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在京武漢大學生的等待與期盼:共賞櫻花爛漫時

“這應該是有史以來時間最長的寒假。”

每周研讀十篇文獻,和科研小組其他成員在線組會,偶爾去超市給家裡買些蔬菜、水果……成了家住北京的華中科技大學碩士生羅書航這個寒假的日常。

如果一切正常,這個寒假,他更多的時間將在清華大學高壓實驗室裡度過,並於2月16日回到江城。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暴發,打亂了計劃中的一切,他只能呆在家中,進行自主學習。

和羅書航有著相似經歷的人還有很多,他們都是在武漢讀書的北京學生。每天除了學習,他們還密切關注著武漢的疫情,關心著身處武漢和湖北其他地區的老師、同學和朋友,並通過網絡了解他們的生活及健康狀況,盡可能地替他們舒緩心理壓力。

在這個不知何時才能結束的漫長寒假,他們也會利用這段難得的時間,陪伴家人。同時,他們已經做好了開學後的學習和工作計劃。也在期盼著,櫻花盛開之時,回到珞珈山、喻家山、南湖大道等地,見證那座城市的“康復”。

被打亂的計劃

2月15日,羅書航終於有機會出去透透氣。這一天,他去超市買回了蔬菜、水果、優酪乳……花了七百多塊錢,足夠一家四口人吃上一個月。

一個半月前的2019年12月31日,提前完成本學期的科研工作後,羅書航與導師打了聲招呼,回到宿舍簡單地收拾了幾件常穿的衣服,搭乘飛機回到了北京。

上一學期,他一直在從事土壤放電方面的研究,每天早上七點半起床,隨後扎入實驗室埋頭做實驗,下午通常會去健身房鍛煉一兩個小時。周末的早上,羅書航會叫上同學,去吃武漢有特色的早點。羅書航最喜歡的早點是當地的牛肉面,為了能排上隊,他們經常要在七點以前起床。 “武漢的早餐很隆重,當地人把吃早點稱之為‘過早’。”

回京之前,羅書航已經聯繫了清華大學的高壓實驗室,利用清華大學的平台優勢,和同組的一位博士和兩位工程師一起繼續從事高壓土壤放電研究。本來,他預計在這間實驗室工作到2月14日,也就是華中科技大學原計劃開學的前兩天。“因為對這個領域感興趣,加上假期沒太多事,就希望提升下自己的科研水準。”

然而,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1月28日,清華大學宣布全校實行封閉管理,羅書航的實驗計劃也隨之暫停。各大高校也先後宣布延期開學,具體開學時間將另行通知,全體學生不得擅自提前返校。

就這樣,生活一貫規律的羅書航,在這個突如其來的長假,作息時間翻了車。“以前都是11點準時睡覺,但這段日子有點摸不清頭腦,生活少了點規劃,時間好像不再以‘天’為部門,而是一片一片的,有時不知不覺就到了凌晨一兩點。”

武漢大學文化產業專業碩士生尤佳茜本該在2月15日返校報到,但受新冠疫情影響,她的假期安排也發生了變化。

尤佳茜在學校組建有一個戲劇社,這個寒假,她原本計劃和戲劇社的成員一起在北京拍一個微電影。“(2019年)12月中旬劇本就寫完了,1月初,製片流程也已經確定,我們都開始籌備租拍攝器材了。”然而,新冠肺炎疫情傳開後,尤佳茜不得不建議戲劇社成員取消行程,並與器材商溝通取消了訂單。

上個月,華中科技大學大四學生陳小雅拿到了美國裡海大學的研究生錄取通知。此時,她正在家中準備畢業論文,開題答辯等事宜也已在線上完成。如果一切順利,她將在下個月著手辦理簽證,並在今年五月底坐上前往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班機。

2月8日,美國駐華大使館發布消息稱,北京美國駐華大使館和美國駐成都、廣州、上海和沈陽總領館的常規簽證服務暫停。這意味著陳小雅辦理簽證的日期要向後順延。“很怕時間會來不及,也擔心會涉及延期畢業等問題。”

在自我隔離中的學習與成長

原本的寒假計劃被打斷後,羅書航現在會在老師的指導下,每周研讀十篇文獻。同時,科研小組的組會還在照常進行,分析數據等能夠通過電腦完成的工作他都沒有放下,“只是有些實驗要回到實驗室才能做了”。

“我最近主要是在寫論文,但是在家學習可能會犯懶,這對自我控制力是一大挑戰。”尤佳茜通過微信與導師溝通後,每天根據導師布置的任務,到武漢大學圖書館校外登錄平台,搜集自己需要的素材。 “總體來看沒怎麽耽誤正事,但是論文中中西對比的部分,由於現在下載不了外國文獻,只能把那部分先空著,等回學校下載後再寫了。”

此外,在這段漫長的封閉在家的日子裡,這些在武漢讀書的北京學生也有了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

“我們的寒假一般只有二十幾天,這是我們經歷過的時間最長的一次‘寒假’。”羅書航說,以往寒暑假,他要麽去外地旅行,要麽到北京一些高校的實驗室做實驗,很久沒有像現在這樣,一直陪伴在家人身邊了。“爺爺特別喜歡北京台,每天晚上,我都會陪爺爺守在電視機前。北京台放什麽我們就看什麽,最近看的比較多的是抗戰劇。”

