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蕁麻疹是怎麼形成的?

在我上小學的一個夏季,我穿了條連衣裙上學,沒想到下午變天,放學時狂風大作暴雨傾盆,我就迎著風雨,騎著自行車回家。不料回家後就出了滿身的大疙瘩,且劇癢難忍,但在被子裡捂了會兒,疙瘩就自己消失了。後來每遇到冷風涼水身上就會起疙瘩,不過氣象暖和身上就怎麼出疙瘩,所以一度不能用涼水洗手、洗臉。就這麼過了半年,不知怎麼的慢慢就好了,後來再也沒犯過。多年後上了大學,我才知道原來小時候出的渾身大疙瘩是蕁麻疹。

蕁麻疹,民間俗稱「風疹塊」、「風疙瘩」,在皮膚科門診中是非常常見的一種疾病,有15%~20%的人一生中至少發作過一次蕁麻疹。那這麼常見的蕁麻疹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呢?

它是由於皮膚、黏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而出現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常先有皮膚瘙癢,隨即出現白色、鮮紅或近膚色的風團。風團大小和形態不一,發作時間不定,可逐漸蔓延,相互融合成大片,並伴有劇癢,極少數患者沒有瘙癢癢。有的患者還會合併血管性水腫,或風團表面形成大皰,甚至有出血。部分患者可伴有噁心、嘔吐、頭痛、頭脹、腹痛、腹瀉、胸悶、面色蒼白、心率加快、脈搏細弱、血壓下降、呼吸短促等全身癥狀,極其嚴重者可因急性喉頭水腫導致窒息。

總之,蕁麻疹最大的特點就是可在短時間內自行消退並且不留痕跡,簡直就是來無影去無蹤、神出鬼沒。通常在2~24小時內消退,但容易反覆發生新的皮疹,遷延數日、數月甚至數年。於短期內痊癒者稱為急性蕁麻疹。如果每周至少發作2次,持續≥6周者,稱為慢性蕁麻疹,少數慢性蕁麻瘮患者也可表現為間歇性發作。

蕁麻疹的病因複雜,急性蕁麻疹常可找到病因,但慢性蕁麻疹的病因多難以明確。約3/4的患者找不到原因,尤其是慢性蕁麻疹。那麼,能夠引起蕁麻疹的常見因素有哪些呢?

1.食物。含有特殊蛋白質的魚、蝦、蟹、雞蛋、牛奶等是常見致病因素;某些植物性食物,如茄子、竹筍、菠菜等;還有一些食品添加劑等也可能引起蕁麻疹。

2.吸入物。各種花粉、塵土、動物皮屑、真菌孢子、甲醛、氣體等。

3.感染。細菌性感染、毒性感染、真菌性感染與寄生蟲;蟲咬症如蟎、跳蚤、臭蟲等。

4.藥物。青黴素、磺胺葯類藥物、血清、疫苗等。

5.物理及化學因素。如冷、熱、日光、摩擦及壓力等物理性和機械性刺激或某些化學物質進入人體而發。

6.精神因素及內分泌的改變。精神緊張、感情衝動、月經、絕經、妊娠等。

7.內科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甲狀腺功能亢進、風濕病及類風濕關節炎及胃腸炎、口腔炎等。

8.遺傳因素。有些蕁麻疹與遺傳因素有關,比如遺傳性家族性蕁麻疹綜合征、家族性冷蕁麻疹等。

以上這幾點,包括其他一些未明確的因素,導致體內的肥大細胞活化脫顆粒,釋放組胺、合成細胞因子及炎症介質等引起血管擴張及血管通透性增加,導致真皮水腫,從而形成風團這一特徵性反應,這就是蕁麻疹的由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