省西部範圍,領土有1河東郡、2河西郡、3上洛之地、4太原郡、5代郡。

1河東郡

河東郡的範圍大致是是黃河與太行山之間的區域,這裡被魏氏割據。

春秋時期晉國的基本盤是河東,秦國的基本盤是關中,中間黃河以西洛水以東的區域稱為河西。為區別甘肅的河西走廊,這裡的河西又稱為西河。

河東郡是晉國的核心地帶,人口超過100萬,毫無疑問是晉國最好的一個地塊。晉國的新老國都絳都、曲沃等都在這裡。魏氏的都城安邑,也位於河東腹心。

吹毛求疵地尋找河東郡的不足,的確也能找到兩個小缺陷。

缺陷一是韓氏的都城平陽也在河東,雖然韓人很快就東遷到洛陽盆地的宜陽,但是韓氏始終不能捨棄他們的舊都,魏氏不得已從河東將平陽劃歸韓氏。

另一個缺陷是,晉國的宗室還居住在絳都,晉國的宗廟還設在曲沃。魏氏既然得到河東郡,那麽如何處理晉國國君,這個頭疼的問題就留給了他們。

圖-關中河東河西

2河西郡

河西郡是夾在黃河與洛水之間的土地,最初為梁國和芮國的領土,後來被秦穆公揮師佔領。在春秋中期,晉國從秦國手中奪取一半的河西領土。由於晉國隻佔到半個河西,因此這一地塊人口不足60萬,為C級地塊。

由於河西郡與河東郡連在一起,河東郡又歸魏氏,趙、韓當然不會來染指河西郡,因此河西郡也歸屬魏氏。

河西的少梁,是這一地塊的中心城邑,這座名城也是戰國時期魏秦爭奪的重心。

晉國的河西郡缺陷很明顯,那就是與秦國的土地縱橫在一起,誰佔據這裡,將不可避免地與秦國交戰。

3上洛之地

上洛之地是位於洛陽盆地洛水上遊的山地,處於秦嶺的東側,晉國在滅掉伊洛之戎後佔據這裡。上洛之地與河東郡連在一起,中間是險峻的“1崤函通道”。

上洛之地與秦國的商於之地相連,戰略地位比較重要,但是其人口不足20萬,屬於D級地塊。

4太原郡

太原郡包括太原盆地,以及西側的呂梁山,此處為趙氏竭盡全力發展近百年的地塊,人口雖然不足100萬,但也足夠繁榮,屬於B級地塊。

戰國時期趙、秦曾就太原郡進行數個回合的爭奪,耗時近百年。當太原郡納入秦國版圖後,嫪毐曾獲封太原郡,那時太原郡又稱嫪國。

到了李唐時期,李淵李世民父子,就是以太原郡為基地,最終奪取天下的。

5代郡

代郡位於太原郡以北,是趙氏滅亡代國而取得的地塊。不過此時的代郡地方不大,人口不足20萬,是D級地塊。

到趙武靈王時,趙國大肆北擴,代郡也隨之大幅擴大,到達今山西省蔚縣,比初時的代郡擴大了好幾倍。

接著我們來看看太行山以東,大致對應今天河北省南部與河南省北部範圍,領土有6邯鄲郡、7東郡。

6邯鄲郡

邯鄲郡,顧名思義,是以邯鄲為核心的地塊。這裡是衛國舊地,城邑非常多,人口密度也高,人口過100萬,是名副其實的A級地塊。

趙國後來遷都邯鄲,是對邯鄲郡地位最好詮釋。

邯鄲郡有一塊特殊的地方,就是向南凸出了中牟這個城邑。從位置上看,中牟位於漳水以南,劃歸到南部的東郡更為合理。但是趙氏卻死死守住中牟,甚至一度不惜遷都到中牟,來保住這座重鎮。

中牟位於太行山東側,有一條通往太行山的通道叫做“4羊腸陘 ”,為了這條通往太行山的通道,趙氏一直到滅亡都沒有將中牟讓給魏氏。

7東郡

東郡也是衛國舊地,原本是很繁榮的,商朝舊都殷、朝歌都在這裡。可惜春秋時期戰亂頻繁,衛國被迫東遷,赤戎將這裡折騰得一塌糊塗。此地退步明顯,而且不含中牟,只能算一個B級地塊。

