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再漲50%?“情緒牛”不如“細水長牛”

《紅周刊》特約作者 張俊鳴

大漲過後,A股還能再漲50%?華爾街知名投行高盛公司最新研報認為,滬深300指數有望在目前的基礎上再實現50%的漲幅,按此計算滬深300指數有望突破2015年牛市的高點5380點,上證指數也有望挑戰4500點甚至5000點大關。不過,高盛這份研報設定的實現“50%”漲幅的主要因素,並非A股盈利水準的大幅提升,而是因為散戶投資者的樂觀情緒。從A股以往大起大落的風格以及境內龐大的散戶投資者隊伍來看,高盛所言的“情緒牛”確實不排除實現50%漲幅,甚至更多的可能。但如果A股單純依靠散戶投資者的熱情推升,“情緒牛”大起之後難免大落,長期來看對散戶未必有利。

從“估值牛”到“情緒牛”

去年底A股一片低迷中,高盛公司給滬深300指數設定的2019年目標位為3700點,對應去年底的收盤位目標漲幅約23%。當時高盛看多A股的理由首先是估值低,其次是外資增配的趨勢,滬深300指數的走勢也正如高盛所料達到了3700點的目標,但時間卻提前了整整10個月。高盛近期再出研報調升對A股的目標,喊出“再漲50%”,看好的理由也從估值為主轉變為情緒為主,也就是從“估值牛”變為“情緒牛”。

事實上,在高盛喊出“情緒牛”之前,A股已經展現出“情緒牛”的風采。二月份以來,領漲滬深兩市的品種並非藍籌股、白馬股,而是被賦予各類題材炒作的概念股,甚至不乏此前商譽減值、大股東減持的“爆雷股”。在許多散戶投資者眼中,股票只是炒作符號,買入是為了短期之內以更高的價格尋找接棒者賣出。一旦市場在超跌之後止跌回升,賺錢效應慢慢擴散,類似高盛所言的“害怕踏空”的情緒便會導致資金蜂擁入市,進一步推高股市,直到增量資金耗盡形成臨界點。“情緒牛”最直觀的標誌,正是兩市日成交超兆元正成為常態化。從這個角度看,高盛在指數漲幅達標之後,將“估值牛”調整為“情緒牛”,並非完全沒有道理,甚至可以說大概率抓住了A股的“牛鼻子”。

“情緒牛”本質是“投機牛”

高盛的研報將“情緒牛”歸結為散戶的樂觀情緒,以及害怕踏空的心情。而“恐懼踏空”的心態,很大程度上不是因為上市公司內在的投資價格,而是害怕錯失股價波動的利潤。也正因為如此,“情緒牛”本質是“投機牛”,股價的上漲是為博取價差投入資金買入而帶動,和基本面因素關係甚微。這和2018年行情低迷時外資機構逢低不斷買入不一樣,二者雖然都有投入資金,但投入方向不同、買入的速度也不同。在“情緒牛”之下,散戶是以集中式甚至加杠杆買入題材股為主,這樣的買入行為帶來了泡沫,也縮短了行情持續的時間。

從A股歷史上來看,“情緒牛”在每輪牛市中都佔有較大的比例,在牛市中後期尤其明顯。而隨著“情緒牛”的深入,散戶參與的比重越來越大,最終在狂歡中成為接盤俠。

“制度牛”才能創造“細水長牛”

對單個散戶來說,只要現在是“牛”,就要“隻爭朝夕”快速上車,力爭實現“快魚吃慢魚”,利用“情緒牛”讓後來者買單。對個體的操作而言,賺錢是硬道理,這樣的模式不能算錯。但從市場整體而言,“情緒牛”帶來的大起大落,卻具有不可忽視的破壞力。就以2015-2018年三年的深度調整而言,不僅數以億計的散戶投資者財富縮水,也讓全社會投入了巨量的救市資金、紓困資金,耗費了大量成本。如果A股的運行能夠平穩一些,這樣的代價就會少一些,也有利於減少對市場頂部判斷帶來的擇時交易,讓長期持股逐步取代短期博弈。

本周正好是美股走出金融海嘯,探底回升的10周年,10年裡美股基本走出了慢牛的格局,而期間A股至少經歷了兩輪以上的劇烈波動,美股的“細水長牛”和A股的“情緒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雖然牛熊循環是市場常態,但如果A股也能從大起大落的“情緒牛”轉變為“細水長牛”,對投資者來說將是一大幸事。而實現“細水長牛”需要創造“制度牛”,讓A股能夠匯集優質上市公司,持續提供回報,也讓造假者無所遁形,付出慘痛的法律代價。

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資本市場改革設定了目標,即“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這正是A股從“情緒牛”走向“制度牛”,實現“細水長牛”的起點。關注漲幅高低背後的“情緒牛”的同時,更要關注制度面變革的“制度牛”,才能讓自己的財富賺得到,更守得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