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老徐談茶】從品種看普洱香型,野生茶,半野生茶大不同

上期和大家講雲南三大產區普洱生茶各自的特點,做了一個很粗線條的介紹,這一期我們就從品種上將普洱茶的香型做一個簡介。普洱生茶從大的品種來分可以分為人工栽培型茶,野生茶,半野生茶(也就是咱們常說的過渡型品種)。上期介紹的香型是基於人工栽培型茶而言,這一期將野生茶的概念引入。

野生茶香型

版納產區的野生茶比較少,我們就略過。

普洱產區的野生茶多一些,我們以孟連區域的來說一下。這個區域野生茶的香氣不是很濃,掛杯香和茶湯香都是如此。香型為花蜜香中帶有一股明顯的腥味,這個腥是腥氣的腥而不是新舊的新,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野味非常明顯。這種特殊的香持續性很好,一直可以持續到尾水。

臨滄產區的野生茶也有一些,分布很廣,我們以大丙山為例來說一下。這邊野生茶的香氣也不是很濃,無論掛杯香或茶湯香都比較淡。香型以蜂蜜香為主基調,帶有花香及腥味。不過這種腥味也就是咱們說的野味,相對而言就比較淡,沒有普洱產區的濃。

這就是臨滄、普洱兩大產區香型的一個特點。當然雲南出產的野生茶的地區比較多,比如大理、怒江、文山、紅河等等都有,這裡就不一一介紹了。

過渡型品種香型

截至目前而言,過渡型品種分布最廣的區域,據我所知就是臨滄了。之前給大家推薦過的本山茶和二嘎子茶就屬於過渡型品種的代表,相信許多茶友都有嘗過,在這裡再重複一下,過渡型茶的香氣不是很高很濃,掛杯香比茶湯香稍微明顯一些。香型呈蜂蜜香中帶有花香味,同樣也有一點腥味,只是這個腥味會更淡一些,蜜香會更多一些,當然這是與同區域的野生茶相比而言。

講到這我們已經大概將普洱生茶各大產區的香型做了一個比較粗略的描述,至於更細的那就非常難於描述了,也許大家只能通過實際的品嚐才能正確的體驗到。

普洱熟茶的香

普洱熟茶的香和味與它的發酵地有很大的關係,業內有猛海味(大益味),思茅味,臨滄味之分,市場上都以猛海味(大益味)為標杆。但要用文字將這幾種味給它準確的描述出來確實是太難了,我想我是沒有這個能力。等以後有機會,會將每個地區有代表性的熟茶各送大家一泡讓各位去品鑒體驗。

熟茶中的糯米香,大棗香,乾果香,中藥香之類的香是從何而來的呢?

這主要和茶的原料,發酵地以及存儲地有關。比如棗香味的熟茶大部分的原料是低等級的茶,我們說的老黃片最易出棗香。發酵地一般來說常見的就是猛海和思茅,臨滄這邊的就很少見到這種棗香味的熟茶。乾果香的熟茶多見於臨滄產區發酵的熟茶,糯米香的熟茶更多見於猛海出品。

上面說的只是一個大致的情況,並不100%準確。要產生出這些香氣來,茶葉必須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後期轉化,這個時間大致需要5年左右,轉化出來的這些香才能比較明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