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雙師課堂語文排課量提升50%,五年內市場年收入或超兩千億

目錄

行業從業者看行業:雙師模式下語文排課量提升50%

行業媒體人看行業:雙師要用好,需要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加持

導語

幾天前,高思愛學習宣布將借助AI技術對其雙師課堂進行全面更新。當時,高思愛學習副總裁、雙師負責人溫鑫披露了一組數據:高思愛學習雙師課堂的續班率可達89.4%,低價班也能達到80%左右的水準。

而溫鑫也在事後的一次媒體交流會上提到,續班率跟作業提交率有很明顯的線性關係,基本遵循作業提交率高、續班率就會高的規律。

除此之外,溫鑫還對雙師行業(主要是K12賽道)的市場體量進行了一番分析:目前,雙師課堂在全國布局達到5000+間,學生體量超20萬人,市場年收入預計可達12億元左右;而在未來5年內,雙師課堂將覆蓋全國所有一至六線城市,課堂布局將達50萬間,學員數量可達3000萬左右,行業市場年收入將超過2000億。

2009年成立的高思,於2015年正式推出愛學習品牌,主打“解決培訓行業師資不足、師資品質參差不齊”的問題,圍繞了“教什麽、怎麽教、教出彩”,愛學習自然而然萌生了雙師課堂的教學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同樣是2015年,學而思南京分校也在暑期推行了雙師課堂的教學模式,開始小範圍試水。2015年下半年,作為校外輔導培訓領域相伴相生的競隊新東方,也開始探索雙師課堂的應用。

三年過去了,雙師模式似乎成為了各家在搶奪三四五線城市的主要戰鬥攻略。而在這三年裡,雙師也萌生出了很多新特點。

1

行業從業者看行業:雙師模式下語文排課量提升50%

如果想要探討雙師最早的原型,大概可以追溯到2006年。2006年,主打IT培訓的達內開始用“遠程直播、雙師模式”授課,這種O2O遠程教學模式其實可以算是業內最早布局雙師課堂的機構。

此後的風起雲湧則大概要回到在線教育元年2013年之後的兩年。2013年,一批傳統的線下培訓機構開始探討在線化教育新模式,也有一批在線教育公司應運而生。

打了幾年的一二線城市攻略戰之後,或許是那片市場的巨頭存在,又或許是想要收割新戰場,不少機構開始探求三四五線城市的管道下沉之路。雙師這個打著“解決偏遠地區優質資源短缺”的新型教學模式,開始呈現出它獨特的鋪設管道優勢。

2015年,學而思南京分校也在暑期推行了雙師課堂的教學模式,開始小範圍試水。2015年下半年,作為校外輔導培訓領域的競隊新東方,也開始探索雙師課堂的應用。高思也於2015年正式推出愛學習品牌。

之後,精銳教育、凹凸教育、鸚鵡螺、明師教育等大中小機構紛紛入局雙師課堂。目前,雙師課堂的滲透已經覆蓋到了K12學科輔導、素質教育、早幼教、IT培訓等多領域。

如今三年的時間過去了,如果我們順著高思愛學習此次公布的《雙師課堂行業簡報》來看,大致可以梳理出以下幾個新特點:

備注:該報告是雙師整體行業情況分析,主要針對K12賽道。

雙師模式正在進入黃金發展期

報告稱,2018年雙師課堂數量、學生數量、收益都有大幅度增長,但目前市場滲透率仍處於較低水準,僅為1%以下,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據其披露的數據來看,雙師的課堂數量在2017年的2000間,將以150%的增長率實現2018年的5000間;學員人數則由2017年的6萬增長233%到20萬;就收益來看,2018年行業將實現12億的收入,較去年同期增長300%。

(雙師行業近一年市場變化)

對此,溫鑫解釋稱,就學員方面,去年雙師的學員主要是C端,而今年大幅增長的原因在於B端的持續發力;而收益主要源於教師飽和度提高、學員參培率提高。

溫鑫認為在三年內,整個三到六線的教育市場規模會增加3倍左右,所以行業參培的老師也需要3倍,但這個太難了,所以只有雙師才能跟得上行業發展的速度。“雙師可以高效地複製老師的能力,促進行業的發展。”