魏氏接手這個地塊後,很快就由西門豹治鄴,將東郡建設為一個人口眾多、經濟繁榮的郡。後來隨著魏國遷都到東部的大梁,魏國發展重心東移,東郡變得炙手可熱。

然後我們來看太行山以南,大致對應今山西省東南部與河南省西北部範圍,這裡是8三川郡。

8三川郡

三川郡,範圍正好是當初東周的範圍,包含黃河以南的洛陽盆地和黃河以北的河內。川,是象形文字,指河流的形狀。三川,也就是三條河,黃河、洛水和伊水。

三川郡除了洛邑還屬於東周,其他地盤全部落入晉國之手,毫無疑問的A級地塊。韓氏佔據三川郡,大有挾東周天子以令諸侯的意味。

最後我們開看看南太行山的9上黨郡,大致對應今山西東南部與河北省西南部範圍。

上黨郡,其實就是整個南太行山,人口不多,屬於C級地塊。韓氏擁有上黨郡,坐擁天下之脊,晉國的地緣優勢盡被韓國繼承。

上黨郡發生最著名的事件,當屬長平之戰。那場在南上黨進行的大戰,是戰國之世一場標誌性戰役。

圖-三家分晉疆域2

三大家族瓜分完晉國,我們從土地品質來看看到底誰的算盤更精一些。

從評級來看,魏國獲得ABCD四個地塊,趙國獲得ABC三個地塊,韓國獲得AC兩個地塊,魏國由於佔據著晉國的核心地區河東郡,其所佔據的領土和人口比趙韓略勝一籌。

造成這種結局最直接的原因,是晉國最後一任中軍將叫魏斯,即魏文侯。晉國軍政一體,中軍將相當於漢朝時期的大將軍兼丞相。魏國自然在分地的時候,吃肥丟瘦,能夠賺到許多便宜。

趙國由於經歷過“趙氏孤兒”事件,曾經被滅族,如今能迎頭趕上,成為三家分晉之一的諸侯,已屬來之不易。

韓國則一直四平八穩,謀求他們的領土擴張,此時韓國的綜合實力也不弱。

我們再從地緣的角度來看三家分晉。

魏國被太行山分為東西兩頭,西部為國都安邑所在,河西郡與秦國交織在一起,將不可避免與秦國大戰。而東部的東郡並非核心地帶,卻地處中原,南可以攻楚國,東可以向齊國要土地,這才是發展重點。偏偏魏國東部領土不足,兵員不足,這是魏國戰略上的死結。即使後來遷都東部大梁,但是東部的根基沒有西部扎實,這是製約魏國的一大因素。同時國土被太行山切分為兩部分,東西兩線互相支援起來非常吃力,一旦魏國與韓國關係緊張,魏國將東西不能兼顧,這是魏國地緣致命的缺陷。

趙國與魏國一樣,被南太行山分割為東西兩塊,不過細究之下,趙國與魏國又有所不同。趙國東西領土之間,隔著一個中山國,只要兼並中山,趙國地緣形勢將會大為改觀,後來趙武靈王正是這麽做的。趙國東部邯鄲郡人口不少,這讓趙國最先下定決心放棄太行山以西,遷都到中牟和邯鄲,在決心東遷方面,趙國不用魏國那麽大費腦筋猶豫不決。另一方面趙國的國土並不與秦國接壤,魏國則不得已去與秦國爭奪河西,即使奪下河西全境,又不得不防禦秦國的反撲,趙國的地緣雖不如韓國,比魏國還是好多了。

韓國的三川郡和上黨郡緊密相連,北有南太行山,南有黃河,依山帶河,盡得晉國地緣精髓。韓國的國土比東周最強盛的時候,多一個上黨郡,少一個洛邑,它的領土在三晉當中,最像一個國家。

韓國的國境,除了與魏、趙接壤,南部在伏牛山與楚國接壤,無論此前還是此後,楚國都未在這個方向對韓國發起進攻,反而在伏牛山上修築長城,防範韓國。韓國真正有可能發生戰爭的方向,來自東部的鄭國。此時的鄭國經歷春秋三百年,大起又大落,實力大不如前,早晚會被韓國兼並。直到韓國兼並鄭國,領土與楚國更大幅度接壤之後,韓國南線才出現一些與楚國爭奪的地域。

韓國的地緣,是三晉當中最好的,韓國人的算盤,也是三晉當中最精明的。日後韓國地緣變的不好,是發生了下面這兩件事情之後。

一是韓國滅亡鄭國,導致韓國的領土與楚國接壤更多,韓楚的矛盾衝突尖銳起來。

二是魏國抵不住秦國的進攻,先後丟失河西和“1崤函通道”,導致韓國要直接面對秦國的進攻。

圖-三家分晉疆域3

從三家對南太行山的控制來看,韓國掌控南太行山的主要通道,而趙、魏則不得已被分割為東西兩塊。

三家分晉,三家各有各的算盤。

魏國老謀深算,中軍將魏斯有優先選擇權,他當仁不讓地佔據晉國最核心的河東郡,魏國的人口和面積都在趙韓之上。

趙國足智多謀,在分家前靠自身力量發展出太原郡和代郡,很有先見之明拿下邯鄲郡,為日後向衛國、齊國、燕國、中山國兼並領土打下基礎。

韓國察見淵魚,對地緣的把握有獨到見解,不但自身依山帶河,盡得晉國地緣優勢,而且還將魏、趙分割為東西兩塊,高明!而且韓國與齊國、秦國不接壤,與楚國隔著伏牛山,可以先穩穩吃下鄭國再圖發展,精明!

