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企業信息化是產業互聯網加速的燃料

文/楊潔

編輯/單一

自從去年馬化騰喊出騰訊要將服務轉向B端之後,產業互聯網就成了一個熱詞,企業巨頭口中頻頻提到的“產業互聯網”, 成為了大勢所趨。

未來的創新已不僅僅局限在消費互聯網領域,而是向新能源、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芯片等廣泛的領域滲透。據《2019數字化趨勢報告》顯示,當前數字化的應用領域正從互聯網行業向金融、零售、農業、工業、交通、物流、醫療健康等行業深入。

隨著這些領域創新的產業化落地,傳統產業與新技術融合加速,內部效率和對外服務能力正在提升,企業行業所面臨的環境更加複雜,也更加考驗企業的應變能力。

儘管如此,產業互聯網的確卻給行業帶來了更多的機遇。但在經歷變革的同時,中間的過程也難免有波折。

面向洶湧而來的產業互聯網,企業將如何應對?6月13日,“2019全球新經濟年會-產業互聯網峰會”在上海舉行,鋅財經也受邀出席。峰會探討了產業互聯網的發展方向在哪裡?巨頭和大公司的戰略思考是什麽?產業端的市場前景應該如何預判?

甲骨文副總裁及中國區技術顧問總經理謝鵬做了“產業互聯網的微觀透視——企業再上信息化”為主題的分享。謝鵬認為:對於企業來說,企業的信息化是產業互聯網的基礎,產業互聯網想走得長遠,必須和企業的信息化進行對接,如果企業的信息化不能加速,產業的互聯網必然會失速。

以下為謝鵬演講,經鋅財經編輯整理。

企業的信息化不加速,產業互聯網必會失速

在這兩年來看,產業互聯網略顯擁擠。但產業互聯網的規模效率至今並沒有完全地釋放,但是反觀企業的信息化略顯蕭條,還處於迷茫和停滯的階段。

企業是產業的微觀層面,所以企業的信息化是產業互聯網的基礎,產業互聯網要想走得長遠,必須和企業的信息化進行對接,如果基礎不牢,我們對產業互聯網能走多遠是有一點擔心的。

如果我們把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看做是一個中觀層面,那企業的信息化可以看做是微觀層面,他們兩者有相通的地方——都是用互聯網和數字化創造新的生產力,對資源在不同層面做一個優化的配置:一個是在中觀層面,一個是微觀層面,這是他們的相關性。

他們的不同性在於哪裡呢?

如果我們把數字經濟看做是高速公路,兩者是處於高速公路的不同車道,企業的信息化相當於起步的車道,消費互聯網或者產業互聯網相當於是高速公路上的一個提速快車道,數字化經濟最終上了高速快車道。

謝鵬現場演講

但如果企業的信息化不能加速,產業的互聯網必然會失速。

產業互聯網的失速會帶來一個隱憂,實際上近兩年來,產業互聯網大家在跑步進場,但是企業的信息化是在止步不前。

由此,我們會對產業的互聯網空洞化表示擔憂。一個向左,一個向右,產業互聯網的空洞化隱憂是說,我們無法實現資源在產業上的深化配置,它不能夠由淺入深。換句話說,它只是做了供需雙方的整合和匹配,但是卻不能在企業供應鏈層面對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和配置,所以企業的信息化必須加速。

我們不應該隻指責產業互聯網,我們應該回到企業的信息化層面做反思,過去做了若乾年的企業信息化,出現了什麽樣的問題?有什麽樣的局限?

企業信息化,我把它歸納三點是不變的:

第一,企業的信息化都是圍繞傳統的生產要素,“人”、“財”、“物”進行管理的;

第二,企業的信息化不管是用的哪家ERP,它所追究的都是三流合一,所謂的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合一;

第三,不管CRM是處理的客戶信息還是處理消費信息,還是ERP的生產財務信息,它的處理邏輯都是源頭錄入數據,按照流程處理信息,無一例外。

所以這三點總結為:企業信息化的三不變。

企業信息化的初衷

最近拜訪了一些做企業信息化20年以上的企業,我重新問他們:“今天如果讓企業重新信息化,哪些是你的重點需求?或者對於過去的信息化,你有什麽不滿?大家提出了很多需求,歸結為三個問題:

(1)如何打通管理和現場;

(2)如何打通計劃和執行;

(3)如何打通客戶和交付。

我稱之為三貫通。

這些問題是我們當時實行企業信息化的初衷,但是大家至今初衷未改,一定是有些地方出了問題,我走訪客戶的時候分享了兩個例子,一個是從管理和現場打通,有一個ERP,我們稱之為IOT ready ERP。

在ERP界面可以看到產線上的產量、質量,產線的效率和設備運維的信息。本來這些信息企業是通過工控系統、數據采集系統和MES系統收集上來了,但是今天你在一個具備IOT功能的ERP上可以直接貫穿桌面,顯然這些信息的得來更加地方便,更加地及時,成本還更加低。

我拜訪了所有的做信息化的客戶,都覺得非常有幫助,這就是他們所需要的。

我給他們又分享了第二個例子,如何把計劃和執行打通?

