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法院系統正發生重大變革,移動互聯網技術要全國推廣

足不出戶,只需要在手機上操作微信小程式,就可以輕鬆完成訴訟全過程。這不僅減少了當事人奔波跑腿帶來的訴累,也讓法院的審判和執行程式更為透明和公開。移動互聯網技術讓智慧司法時代悄然來臨。

浙江省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下稱寧波中院)用一年時間,聯合騰訊等技術企業開發出“移動微法院”微信小程式(下稱“微法院”),版本從1.0迭代到了4.0,通過實踐,民商事案件審理和執行已經可以全部在手機上完成。

11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考察了這一“智慧司法”建設的試點運行情況,對微法院予以肯定,並提出要向全國推廣。

在此之前,第一財經1℃記者來到寧波中院,深入到該院法官的日常工作一線,通過現場接觸法官和當事人使用微法院系統,見證了移動互聯網技術給訴訟所帶來的巨大變革。1℃記者從寧波中院獲悉,在已取得的成果基礎之上,微法院還將結合各部門使用情況,繼續開發各項個性化功能。

相關專家分析指出,資訊科技或將重塑司法公信力,精準司法將成為智慧司法著力點。

微法院小程式可全國推廣

11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在浙江法院調研期間,深入考察了移動微法院建設和運行情況,並指出移動微法院是寧波法院的重要創新,要向全國法院推廣。這標誌著寧波中院探索運行的移動微法院小程式已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

10月23日,1℃記者來到寧波中院,立案大廳內已經有多處醒目的指示牌在介紹“微法院”,來立案的當事人除了到立案視窗提交立案資料,也會在法官介紹下,用手機操作“微法院”系統。一本本使用手冊布置在展架上,供當事人和代理人取閱。立案法官們也很耐心地向每一位當事人講解,“現在選擇用微法院立案,後面提交證據、質證、開庭審理乃至執行等環節,都可以在這套系統上完成,不用總往法院跑。”

如果確實不想用微法院系統,隨時可以向法官提出申請並退出,然後按照傳統法律程式進行。寧波中院破產與清算庭法官助理胡蝶告訴1℃記者,這種選擇可以比喻為“上了一班列車後,隨時可以選擇下車”。但從日常使用情況來看,當事人對微法院的認可度很高,能感受到很多便利,法官簡單介紹使用方法後,當事人都會選擇使用微法院來打官司。

當事人在微信上搜索到浙江移動微法院的小程式,點擊進入後,可以根據管轄地要求,選擇對應的法院。然後輸入手機和身份證號進行注冊,通過人臉識別方式驗證身份完成認證。微法院按照訴訟程式所涉及的立案、舉證質證、開庭等程式,以九宮格形式設定為“我要立案”、“我的案件”、“微信交費”等九個功能按鈕。當事人點開“我要立案”,提交立案所需資料,用手機拍攝資料,按照提示點擊上傳,方式與各類app中的上傳圖片功能完全一致。符合立案條件,獲得法院立案並繳納訴訟費後,會生成案號。當事人點開“我的案件”,即可進行提交證據、發表對證據的意見、聯絡法官詢問案件進展、接收法官送達的法律文書等程式。只要雙方當事人均不提出意見,就可以在微法院完成訴訟全部程式。

胡蝶告訴1℃記者,微法院屬於零門檻,只要平時用微信,就可以輕鬆掌握如何使用微法院。債務糾紛、勞動爭議等各類簡單的民事案件,案件全流程都可以通過微法院完成,“可以實現最多跑一次,就打完一個官司”。

司法審計環節可少跑法院四五次

除了破產清算類案件,胡蝶還負責協助法官審理商事案件。

在複雜而專業的商事案件中,如果當事雙方對涉案的問題爭議大,可能需要引入司法審計和鑒定,這勢必導致案件審理流程加長,代理律師或當事人也必須一次次往法院跑。如果當事人或律師都在本地,頻繁跑法院,會付出很多的時間成本和精力。而若在外地,這種頻繁奔波所帶來的訴累,更會數倍增加。

胡蝶正在辦理一起商事案件,雙方都已經選擇用微法院進行訴訟,但對账目的爭議大,只能進行司法審計。在辦公室內,胡蝶通過微法院將審計方案發給了雙方,等待雙方的回復和確認。胡蝶對 1℃記者表示,如果按照傳統的方式,僅僅是司法審計這個程式,在確認審計方案、選擇審計機構、送達審計報告等多個環節,都要把雙方叫到法院,最少要有四五次。但通過微法院,這些程式都已經可以在手機上實現,“這就讓當事人少跑了四五次,當事人對這種便利大加讚賞”。