三家完成領土的分割,又如何處置晉國的國君呢?

公元前425年,魏斯上任晉國中軍將。魏斯並不是那種低調內斂,虛懷若谷的人物,而是繼承他祖上的傳統,大開大合,鋒芒畢露,他運作每件大事都是驚天動地。

魏斯上任中軍將第一件事,便令國君往魏、趙、韓三家朝見,君臣尊卑倒置。

此時晉國國君為晉幽公,只有絳都和曲沃兩地作為食邑。晉國之於魏國,好比梵蒂岡之於意大利,雖然沒有威脅,但畢竟也是一個諸侯,而且是前國君、前主公。

晉幽公到舊都曲沃去祭拜祖先,途中帶了幾位絕色美女,誰料馬賊來襲,晉幽公英雄救美被殺。晉國太史(或稱魏國太史)在史書上寫下一行字:“晉侯淫婦人,為盜所殺。

魏斯就這樣殺了晉幽公,卻把責任推得一乾二淨,操作上遊刃有余。事後魏斯順利將絳都和曲沃的稅收權奪了過來,立晉幽公的兒子公子止為國君,是為晉烈公。

大事告捷,魏斯下令宰牛殺馬,大宴晉國眾臣。魏斯與韓趙兩家領晉國軍政大事,晉國大臣親附魏氏的居多,魏氏在三家分晉時佔據人才高地。

晉國的國君晉烈公,始終是個燙手的山芋,又該如何處置呢?

魏文侯要讓韓國接下這個黑鍋,將晉烈警察置在韓國,韓景侯為什麽屈尊就卑,默默接受呢?

公元前416年,韓國將都城從平陽南遷到宜陽。公元前408年,韓國又將都城東遷到陽翟。短短幾年間,韓國暴露出兼並鄭國的雄心。陽翟離鄭國都城新鄭很近,方便出兵。但是若魏國干涉韓國兼並鄭國,韓國肯定不能如願。後來魏國干涉趙國兼並衛國,趙國不但未能拿下衛國都城濮陽,自己的都城邯鄲還被魏國大將龐涓攻克。

韓景侯表面上忍氣吞聲,實際上他是外寬內深,老謀深算。韓景侯派人迎接晉烈公,但他又如何處置晉烈公呢?顯然殺掉前國君是不現實的,那樣只是損了自己,便宜了魏國和趙國。韓景侯召集群臣商議,最終決定將晉烈警察置在上黨郡山區的端氏城中。

絳都城外,晉烈公在韓軍的“護送”下亦步亦趨離開,他回頭看著絳都巍峨的城牆,心中泛起傷感和憂愁,誰在乎,我的心裡有多苦,誰在意,我的明天去何從?

晉烈公最終老死在端氏,他的兒子晉孝公,被韓國人遷移到北上黨的屯留。今天的山西長治市有個屯留區,用的就是古名。

當時韓國新滅鄭國,魏國果然沒有干涉,韓國人的算盤還是很精明的。將晉孝公從端氏遷到屯留,離韓國的政治經濟中心更遠了,這一次則有流放的意思。

晉孝公在屯留盆地這個巨大的籠子裡,要想走出北上黨,那是插翅難飛。

晉孝公死後,他的兒子晉靜公,很快被韓國貶為庶人。晉國這支燦爛的鮮花,綻放了數百年,終於凋謝。

晉靜公年少,他連名義上的國君都不再是,而且被韓國人嚴密監控起來。晉國最後一位國君,被禁止外出,不得娶妻,只有一個老仆陪伴。

晉靜公在極度鬱悶中生活幾年便英年早逝,他做夢都在重複著一句話:“爾等身為晉臣,實為晉賊。汝三家終有衰敗之日,汝之後人,必遭天譴,不得良死!”

圖-三家分晉疆域4

最後來總結一下,三家分晉,趙魏韓的算盤都很精明,但最精的還是韓國。韓國領土連在一起,最像一個國家,還順勢把魏趙分成東西兩塊。韓國不用直面秦國和齊國,只有一個盤中餐鄭國等著它兼並。戰國七雄當中,韓國是公認最弱的,但韓國堅挺到戰國最後幾年,與其他五國一起被秦始皇統一,如果不精明是做不到的。

本文地圖為作者原創,並出版在《地圖裡的興亡》第4冊中。歡迎任何人免費使用,絕不追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