在企業信息化中,無論你是計劃還是最後的結果,我們傳統的來說,都是用報表的形式反映的,報表是結果又是下一步的行動計劃,進而我們變成KPI,就是中間這個方式,實際上這是什麽呢?這是我們講的BI系統。

任何一個企業的信息化都會做BI,但是我們為什麽還不能夠把它執行呢?因為BI僅僅是描述性的分析,它沒有告訴你下一步應該做什麽,所以我們今天所需要的分析是什麽呢?是一個從描述型分析變成預測性和行動的分析,我們稱之為Predict(預測)。它不僅告訴你發生了什麽,怎麽發生的,原因是什麽?更重要的是它告訴你需要做些什麽。

這就是我們把分析變成行動的基礎,所以如果今天放在數字化的紐帶看一下,我們說最幸福是什麽?是因為我們有大量的數據,我們最痛苦的是什麽?同樣是我們的數據,太多了。當每個企業具有相同的數據的時候,企業的競爭力會裝向兩個方面:

第一競爭力,你能否用創新的方法對數據進行分析。

第二方面,你能實時或者準實時的,對基於數據的決策進行執行,而不是隻說不動。

所以很多信息化系統沒有建成響應性的系統,為什麽你不能響應呢?因為你不能夠觸發執行。如果我們把你描述性的分析,變成Predict usage Data的時候,你會不會覺得有幫助呢?所有的信息化夥伴都告訴我,非常有幫助。

我提出一個概念叫“企業再信息化”,我不認為現在的數字化,和信息化是取代關係,他們是補充關係。所以我們仍然可以稱之為“再信息化”,只不過再信息化的方向就是數字化和智能化,再確切一點講就是製造的數字化或者數字製造和智慧運營。

這裡面有三個特性:第一邊界性,第二智能性,第三行動性。邊界性是講我們現在要用人和設備,和我們的智能設備,對我們的生產設備進行互聯,互聯之後可以達到聯通,這種連通達到人物、人人和物物的經營在線,所謂在線就是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這個業務都是在線的。

智能性是和連通性相關的,只是他把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套在你的作業流程,實現了智慧,從而和自動化關聯就產生了行動。所以連接、智能和行動實際上是我們所講的感知、計算和行動。所以信息化、再信息化的目標,我們要打通感知、計算和行動三個環節。

從數字檢測到實時分析,再到遠程診斷,再到最後的數字化服務,把我們原來信息化中的不可見的進程,完全貫通了,所以這是一個用新技術,貫通供應鏈的數字化管控,這是再信息化所追求的目標。

平台再信息化

如果再信息化是在運行的話,怎麽行動?能力永遠趕不上差距,我們要重塑我們的能力,現在新技術有A、B、C、D、E、F、G的說法,A是人工智能,B大數據,C是雲,D是數據,E是生態的重構,F是人臉識別,G最後是5G。我們技術可能會變到XYZ,但是不管怎麽變下去,有兩個是確定的,一個是雲,雲成為常態,一個是DATA,怎麽變都要圍繞數據進行管理和執行。

我給大家分享一下甲骨文到底在做什麽?在業界大家都知道甲骨文在做轉型,但是實際上大家看到很多甲骨文推出的產品,只見心,不見身。大家會說,每一個產品到底是預示著甲骨文什麽樣的遠期策略呢?我給大家解讀一下。

這是甲骨文原來所有的ERP,ERP、SPM、SCM,我們做的第一件事,全部重寫,不是移植,不是託管,是全部重寫,變成雲化了,這是第一步。

第二步,我們提出泛AI的概念,我們會在HCM和CS裡面大量植入AI,通常會推出另外一個產品,ODA,使我們人和機的互動變得更加友好。第二我們在供應鏈,整個變成IOT,所以剛才給大家看,叫IOT ready ERP。我們植入區塊鏈,管理我們危險品的申報。

同時,我們說原來企業信息化的過程中,它是有企業內部數據,但是缺少外部數據,我們要用Data雲引入企業內部數據,最後所有數據都要圍繞我們自組式的數據管理。

同時我們不可缺少的要有PAAS,PAAS變成應用的支撐平台,它必須要變得更加微服務化,要變得用API做集成衣務,用更加無代碼的方式,使我們創新開發變得更加快捷,這個平台仍然在發展過程中。最終我們變成了,一個五層的架構,核心圍繞數據,中間是創新的平台,上面是我們嵌入智能的應用,通過AI和前端進行互動,這是我們甲骨文總體面向“再信息化”的平台。

最後總結一下,企業再信息化,我提出了“三個貫通”,最後我們實現“三個跨越”。這個跨越是跨越區域時,數據卵生使得我們的物理世界都可以音響到我們的虛擬世界,我們做到了所見即所得。

第二跨越人與物,當我們人機可以用智能的方式互動,比如我現在看到有一個同傳,這就是語音識別。我說什麽,我就可以讓物體按照我的說法動起來,我們說所說即所得。

最終我們的跨越,做到所想即所得。所以企業的再信息化就是跨越式的發展,這個跨越實現三個貫通,最後我們變成無界的信息化。

用一句話來結束我的演講,“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希望我們重新出發,用現在的新技術,去泡一壺再信息化的新茶。

本文版權歸“鋅財經”所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