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胡歌:我母親與乳腺癌鬥爭30年,我相信科學,相信醫生!

他,是《琅琊榜》裡的梅長蘇;他,是《偽裝者》裡的明台;他,是《獵場》裡的鄭秋冬。他是知名演員胡歌,然而今天,他的身份是一位乳腺癌患者和康復者的兒子。

在上海國際乳腺癌論壇的現場,胡歌與大家分享了母親勇敢和乳腺癌鬥爭近三十年的勵志故事。

曾經,癌症來臨的時候,確實令人感到害怕,但堅強而樂觀的母親告訴他:「每個人都應該有直面死亡的勇氣」。

在母親長達三十年與癌鬥爭的過程中,胡歌說:「癌症是可以預防的,是可以治療的;遇到癌症要相信科學,相信醫生!」

正是患者和家屬理性抗癌的態度,在三十年中才能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礎。

視頻源自網路,侵刪

相信科學,相信醫生!這樣簡單的八個字,很多患者或家屬卻沒辦法做到。遇到癌症時,越懼怕、越著急就越容易被騙,越容易走彎路而耽誤治療。

講起耽誤治療,不禁想到近日刷爆醫護朋友圈的一則未遵醫囑而死亡的案例

圖片來源:攝圖網

據醫生回顧,一位意識不清、全身皮膚出現大面積暗紫色瘀斑的患者前來急診科就診,查看病例本,才發現這位肺腺癌腦轉移術後恢復良好的患者,術後恢復情況良好但卻未遵醫囑進行正規的抗腫瘤治療。複查時發現病灶進展,竟然在微信群聊病友的建議下自行使用所謂的「雙靶方案」。

如今,越來越多的靶向藥物上市,帶給腫瘤患者新希望,但靶向藥物仍可能存在不良反應和毒性反應。該患者聽信微信病友建議後,開始口服兩種靶向葯,並且自行設定服藥的劑量和時間。

服藥後的第6天四肢開始出現散發皮疹,第九天出現間歇性發熱,伴意識不清、嗜睡、胸悶憋氣等癥狀。診斷為I型呼吸衰竭合併代謝性酸中毒,入院後第二日就死亡了。

這位患者沒有其他的可以導致大面積皮膚損傷以及肝腎功能的病史,因此醫生認為,患者的死亡與其未遵醫囑用藥,私自使用其他藥物有很大關聯性。

面對癌症治療時,患者和本人家屬普遍有焦慮、緊張、不知所措的心情,但是千萬不能病急亂投醫,或者聽信他人的「經驗之談」。不相信醫生,不遵照醫囑的例子,遠不止這一位患者。

圖片來源:攝圖網

在覓健社區上,有些覓友分享了一些病友未遵醫囑規範治療的例子,希望大家能夠以此作為警醒,不走他們走過的錯誤的治療路。

覓友雙雙奶奶:

昨天上午接到一位乳腺癌退休同事的電話,她是2010年得的乳腺癌。她哭著告訴我又轉移到骨頭了,準備明天去上海醫院治療。我接到電話後不知如何安慰她,馬上給老公打電話。

老公告訴我,自己身邊也有好幾個手術十多年仍活得好好的,可能是同事自身的問題。仔細想想老公說得非常有道理。回想同事的經歷,值得姐妹們借鑒。

同事是2010年做的手術,病理結果是兩陽一陰,淋巴轉移兩個。術後醫生建議她化療六次加內分泌治療,結果她因為考慮心臟等原因,隻做了4次,沒有堅持完成。這或許為她今天的轉移埋下了禍根。

覓友太陽的心:

今天在醫院遇到一位新入院的病友大姐,聊天后了解到她今年62歲了,現在是乳腺癌治療後的第12年,因為肝轉移重新入院治療。

我十分感慨,按理說這個疾病超過5年,臨床上應該算是治癒了,怎麼會又出現複發轉移的情況呢?我問大姐:「您之前都沒有按時複查嗎?」

大姐告訴我,她當年是50歲時確診為激素受體型乳腺癌,當年腋窩沒有轉移,做了乳房全切術,吃了5年的內分泌治療藥物,後面也把卵巢、子宮、輸卵管全切了。她以為年紀大、激素水準下降,而且負責內分泌的幾個重要器官都切了,覺得沒啥大問題,就沒用再按時去複查。

這兩年只是覺得腹部有些脹氣感,就來醫院檢查,一查就查出肝轉移,所以重新回來治療。

聽完大姐分享的經驗,我得到了很大的啟示。

乳腺癌臨床治療結束後,一定要遵照醫囑定期複查,儘可能並且及早發現可疑病灶,把危險係數降到最低點。

參照醫生和文獻的建議,放化療結束後起算,前三年,每三個月複查一次;第四、五年每六個月複查一次;第五年以後每年複查一次。有不舒服或者可疑情況,定期隨訪。

這位大姐就是大意了,沒有按醫生的規定複查,讓調皮的癌細胞有可趁之機。

當然,大部分的患者和家屬還是十分相信醫生的。我們不願意見到因為不相信醫學而疾病進展的悲劇。借用胡歌的一句話:相信科學,相信醫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