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積極老齡化:從醫養結合到健康養老

在我國人口老齡化的背景下,隨著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的增加,健康問題與生活照護成為共同製約老年人口以及高齡人口生活質量的關鍵因素。但是長期以來,我國的養老服務模式呈現養老服務體系與健康服務體系相隔離的狀態,顯然這種各自獨立的供給模式並不能實現健康養老的複合目標。醫養結合模式正是基於這一弊端而提出的,是一種應對型模式。從實踐情況來看,各地已經逐步在養老服務的基礎上附加醫療服務,並集中體現在機構養老這一模式中,對於解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的現實問題有著積極的意義。

但是,從我國老年人口總量來看,根據全國老齡辦的統計,2017年底,包含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在內的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2.41億。儘管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數量較多,但是從老年人口總量來看,自理老年人口所佔比例超過80%。這一群體同樣面臨不同層次和類型的健康需求和照護需求,如果不關注他們的健康養老需求,將會增加其未來失能、半失能的概率。因此,在老齡化成為社會常態的現實背景下,需要社會保障模式進行更積極的改革,從而使老齡化社會重新煥發生機。積極老齡化的實施基礎在於健康養老服務供給模式的構建,將包括健康老年人、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口在內的所有老年人口都納入這一模式中,通過健康行為與生活照護行為的結合,有助於預防、延緩、控制疾病,從而減少未來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的數量,實現老年人口生活質量的整體提升,這顯然也符合我國近年提出的健康中國戰略和積極老齡化的政策取向。

醫養結合模式與健康養老服務模式存在差異

儘管醫養結合模式與健康養老服務模式有部分功能的重合,但是兩者之間仍然有著明顯的差異。第一,服務供給理念的差異。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假設建立在老年人口非健康狀態的基礎上。傳統觀點認為,老年人是脆弱和有依賴性的群體,過於強調老齡化的負面效應,隻關注人口老齡化給社會可能帶來的壓力和負擔,這種典型的年齡歧視也就不可避免地忽視了老年人口的正向效應。在人口年齡結構呈現老齡化這一世界性趨勢已經成為常態的背景下,這一陳舊觀念不可避免地限制了制度與政策的創新。而積極老齡化視角下的健康養老服務模式則秉持更積極的觀點,儘管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所佔比例較高,但是年老並不完全等同於健康狀況不良,與壓力相比,老年人口的經濟凈貢獻、社會參與同樣應該受到重視。第二,服務供給對象的差異。基於服務供給理念的差異,兩種模式的服務供給對象也存在差異。醫養結合服務模式以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為主要服務對象,即主要關注同時有醫療需求和照護需求的老年人口。而健康養老服務模式則以所有老年人口為服務對象,關注的是具有健康需求和照護需求的所有老年人口,並將全民的全生命周期作為重要參數,具有較強的可持續性。第三,服務供給範圍的差異。在供給理念和服務對象存在差異的基礎上,健康養老模式與醫養結合模式的供給範圍也明顯不同。醫養結合服務模式的主要供給範圍在於「治療服務和生活照護服務」,從當前的實踐工作來看,機構養老模式是推進醫養結合服務的主要載體,而社區養老、居家養老模式則是醫養結合服務模式中的薄弱領域。無論是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的合作還是醫療機構增設養老床位,其中的「醫」主要強調的都是「診療服務」。而健康養老服務模式的供給範圍在於「預防服務及預防基礎上的治療服務與生活照護服務的結合」,強調的是「健康服務」。也就是說,健康養老服務既包含醫養結合服務,同時也包含以預防為主的健康管理。

