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美文】茶

播放GIF

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巴蜀常被稱為中國茶業和茶文化的搖籃,六朝以前的茶史資料表明,中國的茶葉最初興於巴蜀。茶葉文化的形成與巴蜀地區早期的政治、風俗及茶葉飲用有著密切的關係。三國以前是中國茶文化的啟蒙時期,很多書籍把茶的發現時間定為公元前2737年至2697年,其歷史可提到三皇五帝。東漢華佗《食經》中是這樣說道的---「苦茶久食益意思」,這句話記錄了茶的醫學價值。

西漢已將茶的產地縣命名為茶陵,也就是現在的湖南茶陵縣。到三國魏代《廣雅》中已最早記載了餅茶的製作法和飲用法。書中是這樣說道的:「荊巴間,采葉作餅,葉老者秉承,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質形式出現而滲透至其他人文科學而形成茶文化。

近代南北朝是中國茶文化的萌芽時期,隨著文人飲茶之興起,有關茶的詩詞歌賦日漸問世,茶已經脫離茶,而作為一般形態的飲食走入文化圈。

唐代,是中國茶文化的形成時期,「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學新茶」。中唐時陸羽《茶經》的問世,使茶文化發展到一個空前高度,標誌著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茶經》一書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學的雙重內容,探討了飲茶藝術,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飲茶中,首創中國茶道精神。以後,又出現大量茶書、茶詩,有《茶樹》、《煎茶水記》、《採茶記》《十六湯平》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與禪教的興起有關,因茶有提神益思、生津止渴功能,故四朝崇尚飲茶,在寺院周圍植茶樹,制定茶禮,設茶堂,選茶頭,專呈茶事活動。

在唐代形成的中國茶道分宮廷茶道、寺院茶禮、文人茶道。《茶經》這本書可謂是里程碑。千百年來,歷代茶人對茶文化的各方面進行了無數次的嘗試和探索,直至《茶經》誕生之後,茶方大行其運,因此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宋代是中國茶文化的興盛時期,推動了茶葉文化的發展 ,在文人中出現了專業品茶社團,有官員組成的湯社、佛教信徒組成的千人社等等。宋太祖趙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宮廷中設立茶侍機關,宮廷用茶已分等級,茶儀已成禮製,賜茶已成皇帝籠絡大臣、眷懷卿族的重要手段,還賜給外國使節。至於下層社會茶文化更是生機活潑,有人遷徙鄰裡要獻茶,有客來要敬元寶茶,訂婚時要下茶,結婚時要定茶,同房時要合茶。

民間鬥茶風起帶來了採製烹點的一系列變化。據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早在明朝以前就有關於「茶解諸毒」及茶能治療疾病的多種單方。根據李山村當地之傳說,一次李時珍採藥到此地,至九龍璧山崖。晌午時分,突然氣象驟變,黑風暴雨雷電交加伸手不見五指,一不小心李時珍從坡上滑了下去,這一滑卻死活不知。半個時辰之後,雨過天晴,可李時珍仍然昏睡山槽。可就在這時,一道彩虹正掛南北,一束陽光從雲縫中射出,正好照在李時珍的身上,更神的是有一駿馬渾身雪白,唯綜尾金黃,兩眼放光,口含一支帶露仙草,一步一步走向昏迷未醒的李時珍。只見駿馬放下仙草仰天嘶鳴,這一鳴,卻把李時珍從昏迷中驚醒。李時珍見有這般景象,便知定有神仙相助!

聰明的李時珍便將仙草之露飲之,頓覺神清氣爽,力氣大增。等李時珍回過神來時,那駿馬已駕霓虹而去,消失在白雲藍天之中。此事後人便口口相傳至今。據說,駿馬含的那棵仙草就是茶葉。再後來李山人就以種茶為生,因為是神馬將茶引來,故曰---駒龍茶。駒龍茶也是明朝以後歷代地方官員進貢當朝的供茶。

民國後,駒龍茶曾一度銷聲匿跡,但經過整理挖掘,70年代初期勤勞智慧的李山人民在村黨支部書記田祥森同志及全體黨員乾部的帶領下,重整旗鼓,讓駒龍茶再現輝煌。經過幾十年的奮鬥,李山駒龍園茶葉公司應運而生,再度成為茶葉界的新寵,享譽全國。現在駒龍園茶葉公司在創始人田飛龍的帶領下,年銷售額高達1.5個億,同時帶動全縣茶葉生產及李山村的茶文化產業進入一個輝煌時期,可以說李山因茶而興起,李山更因茶而壯大。

明朝和清朝是中國茶文化的普及時期,到了明清時期已出現蒸青、炒青、烘青等各類茶。茶的飲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化雅士留有傳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畫卷》、《品茶圖》,文徵明的《惠山茶會記》、陸羽《烹茶圖》、《品茶圖》等,茶類的增多、泡茶的技藝有別,茶具的款式、質地、花紋也千姿百態。晚明時期,文士們對品飲之境又有了新的突破,講究至精至美之境。在那些文人墨客看來,事物的至精至美最後之境就是道。道就是存在於事物之中。張園首先在其《茶錄》一書中提出了自己的茶道之說---「燥時精,藏時燥,泡時潔」。精、燥、潔,茶道盡也。他認為茶中有內蘊之神,即元神,發抒於外者叫做元體,兩者互佑互存、互為表裡、不可分割。元神是茶的精氣,元體是精粹外觀的色香味,只要在侍茶的過程中做到淳樸自然、質樸求真、懸微適度、中正沖和,便能求得茶之真諦。

張元的茶道追求茶湯之美、茶味之真,力求進入目視茶色、口嘗茶味、鼻聞茶香、耳聽茶濤、手摸茶器的完美之境。張大富則在此基礎上更進一層,他說:世人品茶而不為其性,愛山水而不會其情,讀書而不得其意,學佛而不破其宗。他想告訴我們的是,品茶不必斤斤於其水其味之表象,而要求得其真諦,即通過飲茶達到一種精神上的愉悅,一種超凡的心境,這可以說是名人對中國茶道精神的發展與超越。到清朝時,茶葉出口已成一種正規行業,茶書茶市茶詩不計其數,現在我國的茶葉產業和茶文化已經發展到了一個全球唯一史無前例的盛景。

【作者】范成宏,土生土長的蘄河漢子,自稱大山佬;書畫愛好者,擅長篆刻,精於雕塑;癡愛傳統文化及民俗,對各類博物館展館頗有獨到見解。這篇《茶》乃是他在打造大同李山茶博館時創作。此人其貌不揚,名不見經傳,還頗有幾分有趣。

更多資訊請關注「傳蘄」公眾號

速覽

播放GIF

來源:蘄春網 編審:童志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