五六線城市的需求遠高於其它城市

報告統計,2018年五六線城市的課堂數量基本可以佔到全國的50%左右。以各線城市的課堂班均人數來看,一二線城市的課堂班均人數較五六線低34%。儘管雙師鋪設的主要地區也涉及三四線城市,但報告稱三四線城市的課堂班均人數較五六線城市低28%。

(雙師行業不同城市課堂班均人數對比)

報告還預計,2019年五六線城市的雙師教師總量將達到5000-8000之間。

語文排課量出現50%+的提升

愛學習方面披露,語文學科將成為熱門學科,目前語文和數學的比例接近1:1,但在未來實現的應用度會是數學學科的1.5倍到2倍。

(雙師行業語文學科現狀)

對此,溫鑫解釋稱:“原因有三,第一是跟國家政策相關;第二是行業內普遍缺乏優質的語文老師,因為數學老師是很好培養的,在標準化的平台和教研模式下,可以實現很好的教學。但是語文不一樣,語文更多的是一種素養的培養;第三是家長越來越認可大語文的教學概念。”

雙師課堂並非奢侈課堂

溫鑫表示,一堂雙師課並不像大家認為的那麽昂貴,五六線城市的客單價可維持在40元/小時左右,這與愛學習雙師課堂的設立的初衷不謀而合:讓每個孩子都能享受到優質的教學服務。此外,溫鑫提到低成本、高效率的模式,可以保證、優質老師能夠很高效傳遞他的知識,而且整個的付出是很低的。

(雙師行業班課價)

報告透露,目前一二線城市的班課價在70-120元/小時,三四線城市的班課價在40-90元/小時,五六線城市班課價為20-70元/小時。

提高線上作業提交率、糾正率是報班率的關鍵

高思愛學習還披露了自己的續班率:平均可以達到89.4%,低價班也可以達到80%的水準。

(雙師續班率)

溫鑫認為,續班率跟作業提交率有很明顯的線性關係:作業提交率高,續班率就會高。溫鑫還總結了愛學習的教育理念“學到會為止,做到對為止”。

其中,溫鑫提到一點,學生在課堂不會的東西,可以由線下老師直接解決。這又涉及到線下輔導老師品質參差不齊、管理難度大的問題。

溫鑫告訴鯨媒體,這個問題愛學習之前就已經發現,畢竟這些合作機構在遠方而且不是愛學習直營,所以辦法管理。“去年寒假高思做了一個行業首創的事情,那就是給這些合作機構的線下老師開啟考核獎勵發錢模式,每個月都考,有的助教在這一個月暑假可以拿8000元,單個助教可以拿到2700元,你聽話就發2700元,不聽話就不發,所以他也願意配合我們做。”

AI+大數據或主導雙師行業未來

在此前的雙師更新發布會上,高思愛學習方面透露:“這次更新的最大變化就是讓機構通過數據去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而不是基於老師的主觀判斷,使教學更加可視化,打破教育黑盒子。”

(雙師+AI+大數據)

具體包括增加師生互動方式的語音答題器,使老師能夠更加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同時能夠收集更多學習數據用於制定更科學的教學方案;能自動識別學生的AI課堂監控,在每節課結束後給予學生包含影片、行為、數據等多個維度的個性化診斷報告;基於綠幕技術的場景化教學,使課堂場景不再局限於黑板幕布,根據不同的課程內容進行變換,進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與趣味性;對教師影像進行模塊化處理,後期可以與學生進行互動,實現千班千面的AI智能老師等等。

溫鑫也表示,通過AI的場景可以判斷學生的專注度,同時搭配綠幕的場景又可以讓孩子更好的場景化。“雙師價值在於什麽,就是用場景解決互動的問題,再用數據解決效率的問題。”溫鑫提到,雙師好不好不應該靠感覺,而應該真實地看到孩子在進步和改變,這就是雙師它特別特別巨大的價值所在。

五年之內可預期:市場年收入將超過2000億

“雙師雙贏”這是愛學習提出的一個口號。報告也披露:雙師模式正在助力機構裂變式增長,擴張速度將比傳統校區快3-5倍。

(雙師行業未來發展情況預測)

其中,報告表示:未來5年之內,雙師教師將達到50萬間、學生數量預計超過3000萬人、市場年收入預計超過2000億元人民幣,而市場份額也將佔據教培行業的40%。

行業媒體人看行業:雙師要用好,需要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加持

作為教育行業的垂直媒體,自2015年底成立以來,鯨媒體一直致力於成為教育行業最具專業和影響力的行業媒體,為教育企業、投資人士、從業人員提供基於資本、產品、趨勢、動態、模式以及思想等多方面的深度觀察、分析和解讀,為輸出高品質原創內容砥礪前行,試圖通過貢獻自己的力量推動“中國教育變得更好”。

而關於雙師,我們顯然也有自己的一番思考。

以下為鯨媒體主編廖豐採訪筆述:

問題一:最早是通過什麽管道知道雙師的?如何理解雙師這一概念?