尤佳茜還利用這個假期讓自己廚藝大漲。跟著網上的教學視頻,她學會了涼皮的做法,這兩天還購置了烤箱,打算在家裡自製餅乾和蛋糕。

“不能出去跟同學聚會,不能出去玩,生活確實有些無聊,但還是要在生活中找到樂趣。”一年半以前,陳小雅買了一套樂高積木,但是一直沒有拚完。前幾天,她終於在家和媽媽一起拚好了這套積木,是一座精美的城堡。她還拍了一張城堡照片,發到了朋友圈,並配上了一段文字——我的家庭真可愛,親切美麗又安詳。

“之前聽過這麽一句話,對於在外地上大學的學生來說,故鄉只有冬夏,沒有春秋。看樣子今年可能要在北京過春天了。”陳小雅說。

心系武漢的老師和朋友

除了工作、生活和學習,此刻令這些北京學生關心的還有疫情,以及他們身處武漢及湖北其他地區的老師、同學和朋友。

每天下午一點之前,尤佳茜都需要在班級群中打卡,報告自己的位置、體溫等信息。看同班同學的打卡信息時,尤佳茜會格外關注此刻正在湖北的同學。“雖然我不是湖北人,但是朋友圈裡湖北的同學很多,他們不會把緊張掛在嘴上,但我還是非常擔心他們。”最讓尤佳茜擔心的是她的一位好朋友,“她家小區對面就是發熱門診,看到武漢現在的狀況,會非常惦記她,不過她最近狀態還好,每天都和我們有互動。”

為了不增加身處湖北的同學的緊張情緒,尤佳茜從不主動在微信中談論關於新冠肺炎疫情的話題,而是“找他們扯一些有的沒的”。比如讓同學們幫她看看劇本,或者叫幾個同學一起在線玩“狼人殺”等遊戲,或是講一講近期一些有趣的事。“有一天晚上,我又看了一遍意大利作家喬萬尼·薄伽丘寫的短篇小說的《十日談》,講述的是佛羅倫薩瘟疫流行時,10名青年男女在一所別墅裡避難的故事,他們每人每天講一個故事,10天講了100個故事。”尤佳茜突發奇想,也叫上幾個同學,創建了一個10人小群,群規則是每人每天在群裡講一個當天發生的小故事,就當豐富一下大家的生活,他們把這稱為“現代十日談”。

羅書航也有身處武漢,讓自己放心不下的同學。 從班級群裡的打卡情況中,他得知這個同學有些低燒,37.2℃,家人也有人感冒了。“我就鼓勵她放鬆心情,多喝熱水、及時到醫院求診。幾天后得知這位同學體溫已恢復正常,家人也只是普通感冒,我長舒了一口氣。當事關生命的疫情出現在面前時,你會覺得其他的一切都根本不算什麽,只希望所有人都平平安安。”

“這是一次對生命的重新認識。”近幾天,羅書航得知了華中科技大學紅凌教授因新冠肺炎疫情逝世,隨後一周之內,華科又有三位教授去世的消息。他說,“人走不能複生,但對於活著的人而言,敬畏生命,珍惜生命,是一生的課題。”

期待櫻花盛開時安全回歸學校

在學習和等待中,這些北京學生和其他在武漢讀書的外地大學生一樣,做好了返程後的計劃,盼望春來。

“可能和遊客對武漢的感情不同,遊客對武漢的印象往往是武大的櫻花和街頭的熱乾面,但作為一個在華科上了六年學的人,我對武漢的感情很複雜。”羅書航說,武漢是他的第二故鄉,六年下來,他基本已經能聽懂武漢的方言,對武漢的了解幾乎超過了北京。“如今在北京看武漢的疫情,卻只能通過捐款等方式盡一些微薄之力,心裡挺難受的。”1月底,羅書航通過網絡捐款的方式,向華中科技大學校友會捐了幾百塊錢。

眾多學生表示,自己此刻最大的心願,就是疫情盡快得到控制。

按照原計劃,此時尤佳茜應該已經回到武漢大學,每天早上她會和戲劇社的成員一起去東湖旁練聲。“馬上就該到東湖最漂亮的時候了,三四月的早上,東湖一片霧氣蒙蒙,像油畫一樣。我們練聲的時候,能看到湖裡的魚遊來遊去。”

因為疫情,等假期結束回到學校後,尤佳茜的戲劇社得加緊排練。留給他們的時間不多了,她希望戲劇社的作品能在今年11月舉辦的烏鎮戲劇節上獲個獎。

羅書航則準備回去後把未完成的實驗做完,把論文及時發出來。“如果有機會的話,我還想去醫院看望守護武漢的白衣天使們。”

“現在武大的梅花開了,過段時間櫻花也該開了,如果沒有疫情,學生會的同學應該要開始構思武大櫻花季的策劃案了。”陳小雅說,回歸正常的校園,是他們此刻最嚮往的生活。

待到春暖花開,返回江城之時,陳小雅希望在華科校園裡拍一套活力滿滿的畢業照,見證她所在的校園和武漢這個“九省通衢”之城的“康復”。

新京報記者 戚望 校對 何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