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青春期是否等同叛逆期,父母的教育方法起決定性作用

“這孩子不知道中什麽邪了,以前那麽聽話的一個孩子,短短的一個寒假就變了個人,不耐煩、愛發脾氣,最主要的是,學習成績斷崖式地下滑,躲在被窩裡玩手機,作業不交也不做。我沒收了他的手機,監督他寫作業,可是越管越叛逆,不僅頂嘴還與我對著乾,讓他做的事情偏不做,不讓他做的事情,10頭牛都拉不回來,卯足勁一定要做。這可怎麽辦呀!”子軒媽媽愁死了!

她知道兒子進入青春期,但她不理解孩子為什麽變得不聽話,不明白以前那隻溫馴的小綿羊突然變成渾身豎起鋼針一樣刺的刺蝟。

青春期孩子身體發育過快,心理發育跟不上,造成嚴重的失衡感引起孩子行為上有很大偏差。簡單地講,青春期孩子短短的幾個月內就長成大姑娘大小夥子,以前要抬頭仰視父母,突然就變成平視甚至俯視父母了,這種身體上的變化讓青春期孩子的成人感十足,不再願意讓父母嘮嘮叨叨當小孩子看待。並且自我意識增強,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見。開始用自己的大腦思考人生,用自己的思維審視自我、他人,以及周圍的世界,不再是照單全收父母的教育和引導,而是用批判的思維開始自己獨立的人生。

青春期孩子自以為長大成人了,希望父母要把TA當成人,給予足夠的尊重、平等、自由、獨立。父母卻還把青春期孩子當孩子,仍然沿用幼童期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自以為是的說教、反反覆複的嘮叨、居高臨下的命令等,雖然意識到孩子已經進入青春期,但從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教育方法有不妥之處。當青春期孩子不再聽話,父母堅定地認為問題出在孩子身上,而自己極少反省反思。

正是這種慣性的教育思維,父母用不變的教育觀念和方法,去應對孩子一生中就變化最大的青春期,這是親子矛盾、親子衝突的最根本原因。父母不調整心態和方法,隻懂得一味地控制和打壓,這就應了那句話: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故孩子越來越叛逆。孩子叛逆,最應該做出改變的父母自己。

好的家庭教育方法,是適合孩子的方法,而不是自己搬出一套家庭教育方法,要求孩子來適應。很多父母都糾結於孩子以前有多乖多聽話,而青春期後怎麽變成魔鬼一樣。其實這有什麽好糾結的呢?孩子還小,不懂得獨立思考和判斷,父母說什麽隻管服從就好,再加上心理依賴,想拒絕和反抗卻沒有足夠的勇氣和底氣。而到了青春期,成人感和自我意識強烈,再加上身高的優勢,懂得獨立思考的TA會懷疑父母所說過的話,用批判思維對待父母的教誨。

如果父母不是生氣、抱怨、傷心,甚至打罵孩子讓其屈服,而是改變自己的教育方法去適應成長中的青春期孩子,我想,孩子就沒有叛逆的必要了。那麽,父母要做哪些改變呢?

一、學會放手

就人中之龍應台的“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青春期的孩子,該學會為自己的學習、作業、交朋結友等負責,父母能做的就是儘管放手,信任TA,關注TA,給TA足夠的鍛煉機會,在適當的時候給點建議和意見就好。

二、化言傳為身教

家庭教育的四字真經便是言傳身教,在孩子還小時,反覆說教可以理解,可孩子到了青春期,TA懂得的道理可用一籮筐一籮筐來形容。只要有心的父母去翻翻他們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就能明白,所要講的大道理,人家書上全有,政治老師在課堂上不知道摳得有多細。所以呀,父母沒完沒了的講一些道理,在孩子面前真能用嗤之以鼻來描述了。再說,周末對於父母來說是休息日,可以玩遊戲睡懶覺聊天會友,而青春期孩子可以嗎?還有一大堆作業等著呢!父母一邊和朋友嗨聊神聊,一邊呵斥孩子學習去,這樣行嗎?孩子當然不服氣,憑什麽你們就可以休息,而我卻要去學習。

身教勝於言傳,身體力行地為孩子做榜樣,遠比喋喋不休地說教有效。

三、切忌嘮叨

青春期孩子最反感的就是父母嘮叨,其實語言的效力是有限的,身體語言與愛的行為同樣重要。青春期的孩子反感家長的原因之一就是他感受不到父母的愛,因為這種愛被沒完沒了的嘮叨、指責、說教給隔斷了。這個時候,家長如果試著把自己的心態放回孩子兩三歲的時候,讓自己無條件地愛著孩子,那麽,相信家長這種無條件的愛足以軟化孩子與你的對立。

青春期並不與叛逆期劃等號,孩子是否叛逆,完全取決於父母的教育方式。希望好好學習,跟上孩子成長的步伐,與孩子和諧相處,陪伴孩子一同順利度過人生重要階段—青春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