健康養老服務模式強調健康預防的基礎性作用

在對醫養結合服務模式與健康養老服務模式進行差異分析的基礎上,能夠總結出健康養老服務模式的目標、行動時機。健康養老服務模式的首要目標是使老年人口以健康狀態進入老年生活,在此基礎上,最大程度地確保這一健康狀態在老年期得以延續。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健康養老服務模式至少要分為三個行動時機:第一個行動時機是在進入老年期以前,如何使老年人口以健康的狀態進入老年期。這需要基於醫療大數據,積極開展針對老年期常見病、多發病的預防保健、健康體檢,倡導健康生活方式,大力推廣健康知識的專業科普,這也能夠有效提高老年人口對不良保健品的識別能力。第二個行動時機是進入老年期後,如何在獲得生活照料服務的同時使這一健康狀態延續,這需要在第一個行動時機的基礎上,推動生活照料服務供給主體與健康服務供給主體之間的通力合作,確保生活照料服務的供給者及老年人口自身掌握醫療常識、急救知識。同時,還需要關注疾病預防,如可接種適用於老年人口的肺炎疫苗、流感疫苗等。第三個行動時機是如果前兩個行動時機的健康狀態被打破,就需要在疾病診療的基礎上,確保生活照料服務的供給者同時具備護理知識、康復知識、心理疏導知識、臨終關懷知識等。在三個行動時機中,核心是強調健康預防的基礎性作用。

健康養老服務模式基本特徵

健康養老服務模式的基本特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服務供求主體的全民性。集中體現在前兩個行動時機:第一個行動時機的服務需求主體具有明顯的全民性,要實現全民為尚未到來的老年生活做好健康準備;在第二個行動時機,要求服務供給主體具有全民性。一方面體現在生活照料服務供給主體的全民性,尤其是在家庭結構小型化、單獨家庭常態化等特徵逐步凸顯的背景下,已經初步形成家庭、社區、志願組織、市場組織等多元主體構成的供給格局。另一方面體現在健康服務供給主體的全民性。隨著智能時代的到來,獲取知識的途徑越來越廣泛,傳統的「在醫院這一空間中由醫生以面診的方式提供健康服務」的觀點已被打破,醫學自媒體、線上醫生諮詢平台、共享平台與線下的急救培訓、護理培訓、科普講座等相結合,變革了傳統的健康服務供給方式,政府、市場、社會等多主體構成的健康服務供給格局也已經初步形成。第二,服務內容的專業性。隨著年齡的增加,老年人口無論何種健康狀態,都要面臨身體機能老化的客觀規律,這就要求所有健康養老服務的供給主體都具備基本的老年學及老年醫學專業技術,掌握健康知識和生活護理常識,具有提供系統健康服務與照護服務所需的綜合能力,專業性特徵明顯。專業的健康照護服務既能夠增加老年人口的行動能力,也能夠保持或者延緩老年人口能力衰退趨勢,同時還能夠幫助失能老年人有尊嚴地生活,這在第三個行動時機尤為重要。第三,服務階段的全周期性。與健康中國戰略相同步,健康養老模式強調服務階段的全周期性,即對整個生命周期提供健康服務、對老年期提供生活照料服務,用以增加老年期的健康存量、提高健康水準,既能夠降低生活照料服務供給者的負擔,也能提高老年生活質量。也就是說,對老年人口提供的健康養老服務,是基於全生命周期進行的,而並不是將老年期視作孤立的人生階段。正如世界衛生組織所指出的,「老年人的能力和健康需求的多樣化並不是隨機產生的,而是根源於整個生命過程中的所有事件和經歷」。

總體來說,健康養老服務模式是我國大健康、大衛生戰略下積極老齡化的實施路徑。第一,通過進入老年期前的健康預防,有效提高準老年人口的健康存量和健康水準。老年人口對美好生活的需求集中體現在,以健康的狀態進入退休休閑期,即老年期。第二,通過老年期的健康管理,減少老年常見病的發病率,提高自理能力,從而降低生活照料服務供給壓力。老年人口的生活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健康水準,也製約著養老模式的選擇。如機構養老模式的主要對象是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而自理程度較高的老年人則傾向於選擇居家養老模式。第三,通過老年疾病期的診療護理和生活照料,能夠提高疾病期的老年生活質量。這也表明,健康養老服務模式將改變以往疾病治療與生活照料服務相結合的模式,而轉向提供以老年人為中心的健康照護服務,這既是對當代的福利,也是對未來的投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