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在A股定投指數基金,真的能發財嗎?

基金都有自己的宣傳說辭。有的基金說自己精通巴菲特投資法,隻搞價值投資,低買高賣;有的基金聲稱自己以行業判斷力稱雄,能識別未來增長最好的行業龍頭等等。這些都是主動管理型基金,也就是通過自己的判斷—不管做判斷的方法是憑空想象還是靠嚴格的決策程序—去精心挑選上市公司並適時退出倉位。

與主動管理型基金相對應的是被動型基金,以各類指數基金為主。

比如滬深300指數基金或者滬深300 ETF基金,就是用滬深300每家成員股的市值除以這300家公司的總市值,然後按這個比值去持有各成員股,並且保證基金的投資組合每天跟這個比值一致,不管股市是上漲還是下跌,都不改變這一被動策略,基金經理的個人判斷和基金公司對經濟、對市場走向的判斷都不影響各股的權重。這種基金由於不受主觀判斷的影響,所以都被稱為被動型基金。

到底是主動型基金更好,還是被動型基金更優呢?主動管理是否真的能帶來差別呢?對於很多人來說,這似乎是一個傻問題,因為乍看起來當然是主動管理的基金更好,股價漲漲跌跌,怎麽能不把控規律,通過買進賣出來賺錢呢?

巴菲特的建議

“股神”巴菲特在股東大會及致股東的信中,多次建議普通投資者購買指數基金。早在1993年,他就稱:“通過定期投資指數基金,一個什麽都不懂的業餘投資者,竟然往往能夠戰勝大部分專業投資者。”

2007年,巴菲特在接受採訪時再次說,對於絕大多數沒時間研究上市公司的中小投資者來說,成本低廉的指數基金是他們投資股市的最佳選擇。

他也毫不避諱地稱,如果他立遺囑的話,其名下90%的現金將讓託管人購買指數基金。

這就讓人納悶了,因為在過去幾十年裡,巴菲特其實一直對被動投資不感冒,因為他經常說,“主動投資並不複雜”,“只需堅守一些簡單的原則”,比如:避開不理解的東西;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恐懼,而別人恐懼的時候貪婪;把自己當作企業經營者來挑選股票等。他的投資業績也總體出色,被人們看成為超越指數的主動投資的典範。

巴菲特的建議當然有原因,因為在美國,主動型基金落後被動的大盤指數不是新鮮事,而是常態。比如,標普指數公司統計的結果是,過去五年裡,92%的大盤股基金、88%的中盤股基金、98%的小盤股基金都落後於相應的股票指數。尤其是這些基金大多數是主動管理型,收取的管理費一般在1%~1.5%,可是,投資者得到的回報卻遠低於隻收0.1%~0.2%管理費的指數基金。

A股公募基金的業績表現

2017年只有30%左右的A股上漲,但滬深300指數上漲21.78%,而反映中小盤的中證500指數基本沒變,所以這一年的股市很畸形。

在這樣的背景下,只有近四分之一的主動偏股型基金跑贏滬深300指數,主動型基金的平均回報率為12.19%,低於被動型指數基金12.46%的平均回報率。

那麽,主動管理的基金大面積落後於大盤指數,是2017年的特例還是一種普遍現象呢?

2015年經歷了股災,但97%的主動型偏股基金都跑贏滬深300指數8.4%的回報率,那一年跟2017年完全相反,是主動型基金大勝。而即使以中證500指數為基準,也是差不多一半的主動型基金勝出,主動和被動策略打了個平手。

當然,2015年、2017年總體上都是牛市。在熊市年份裡,情況又如何呢?

2016年是大熊市,全年滬深300指數跌11.28%、中證500跌17.78%,在主動管理的基金中,有57%跑贏滬深300,73%的基金勝過中證500。

由此看來,在2015年至2017年這三年裡,有兩年主動型基金好於被動型基金,有一年是被動型基金佔上風。如果把時間段拉長,比如自2004年以來的多年裡,主動管理型偏股基金的收益率平均高於滬深300指數,而且波動率低,這些基金的收益分布比滬深300指數的偏右,通俗來講,就是這些基金的高收益機會比指數基金要多。從長期投資效果看,這些主動管理型偏股基金的平均累計回報要高於指數基金。

為什麽中美基金業差別大?

巴菲特在中國粉絲眾多,而他建議大家堅持指數投資,又讓這些粉絲很被動。客觀來看,美國的主動管理型基金整體業績不如指數,因此指數基金和指數ETF在美國大行其道;但是,國內的主動管理型基金的整體業績在過去多年總體優於指數。如何解釋這種差異呢?

首先,由於監管的要求,國內股票型基金的股票倉位在很多年裡不能超過80%,一般維持在60%~80%,其他資金投放於債券,而美國股票型基金基本維持90%以上的股票倉位。

這種監管差別使A股基金更能在熊市中戰勝指數,因為指數始終是100%滿倉,但在牛市中更可能落後於指數。有意思的是,過去二十幾年裡,A股熊市年份多、牛市年份少,而美國則牛市年份多、熊市年份極少。

其次,A股市場以散戶為絕對主力軍,而美國股市以機構投資者為主。這就造成了美國股市的定價效率高,而A股的定價效率低,給主動型基金經理們提供更多的價值投資機會。

也就是說,正因為美國股價跟價值總體更接近,失真扭曲的時候少,所以,再厲害的基金經理也很難總是超越大盤指數。相比之下,A股市場的大量投機者和頻繁的政策乾預,使股價經常偏離基本面,給能乾的基金經理提供更加廣闊的天地,大有作為的機會更多。

可是,雖然A股市場的低效給一些基金經理帶來機會,但畢竟這樣的經理是少數,不是誰都能超越別人。

因而,對於多數普通投資者來說,選擇好的上市公司、好的基金經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那就還不如定期購買指數基金,被動型投資反而是上策。

上述資料由中信出版集團提供

-福利時間-

金融是富人俱樂部嗎?債券、基金、股票、期貨,以及各類金融衍生品,這些看起來有距離的金融產品,普通人應該怎麽用?

中信出版集團

2019年3月

在留言區發表評論,說說你對投資的看法,我們將選取3位留言質量較高的用戶獲贈此書。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