在一天的工作中,胡蝶案頭的電話已經很少響起,但她會時不時看一下微法院系統,查看有沒有當事人或代理人發來的詢問資訊,只要有新資訊,她都會很快回復。一天的工作安排井然有序。在胡蝶看來,快速回復對於案件審理的詢問,也讓當事人或代理人對案件審理增強信心。審理案件、外出調查等等工作安排多,是法官的日常工作,特別是執行法官,幾乎大部分時間都不在辦公室,導致當事人無法通過留下的座機電話聯絡到法官。這本是工作安排引發的溝通不暢,但時間一長,會使一些當事人抱怨法官,認為法官對工作不負責,對當事人冷淡,產生不必要的不信任感,“通過微法院,不管在不在辦公室,便可實現快速回復,不信任感不會輕易產生”。

在功能設定上,有了新消息,微法院系統不立刻彈出,這樣便不會把法官“綁”在手機上。點開小程式後,新消息提示以紅點方式出現,法官注意到紅點,會在其他工作安排妥當後打開查看。這樣就使得法官的碎片化時間得以有效利用。

跨區域知產案件亦可全程在線審理

與一般商事案件相比,知識產權類案件更加專業和複雜。除了涵蓋商標、外觀設計等可視化、可觸摸的實物,知產類案件涉案的標的物會包含技術方法等“不易看到、不易接觸到”的案例。這類案件能不能也在移動微法院上實現順利審理?經過一年的運行,移動微法院已經用實際案例給出了肯定的答案。

寧波中院法官馬寧向1℃記者介紹,他在今年上半年辦理了一起技術專利類案件。雙方當事人在移動微法院立案後,馬寧前往現場對這項技術所涉及的設備以及如何使用進行了保全,“當時是用執法記錄儀全程拍攝,記錄下被訴一方如何使用這項技術”。由於影片檔案過大,無法上傳到小程式中,仔細研究涉案技術,征得雙方同意後,馬寧將錄製的影片在關鍵節點進行截圖。雙方若需要查看完整影片,也可以隨時複製查看。

上傳完全部截圖後,原告方發現並確認,雖然從表面看被告方像是照搬抄襲了涉案技術,但在關鍵的環節進行了修改,融入了自己的方法。原告方最終選擇了撤訴,這起專業性極強的技術專利紛爭得以解決。看似“看不見、摸不著”的技術專利,就這樣通過小程式被順利化解。類似的案例,馬寧已經辦理過很多。

2017年9月8日,寧波知識產權法庭成立,這是一個跨行政區劃的法庭,跨區管轄寧波市、溫州市、紹興市、台州市、舟山市5市有關專利、技術秘密、電腦軟體、植物新品種、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涉及馳名商標認定及壟斷糾紛的第一審知識產權民事案;訴訟標的額為800萬元以上的商標權、著作權、不正當競爭、技術合約糾紛的第一審知識產權民事案。

馬寧告訴1℃記者,新法庭成立後的一年多以來,不算來自寧波的既有案件,僅來自其他4市的新增案件就達到了950多件。案件量雖然大幅增加,但有了微法院,他和同事們沒有感覺到太大的案件辦理壓力,很多案件通過微法院就完成整個審理過程,或者充分利用好碎片化時間完成案件審理的一些環節,十分明顯地提高了審判效率。

一年時間實現四代更新

2017年10月,浙江余姚法院在全國法院率先上線基於微信小程式的移動微法院,嘗試依托社交平台探索移動電子訴訟新模式。3個月後,寧波中院決定在寧波兩級法院全面推開。2018年1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確定寧波兩級法院為全國“移動電子訴訟試點”。4月9日, 最高人民法院與騰訊公司合作,由最高人民法院資訊中心牽頭組建全國聯合項目組,以騰訊公司微信小程式為技術支撐平台,以寧波“微法院”為樣本,建設全國法院移動電子訴訟平台。9月10日,這個小程式已經更新到4.0版本,並在浙江全省法院上線。

寧波中院院長周招社表示,微法院依托微信小程式,結合了人臉識別、電子簽名、同步多方音影片互動等先進移動互聯網技術,為移動式、跨時空、便利化訴訟提供有力技術支撐。同時,微法院具有輕量化、免安裝、部署成本低、用戶體驗好的特徵,幾乎會用微信的人,就會使用微法院。這也使得微法院具備易複製、易推廣的特性。微法院是探索司法體制改革與現代科技應用融合的新路徑,提高了司法流程效率,提升了資訊公開透明度。實現了全程留痕、全程可跟蹤監督,促進法官規範辦案,同時也有利於促進當事人文明訴訟,促進司法環境改善。

微法院是一次技術上的創新,如何保障使用的順暢,無疑是眾多智慧司法舉措要面臨的一大問題。技術難點和痛點也一直存在。一年多以來,寧波中院司法行政裝備處副處長崔慧海和來自騰訊等企業的技術人員一直負責解決微法院運行遇到的技術問題。

崔慧海會階段性組織召集寧波兩級法院的一些一線法官,討論微法院運行中出現的新技術問題。除了集中式討論,當事人向法官反饋使用微法院過程中遇到的技術故障,也會很快被反饋到技術部門。崔慧海告訴1℃記者,微法院經過一年的運行,目前已經是4.0版本,技術迭代一直在進行中。在最初運行的1.0版本中,小程式沒有與法院的內網打通。通過微法院立案後,法官要把案件審理的資訊錄入到內網,無疑增加了法官的工作量。僅僅幾個月時間,經過技術人員的突破,小程式更新到了3.0版本,與法院內網實現了銜接,也就實現了數據的同步,“在小程式上進行的案件審理的各項操作,同步就傳到了內網”。