思考:大概在十幾年前,我就已經知道“雙師”這個形式了,但當時無論是機構在宣傳上,還是學員的意識上都沒有太關注概念。

當時有兩個代表,一個是線下考研大班,有線下老師負責維持秩序和簽到,學生主要通過電視機播放的錄播課程學習;另一個是達內,採用半封閉式教學,線下有老師進行輔導,線上則通過雲平台傳播,最早是錄播課程,因為直播技術水準還有待提高。

兩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區別在於考研人數較多,可以多達上百人;IT培訓要求實操動手能力,需要有老師輔導,考研不需要。

在我看來,“雙師”就只是一個概念而已,字面上的意思就是“一個老師”+“一個老師”。現在市面上的“雙師”有:傳統概念的“雙師”,比如線下一對一模式中的“班主任+輔導老師”;線上線下結合概念的雙師,比如“線上主講老師+線下輔導老師”;純互聯網概念的雙師,比如“AI老師+主講老師/班主任”

可以說“雙師”是一個被人為製造出來的概念。本質上,“雙師”其實指的是不同的老師根據自身不同的定位,用不同的方式來服務於學員,從而滿足學員的各種需求,從這個意義上可以有“N師”。

問題二:據估算,雙師在2018年的市場規模能達到多少?

思考:一般而言,教育行業(含細分賽道)的市場規模計算公式為:市場規模=學員人數×客單價×參培率。“雙師”市場規模跟對“雙師”概念的界定有關,參見上述問題。

另外,若要計算,可以從以下幾個維度來衡量:

不同的賽道及學習內容,比如幼教、K12、成人教育等,或者學科學習、素質教育、職業教育等;

校內和校外,有很多公立校現在也採用了雙師教學(包括正課和課後三點半之後的課程),尤其現在很多公益項目,會將雙師輸送到貧困地區,校外更無需贅言。

地域維度,一二線城市以及三線以下城市對雙師的需求可能有所區別。

此外,隨著AI技術的發展,市場對“雙師”模式的接受程度以及認可度也可能會發生變化。

問題三:在現階段雙師課堂的教學模式下,不同學科的應用程度如何?哪個學科未來最具優勢?

思考:如果從現在大家說得更多的“線上主講老師+線下輔導老師”這種雙師模式來看,任何學科只要有關於知識點的傳輸都可以做“雙師”。目前應用程度比較高的是數學學科。

線上主講老師這種模式比較適合知識點的傳輸,所以,可以倒推為,如果說一門學科的課堂組織更多是涉及到知識點的傳輸和經典題目的講解(比如成人的公務員考試培訓等),那麽就很適合雙師這種模式。

課堂形式以及教學目標,如果涉及思辨、長官力、口才,需要有老師的針對性點評、學生動手操作、學生分組學習和競賽,那麽知識點的講授只能稱之為課程的一部分,也就是說,從科目上說,更多部分涉及到動手能力,比如物理、化學、編程等學科,還有語文、英語、機器人等這種需要現場組織互動的學科,雙師的效果肯定不及線下,所以消費者在接受程度上也會打一些折扣——如果線下在小組模式下(5到6人),由一位老師在擔當主講人和組織者的同時,再進行現場反饋點評、講解效果會更好。

延伸一下,從理論上說,包括純實操在內的課程都可以純線上化(例如職業教育裡面的針灸、素質教育裡的舞蹈等等),但考慮到學習效果,肯定需要老師線下進行指導、互動;除了教學內容之外,考慮到學生的年齡和學生本身的自驅力,對於需要強自律性的學習(如學科輔導),自驅力強的優等生更適合純線上學習,其次更適合雙師,再次線下且一對一最好。——這些都僅從理論上解釋,關鍵還是看消費者的需求。

問題四:雙師課堂如何作用於教育資源的公平化分配?

