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三國時期,大司馬和大將軍,誰的官職更高呢?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國家。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公元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定都洛陽,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歷史正式開始。次年劉備稱帝,定都成都,史稱蜀漢。公元229年孫權稱帝,定都建鄴,國號“吳”,史稱東吳,至此三國正式成立。在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之間地激烈較量,促使武將的地位得到了明顯的提升。並且,對於魏蜀吳三國來說,都有一大批優秀的武將。為了激勵和封賞武將,自然需要給予相適應地官職。那麽,問題來了,三國時期,大司馬和大將軍,誰的官職更高呢?

首先,相對於大司馬,大將軍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官職。在很多人看來,大將軍已經是武將的最高官職了。比如在三國之前的西漢時期,大將軍衛青、霍光等人,在武將中幾乎無出其右。特別是大將軍霍光,在漢武帝劉徹之後輔佐漢昭帝,解除上官桀擁立劉旦陰謀,漢昭帝死後廢立昌邑王劉賀,擁立漢宣帝即位,可謂權傾朝野。不過,在三國時期,大將軍卻不是地位最高的武將,就大司馬來說,在魏蜀吳三國的武將官職中,都是要大於大將軍的。就曹魏來說,在三公之上另設大司馬,為上公,第一品,位在大將軍之上,一般由大將軍升遷而來,如:曹仁、曹休、曹真。

對此,歷史學者洪飴孫在《三國職官表》中記載: “魏大司馬上公一人,第一品,掌武事。…黃初二年始置,位在三司上。前後居是官者三人——曹仁、曹休、曹真。”就三國時期最強大的曹魏來說,曹仁、曹休、曹真這三位大將,最後的官職都是大司馬,也即三人的大司馬都是由大將軍升遷而來的。換而言之,大司馬的官職要大於大將軍。至於三國時期最弱小的蜀漢,大司馬的官職也是要高於大將軍的。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在諸葛亮掌握蜀漢大權後,蜀漢並沒有人擔任大將軍這一官職。

後主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卒於軍中。在諸葛亮病逝後,蜀漢後主劉禪進蔣琬位為大將軍。延熙二年(239年),春三月,進蔣琬位為大司馬。由此,對於蔣琬來說,是先擔任大將軍,後被後主劉禪升為大司馬的。在蔣琬之後,費禕成為蜀漢的第二任大將軍。對此,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費禕本來也有機會升遷為大司馬的,但是,公元253年,費禕被魏國降將郭循(一作郭脩)行刺身死。而就東吳來說,大司馬的官職同樣在大將軍之上。不過,相對於蜀漢和曹魏,東吳的武將官職相對複雜一點。

最後,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吳國設有大司馬和左大司馬、右大司馬,位在上大將軍之上,一般由大將軍或者上大將軍升遷而來。如呂岱、施績、陸抗、丁奉、朱然、全琮。由此,對於東吳的武將來說,大司馬和左大司馬、右大司馬成為武將的最高官職了。而在大司馬和左大司馬、右大司馬之後,則是上大將軍這一官職,比如在夷陵之戰中擊敗劉備的陸遜,後來就被孫權封為“上大將軍”。而在東吳,大將軍的職位和地位,更是在“上大將軍”之後,比如諸葛亮的兄弟諸葛瑾,就曾被孫權封為大將軍這一官職。總的來說,在魏蜀吳三國中,大司馬都是要高於大將軍的,不過,在大司馬和大將軍之間,東吳還有左大司馬、右大司馬、上大將軍等武將官職。

文/情懷歷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