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慢性與急性ITP,分別適合這些中醫藥方(湯劑)

ITP是臨床常見的一種以血小板減少、骨髓巨核系成熟障礙為特徵的出血性疾病。在治療方面,中醫運用得當可以起到很好的促進康復效果:在防治出血、減輕西藥毒副反應、撤減激素、防止複發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很多患者提及到中醫診療建議方面,下文進行相關解析。

慢性與急性ITP,分別適合這些中醫藥「湯方」

慢性ITP

對於慢性ITP患者,尤其是生育期婦女,臨床以四肢散在瘀點瘀斑,色淡紅或紫,月經量多,反覆發作為特點,臨證需重視柔肝疏肝,固攝沖任,不宜一味補益。

《先醒齋醫學廣筆記》雲:「宜補肝不宜伐肝」,臨證以一貫煎、四物湯、滋水清肝飲為基礎方,常用熟地黃、當歸、白芍、沙苑子、生地黃、山萸肉、枸杞子、桑寄生、椿根皮等,同時適當加用疏肝理氣之品,如柴胡、鬱金、薄荷等,每獲良效。

對於兒童ITP患者,根據其「三常不足」的生理特點及其易於外感的發病特徵,認為脾肺氣虛為其重要的病機要素,遣方用藥常加用四君子湯、玉屏風散以求治本防變。

急性ITP

對於急性ITP患者,治療應重視運脾化濕,不可過用寒涼。急性ITP起病急,出血重,臨床症見突然出現皮膚粘膜鮮紅出血點,或鼻衄齒衄等,

部分病人可伴見神疲乏力、胸悶納呆、苔黃膩、脈弦滑等濕熱內蘊徵象,尤其是慢性患者急性發作時。此期用藥不可過用寒涼及補益之品,以免耗傷陽氣、損傷脾胃、濕濁留滯、病情纏綿,治宜涼血化濕並用,以使濕熱得清,血脈安寧。

臨證以藿樸夏苓湯、蒿芩清膽湯為基礎方,常用藥味為藿香、佩蘭、青蒿、白寇仁、蒼朮、茯苓、豬苓、地錦草、焦山梔等。

以上湯方劑可做參閱用,具體細節到每位患者的年齡,性別,血小板數值,患病時間,個體耐受等不同,開方內容也不盡相同!

病友會微信公眾號:xxbjs1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