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董克用:從三個方面發力,推進個人養老金制度建設

  意見領袖 | 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

  近日,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CWM50)舉辦“個人養老金制度落地與行業高質量發展”專題研討會。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新型城鎮化、就業方式多元化加快發展,我國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如何推動我國個人養老金發展,如何推進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建設,如何促進養老保險制度可持續發展,值得深入討論和研究。為此,CWM50邀請在該領域具有研究專長和深厚造詣的專家學者進行深入討論與交流,以期為我國養老保險體系建設提供參考與建議。清華大學教授董克用出席會議並作點評發言。

  董克用認為,個人養老金業務開局良好,彌補了我國多層次、多支柱養老金體系的一大短板。但作為首次由居民個人決策的養老制度,其建設過程必將是一場持久戰。董克用建議,關於個人養老金制度建設,重點應在以下三方面發力:一是要優化稅收優惠和財政補貼政策,吸引更多居民參與其中,以更好地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挑戰;二是要繼續加大宣傳教育,提高居民參與率,增強制度的可持續性。三是要注重平台服務能力建設,通過跨行業線上線下聯合,為投資者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務,把淨值波動管理等問題交由平台解決。國家也應該頒布相應政策,穩定養老金用戶信心,促進平台服務的不斷完善。

  謝謝邀請,聽了各位領導和專家的演講,我有三點感受。

  第一,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業務開局良好。個人養老金政策的落地時機和政策內容都很好,市場反應也很快,這說明居民確實意識到了個人養老金的重要性,各機構也高度重視。總的來看,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業務開局良好,彌補了我國多層次、多支柱養老金制度的一大短板。

  第二,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建設將是一場持久戰而非速決戰。儘管開局良好,但還是要做好持久戰的準備。個人養老金制度無論對政府、業界、居民個人都將是很大的挑戰。因為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是保基本,雖然有個人账戶,但除了按時繳費,無需個人操心;第二支柱職業年金覆蓋機關事業部門,方式是自動扣除,企業年金隻覆蓋了不到10%的企業職工,老百姓感受並不深。只有第三支柱個人養老是首次需要居民個人決策,要通過居民延遲消費、主動投資,因而參與者會十分關心資金能否保值增值,這方面挑戰是相當大的。個人養老金業務的關鍵不僅是產品,而且是服務。如果讓居民犧牲了流動性,卻不能獲得一定收益,輿論影響將會非常大。從這個角度看,個人養老金建設必將是一場持久戰。

  我國養老金制度建設曾經有一場速決戰。2009年新農保推出時的政策目標,是從試點逐步推開,到2020年實現全面普及。但從實踐情況看,政策利好使各省都在積極推動,兩年後就實現了全國各省普遍實施。2014年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合並,成為了全世界規模最大的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這一過程就屬於速決戰。但本次一定是持久戰,各方都要做好準備。當前個人養老金制度並非盡善盡美,特別是在吸引哪類人群方面,有很多不同的聲音。但這也屬於正常情況。畢竟發達國家積累型養老金制度也花了40年時間,才達到當前的積累水準。

  第三,打好個人養老業務的持久戰,需重點從三個方面發力。一是稅收優惠和財政補貼。對於納稅居民來說,稅收優惠是比較直觀的;但對於未納稅居民來說,當前稅優制度的吸引力相對較小。因此,在稅收和財政補貼方面,我們還需進一步思考。建議制度試行一年後對數據進行分析,想方設法吸引更多居民參與進來,這對於未來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也非常有利。

  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是發展個人養老金制度的根本目的。根據聯合國的最新預測結果,我國的人口老齡化並非在2050年達到高峰後就能下降,而是可能一直持續到本世紀末,屆時,我國65歲以上老人佔比可能將達到40%。由於人口老齡化的挑戰,因此個人養老金制度建設必須要從長遠出發,要具備可持續性,這就需要大部分人的參與。

  我國第一支柱的壓力會越來越大;而當前經濟形勢下,推廣第二支柱企業年金的難度也很大;因此,發展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是必然選擇。但從長遠來看,如果第三支柱只是少數人的制度,必定無法持久,需從更多的稅收優惠甚至財政補貼等角度出發,吸引更多人的參與。

  二是要加強宣傳教育。強調年輕人參與個人養老的重要性,積極應對未來人口老齡化的挑戰。當前我國養老金體系仍以第一支柱為主,如果沒有國家財政補貼,第一支柱已經收不抵支。長遠來看,應該盡量減少財政補貼,讓第一支柱回歸現收現付模式,增強制度的可持續性。如果可以做大做強第二、第三支柱,未來中高收入階層就無需依靠第一支柱保基本,而主要依靠二、三支柱,讓第一支柱更多地服務於中低收入群體,從而真正實現養老金三支柱的平衡發展。比如在澳大利亞,教授就不能享受第一支柱養老金待遇,主要依靠第二支柱;歐洲一些國家也在討論,如果一個人的第二、第三支柱積累的養老金可以實現目標替代率,還要不要繼續為該個人提供第一支柱的待遇?這些做法都值得我們思考。

  三是要完善平台服務。個人養老金業務不只是產品問題,更重要的是平台問題。在開戶、產品供給等問題都已解決的情況下,做好個人養老金業務的關鍵在於做好服務。投資顧問是服務的一種方式,但還要重視平台建設和平台服務。平台應充分發揮優勢,通過行業內不同企業、跨行業的合作,通過線上線下的聯動,把方便留給投資者,不要讓投資者每天費心思考,每時都在擔心淨值波動。平台要通過創新的手段和方法,把市場波動問題留給專業人士去解決。

  市場波動是無法避免的。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時,美國401K養老金淨值損失近一半,但投資者仍然繼續繳費,之後不久,養老金淨值又恢復到了危機前的水準。在當前國內投資者的金融知識背景下,如何平滑淨值波動?這些問題需要留給平台解決。國家也應該頒布相應政策,穩定個人養老金用戶的信心,不能完全依靠市場自發解決這些深層次問題。因此,在完善平台服務方面,未來仍大有可為。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論壇立場。)

  (本文作者介紹: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CWM50)於2012年9月16日成立,是一個非官方、非營利性質的學術智庫組織。論壇致力於為關心中國財富管理行業發展的專業人士提供一個高端交流平台,推動理論、思想、創新和經驗交流,為相關決策與研究機構提供理論與實務經驗參考,進而為財富管理行業的發展提供不竭的思想動力,最終對中國金融體系的優化產生積極影響。)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