在一線辦案的法官,最清楚微法院在功能設定上應該如何改進,資訊反饋從未間斷。根據崔慧海的統計,一年多時間裡,一線法官們提出了5000多條意見建議。他們共編輯需求調研資訊31期,召開50多次會議研究論證,對於絕大多數問題,技術突破團隊均已及時予以吸納解決。崔慧海還向1℃記者表示,微法院的架構采取模塊化設計,目前共有立案、送達、證據交換、調解、開庭、執行六大基本模塊。一功能一模塊的設計,大大方便後續開發,並且各應用部門可根據自身需要,開發增掛個性需求模塊,快速擴展功能。系統接口實現標準化,方便與各法院審執系統對接,能夠迅速推廣應用。移動微法院的知識產權歸法院所有,便於運行維護和平台更新,“下一步還會有一些個性化功能開發出來,微法院也會實現不斷迭代”。

騰訊智慧法院項目負責人吳平平對1℃記者表示,從技術角度,微法院除了將法院的審判、執行、司法管理、司法公開等多服務統一應用於該平台,縱向還可連通各級法院,使法院內部資訊互通共享;橫向則可連通公檢法及各政府有關部門,搭建外部服務平台,打破資訊孤島、立案信訪等多維度工作。

技術助力司法成必然趨勢

據寧波中院的統計,截止10月31日,寧波兩級法院在該平台上流轉的案件達100645件,民商事等審判案件70206件,佔同類案件72.84%;執行案件30439件(執行系統4月份打通啟用),佔同期案件67.76%。今年以來平台總訪問量超過500萬人次,日均訪問量超過2萬人次。

運用移動微法院後,案件開庭效率提高了11.85%。2014年至2017年,寧波兩級法院案件平均審理期限從不到40天逐年上升到55天,而今年1月至9月,在收案增加5.83%的情況下,平均審理天數首次出現下降轉捩點。今年1月至9月,兩級法院同期結案率為98.68%,同比上升6.39個百分點;法官人均結案180.54件,同比增加27.56件。

2014年以來,智慧司法一直是法院系統的一項重要工作。借助包括互聯網技術在內的各項先進技術,包括微法院在內的一項項智慧司法建設成果正在不斷出現。1℃記者注意到,除了騰訊參與到微法院的開發運行中,國內各大互聯網巨頭也都紛紛參與進來。全國法院系統的司法拍賣,除了在法院自建的網站上進行外,在淘寶、京東均已經設定了端口。競拍者通過熟悉的淘寶、京東就可以輕鬆參與競拍。

阿里巴巴開發的ET人工智能,也已經應用於司法體系。ET可以完成法庭“書記員”的角色,快速、準確地完成庭審記錄,將法庭上的所有語音原原本本地轉換為文字資訊。既避免傳統人工速記整理的偏差,也有利於法官更好地把握當事人情緒和意向。隨後,ET還可以擔任法官的智能助手,結合語音文本、判決文書、歷史案例庫等相關文本數據,通過大數據挖掘、文本挖掘、機器學習建模技術等,提供相似案例的分析與檢索、案情建模、案由提取、爭議點挖掘、智能預判等,協助法官判案,最大限度消除或減少“同案不同判”的現象發生。目前,福建高院在2017年12月已經引入這一技術,用於輔助案件審理。

今年2月7日,《中國法院資訊化發展報告No.2(2018)》暨法治藍皮書(以下簡稱藍皮書)發布。藍皮書指出,智慧法院建設基本格局已經形成,有力地推動了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為服務國家戰略發揮了重要作用。《國家資訊化發展戰略綱要》《“十三五”國家資訊化規劃》等檔案就法院資訊化建設專門作出部署,標誌著“智慧法院”建設已納入國家資訊化發展整體戰略和規劃。

藍皮書指出,2018年,人民法院資訊化建設仍需在一些方面持續發力,例如,繼續扭轉舊觀念,主動擁抱現代科技;系統間數據互通,避免內部資訊孤島;改進系統易用性,切實提升司法能力。系統數據集成化,努力實現業務協同;提升系統安全性,厘清內外查漏補缺;融合技術與業務,消除“兩張皮”現象。

最高人民法院中國應用法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王玲芳告訴1℃記者,微法院的運行實踐已經體現出,技術可以促進司法更加便民利民,進一步提高審執效率,豐富了智慧司法建設的形態和模式,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應用太空。與此同時,司法場域的變化將促進司法主體、司法資源配置和司法民主形式發生深刻的改變,資訊科技、司法公開和規則規製將助力贏得新形態下的司法公信力,精準司法或將成為智慧司法新的增長點和著力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