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同僚排擠、皇帝猜疑,曾國藩是怎麽挺過太平天國戰爭的?

鹹豐九年(1859年)十月十四日,48歲的曾國藩作了一副對聯:“養活一團春意思,撐起兩根窮骨頭。”

他在《挺經》卷五“堅忍”篇中記下了寫作背景:“稍論時事,余謂當豎起骨頭,竭力撐持。三更不眠,因作一聯雲:‘養活一團春意思,撐起兩根窮骨頭’,用自警也。”

上聯“養活一團春意思”,就是說為人處事要柔和,像春天一樣生機勃勃、和諧包容;下聯“撐起兩根窮骨頭”,勉勵自己要強硬、倔強,絕不輕易屈服妥協。

結合他寫作的情景,下聯才是他真正表達的重點所在,即“豎起骨頭,竭力撐持”。

對於這位湘軍統帥而言,真的窮到要用骨頭撐起來的地步了嗎?他說的“窮”,當然不是經濟上的貧困,不是缺衣少食,而是他建功立業的進程舉步維艱。

當時他率湘軍與太平天國作戰,處境相當困難。如果沒有一股浩然之氣、強毅之氣,那他就是打退堂鼓的那個人,不會是後來的名臣了。

曾國藩在湖南練湘軍,遇到的第一個大難題就是同僚的排擠。

他以二品在籍侍郎的身份在長沙練兵,對紀律松弛的綠營兵意見很大,直言道:“武弁自守備以上,無一人不喪盡天良!”而綠營也把他看做“入侵者”。

長沙城內本有綠營和八旗,你又來練湘軍,什麽意思?豈不是要打破既有的利益格局?所以,曾國藩受到湖南提督鮑起豹、巡撫駱秉章的不友好對待。

鹹豐三年(1853年)八月的一天,鮑起豹挑動綠營兵攻擊曾國藩的公館,打傷了他的隨從、砸了他的門,還差點把他砍了。一牆之隔的駱秉章掌握公館的一動一靜,就是不加援手,任由綠營兵胡鬧。

命懸一線的曾國藩沒辦法,慌忙逃到駱秉章那裡求救,巡撫大人才裝模作樣地趕走了鬧事的綠營兵。

此事讓曾國藩狼狽不堪,他終生視其為奇恥大辱。既然自己在長沙難以立足,那就移軍嶽州繼續訓練。

這裡顯出了他“豎起骨頭”的一面,他沒有放棄,只是換個地方再練,終於磨練出一支勁旅。

後來他率軍出湘追擊太平軍,到湖北、到江西、到安徽,都不受地方官的待見。你曾國藩會打仗,我江西巡撫不會打?我安徽巡撫不會打?他永遠被看作“攪局者”。

所以,曾國藩想跟地方官配合圍剿太平軍、想跟地方官要錢要糧,都飽受冷眼。

曾國藩遇到的第二個大難題,不是軍費不足這種具體問題,而是鹹豐皇帝對他的猜疑、不信任。

他帶兵打太平天國,是捍衛大清的江山,是為朝廷盡忠啊,怎麽會遭到皇帝的猜疑呢?

鹹豐帝跟地方官不一樣,他不認為曾國藩打破了地方利益的平衡,在他眼中,要害在於:綠營和八旗都是經製軍,湘軍不是經製軍啊,而是聽命於一個漢族大臣的民兵。

曾國藩越是發展湘軍,湘軍越是強大,鹹豐帝越是睡不著覺。

他在半夜三更寫下那副對聯時,正在安徽指揮作戰。當時除了一個二品在籍侍郎的空頭銜,鹹豐帝沒有授予他任何官職。

要知道,在講究“名正言順”的時代,他這種情況行軍打仗,必定處處受掣肘。

1854年,湘軍在湘潭大敗太平軍,鹹豐帝一時高興,任命曾為湖北巡撫。等冷靜下來,鹹豐帝一琢磨,不對呀,這家夥振臂一呼數萬人跟從,不是朝廷之福啊。僅僅7天之後,他又取消了任命。

直到1860年,鹹豐帝才非常不情願地任命曾國藩為兩江總督。而這時的兩江地面,已大部分為太平軍佔據。

面對皇帝的猜忌,曾國藩同樣表現出強硬的一面:你不任命我為地方大員,我還是要堅持下去,為自己建功勳。

曾國藩不僅不擔心皇帝的猜疑,他還敢跟皇帝死磕。

他在湖南練軍時,鹹豐帝急切地催促他去與太平軍交戰。他竟然抗旨,上奏說,我還沒準備好,不能倉促出戰,否則“殊失皇上命臣統籌全局之意”。

1860年,英法聯軍攻打北京,鹹豐帝命令他派兵進京“勤王”。如果湘軍分兵北上,攻打太平軍的戰果將受嚴重影響,曾不願意去。他洋洋灑灑寫了一大篇奏章,意思就是:我不去。

鹹豐帝簡直鼻子氣歪,但也無可奈何,誰讓綠營和八旗都不爭氣呢?

曾國藩的成功,就在於他有“撐起兩根窮骨頭”的倔強,有堅持到底的韌勁。他自己總結說:“至於‘倔強’二字,卻不可少。功業文章,皆須有此二字貫注其中,否則柔靡不能成一事。”

像我們這樣平凡的人,應該學學曾國藩“竭力撐持”的剛強。遇到艱難,不要輕易投降。即便你不去成就驚天動地的大業,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也離不開“倔強”的精神。

比如說,你立下flag要減肥,“擼鐵”3天就覺得辛苦而放棄,這絕非堅持之道,也沒有個成事的樣子。

現在很多人都活得太軟,缺一點“獨立不懼,確乎不拔”的意志。

就在曾國藩寫下“養活一團春意思,撐起兩根窮骨頭”的當夜,他還寫了一副對聯,抄下來與各位共勉:“天下斷無易處之境遇,人間哪有空閑的光陰。”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