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夏季暑熱、暑濕夾雜,暑濕致百病,健康的最大敵人!

「三伏」酷暑期間,氣候星現高溫、暑濕、雷雨、炎熱、晝長夜短、太陽輻射強等特點。故夏季侵犯人體的主要外邪是暑熱與暑濕,夏季最多見的疾病就是暑熱病與暑濕病。

1、暑熱為病的特點

暑為火熱之氣所化,是夏季的主氣。暑為陽邪,其性升散開泄,易損氣傷津。暑邪侵入人體後,常見腠理開且多汗,汗出過多造成體液流失,此為傷津的關鍵,常見口渴引飲、唇乾口燥、大便乾結、尿黃心煩等癥狀。如果救治不及時,以致開泄太過,傷津則可能進一步發展。

若是傷津超過生理代償的限度,則必將耗傷元氣。輕者可能出現身倦乏力、短氣懶言等陽氣外越的癥狀,重者可能猝然昏倒不省人事,甚至死亡。暑熱之邪易侵犯人體,故一些烈性傳染病如流腦、乙腦、登革熱等也易於夏季流行。

夏季相應的五臟是心。由於夏季氣象炎熱,人體腠理開泄而多汗。中醫學認為「汗為心液」,汗出太多必然導致心臟的津液大幅減少,這對於患有冠心病的人是十分危險的,往往會導致冠心病心肌梗死猝然發作而危及生命。同樣道理,夏季酷熱的氣象往往會導致人體血壓陡然升高,對於患有高血壓病、動脈硬化的人就具有很大的威脅,弄不好有可能造成腦血管破裂而致中風;而大量出汗容易造成體液丟失過多,如果未能及時補充,血液濃縮又有可能形成腦血栓。所以,夏季是心腦疾病多發的季節,應注意加以防範。

2、暑濕為病的特點

濕氣往往與暑熱相伴,在我國的不少地方,尤其是南方地區,夏季既炎熱又多雨,空氣濕度大,容易因外感霧露、汗出沾衣、涉水淋雨、居處潮濕等原因而感受濕邪,發而為病。

濕屬於陰邪,易傷體內陽氣;且性重濁黏滯,因而容易阻遏氣機,使疾病纏綿難愈。此外,脾性喜燥而惡濕,容易為濕邪所傷,致使脾氣不能正常運化,臨床常見脘腹脹滿、食欲不振、大便稀溏、四肢不溫等癥狀,長夏暑濕當令之時亦可見腸胃病如急性胃腸炎、痢疾等。若是脾氣升降失常,水濕還可能隨之滯留,並在體內形成水腫。

中醫還認為,濕邪重濁,故外感濕邪後多有身重倦困、頭重如裹等癥狀;又因濕邪黏滯,病變快且難愈,病程較長。如風濕夾雜,侵犯人體肌膚、關節而導致風濕痹證,往往反覆發作、纏綿難愈。內濕病的病理性產物多呈穢濁不潔之物,如皮膚病變之滲出物、濕熱帶下之分泌物,質黏而腥臭。

3、夏季應謹防濕邪傷人

暑邪往往與濕邪兼合為病,尤其是在我國南方地區,這一特點更為突出。所以夏季防暑的同時也要注意防濕,尤其是長夏的濕邪十分容易侵犯脾胃,進而導致消化吸收功能下降。

防濕有兩大法則:

第一是飲食防濕。夏季飲食應做到「溫暖,不令大飽,時時進之,其於肥膩當戒」。也就是說,食物要溫和,不宜太寒涼,亦不要過食,進食次數可適量增加;忌食肥膩之物。

第二是環境防濕,意思是切忌在潮濕的環境中居住。「濕傷肉是中醫學裡的重要觀點,意思是感受濕邪容易傷害人體肌肉,如常見的風濕性關節炎等。因為濕邪的形成往往與地的濕氣上蒸有關,故濕邪傷人往往趨向下部,如常見的腳氣、下肢潰瘍、婦女帶下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