思考:曾經有一種說法是“互聯網教學可以起到教育公平化的作用”,但從現實來看,事與願違。因為除了很多落後地區因基礎設施不完善、根本接觸不到互聯網的情況外,不少落後地區互聯網地區使用者的媒介素養較差,對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認知是休閑娛樂(音樂、小說、交友、遊戲等),而很多學生缺乏自製力,同時即便有優質的內容和學習設備支持,卻沒有得到很好的指導,導致他們並沒有借助互聯網實現更好地學習。

與之對應的是,發達地區學生的媒介素養更好,教育資源本身就比較多,地域之間的知識鴻溝會越來越大,表面上就表現為教育資源不公平。

所以,要實現教育資源的公平問題,至少涉及到是否能得到資源、資源本身是否優質,以及怎麽使用這些資源三個問題,在前兩個條件滿足的情況下,使用能力的高低決定了學習效果,也就是彌合教育資源不公平的實際效果。

從使用者角度來看,在前兩個條件得以滿足,“線上主講老師+線下輔導老師”的雙師模式下,線下老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監督作用。此外,線下老師在雙師課堂上,還有機會學習優秀老師的授課方式,提高自己實際教學能力、輔導能力,也能讓學生受益——當然,能多大程度提高線下老師的能力,一定程度上取決於課堂組織的設計、教學教研的協作環節設計等,否則線下老師只是一個維持秩序者的角色。

同時,學生也可以通過雙師模式,接受先進理念的熏陶,開闊視野——這點和互聯網教學的作用是一樣的,前提是機構/主講老師輸送到貧困地區的內容是與當地學生水準適配的,如果學生聽不懂或者不感興趣,也無法起到應有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學習效果跟學習頻率以及個性化程度有關,如果通過“雙師”模式,優質內容可以長期穩定地輸送,並且教學實踐能夠與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有針對性地查缺補漏,才能起到應有效果——這就需要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的加持。

問題五:中小機構是否適合做雙師?

思考:我覺得這個主要取決於機構的定位,如果機構本身定位於“小而美”,也就是機構本身的人脈資源(招生能力)或者老師的授課水準、服務水準比較強,機構在當地口碑較好,這種機構為高端定位,追求高毛利率,本身沒有擴張的野心,盲目擴大規模反而會影響它的服務水準、盈利水準,所以不採用雙師模式就可以發展得不錯。

如果一家中小機構本身在招生、教學、服務、口碑等方面都較強,教學方面在自身擁有強勢科目的基礎上,其他某些學科存在教學教研短板,可以選擇能給自己起加分作用的合作方進行合作。在課外培訓層面,如果雙師內容經過了篩選,加上當地老師教學教研的配合,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對促進教育資源公平分配起到一定作用。

如果中小機構採用“雙師”模式的原因是基於自身教學教研實力差,本身的招生、師資、服務、品牌等都不夠強的話,單純通過雙師引進課程和管理系統,是無法提高其競爭力的,還要看合作方是否能手把手、因地製宜幫助其提升業績,但這種情況看上去有些理想化,這就和為什麽兩家最大的K12學科輔導機構隻做直營不做加盟是一樣的道理,盟主和加盟商(雙師不一定是打著加盟的旗號進行合作)的微妙關係始終是行業的一個痛點。

如果反過來,打著雙師課程運營的機構,因服務等方面跟不上而影響到輸出機構的聲譽,就可能導致合作的終止,更加不利於自身教研教學的發展。

如果有的中小機構計劃走差異化路線或者轉型,比如託管,那麽就可以通過“雙師”模式把自己打造成一個線下優質課程“平台”,將自身圍繞“託管”的元素打造到極致,也會有發展潛力。

總之,對於自身非常平庸的機構,建議在引入雙師模式之前,先將自身的某一方面做強。儘管雙師有可能成為招生的利器,但你引入的同時,當地競爭對手也可以做同樣的事。

值得注意的是,現在很多做雙師輸出的內容方儘管對外宣稱自己的內容是與時俱進的,但是實際上採用的卻是錄播的內容,優質的錄播內容固然可取,但可能在主講老師與學生課堂互動方面有所欠缺,所以不能僅看內容,還應看整個課程的組織和設計理念,對引進自身能力的要求等要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