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紀念李時珍誕辰500周年,讓我們來一起讀《本草》

導語:為紀念李時珍誕辰500周年,我們特此出版了《中華食療本草》。

《中華食療本草》是從收集「葯食兩用」資源種名錄,選擇至少有兩個食療保健處方的品種為原則先做基本概況的一般性介紹後,重點介紹【鑒別方法】【藥用食用價值】【驗方與葯膳】的經驗知識。在藥用食用價值方面,藥用功效、食療保健作用均是遵從中醫基本理論,闡明性味、歸經、功效與主治(含病名);驗方記述精典方葯與民間驗方(儘可能說明出處),葯膳(含處方及製備方法)。

作者簡介

嚴仲鎧,研究員(教授),生藥學、中藥資源學專家。近50年主要從事生藥學、中藥資源學研究工作。經中共吉林省委、省人民政府批準為「吉林省首批省管優秀專家」。丁立起,研究員,中國生態人蔘引領者,人蔘文化傳承人,老棒槌山參創始人及產權所有者。

另外,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趙中振教授特意為此書作序,序言原文如下:

嚴仲鎧老師來電囑我為其新作寫一篇序言,這事確讓我十分為難,外加幾分惶恐。說實話,論輩份、論學識,由我來寫這篇序言是遠遠不夠資格的。

從輩份上算,嚴老師是我的大師兄。早在1965年1月,他便從吉林省中醫中藥研究所來到北京,投師在著名生葯本草學家謝宗萬教授門下,從事生藥學研究。謝老可是一般不肯輕易收徒的,正是由於嚴老師的出色工作,才有了謝老開門帶的幾名碩士研究生。從這點上說,我是沾了嚴老師大光的。

在就讀研究生和以後的工作期間,我先後拜讀過嚴老師主編的《長白山藥用植物志》等專著。嚴老師廣博的學識和嚴謹的學風躍然紙上。字裡行間,浸透著嚴老師的汗水與心血,似乎也看到了他五十年穿嶺越崖的足跡。

真正近距離接觸並了解嚴老師是在2003年,我在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籌建中藥標本中心時。那時嚴老師剛剛從研究所所長第一線的位置退下來,他千里迢迢南下香港,毫無保留地扶植我這位小師弟。正如恩師謝宗萬教授生前為嚴老師題字所言:「長白創業,港澳傳情。」

半年中,他不但親自帶我去長白山野外探尋植物,到市場收集標本;還屈身為副主編,鼎力支持我編著出版了《香港中藥材圖鑑》。前者我們共同創辦的中藥標本中心,現已經成為國際知名的中藥專業景點,來訪人數已超過10萬人之眾。後者專著先後有中、英文版出版,廣受讀者歡迎,近期還將有新版面世。

嚴老師為人坦誠,工作上更是滿腔熱忱。這股不息的熱情,大概是源自他上大學時就擔任名校南京藥學院(今中國藥科大學)的學生會主席。現雖年屆八旬,他身上依舊保持著青春的活力。

退休後,嚴老師原本可以盡享天倫之樂。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他卻退而不休,又開展了一項新課題的大挑戰。

《中華食療本草》是一個很好的選題。能領銜擔當此南北藥用植物葯食兩用品種的對比研究重任者,非嚴老師莫屬。

嚴老師以其豐富的閱歷,將傳統與現代相結合,將野外考察與實驗室工作相結合。本書涵蓋了北方特色品種人蔘、刺五加、五味子、紅景天,又收集了大南藥品種薑黃、豆蔻、胡椒、肉桂等。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葯食同源」之說,在享受美味佳肴之時,又能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乃最高的健康藝術境界。

自古中藥有外來,無論是雄漢、盛唐,還是大明,中藥的來源都遠遠超出了自己的疆域。乳香、沒藥、番紅花不勝枚舉。當代對外交流日漸頻繁,人們對外來植物的認識愈加深化,本書新收錄藜麥、藍莓等品種,可謂錦上添花。

進入21世紀,人口的老齡化、疾病譜的變化、人們對使用化學藥品的顧慮,引發了回歸自然、崇尚天然的潮流。醫療模式將從單純的治療向預防保健型轉化。保健食品在未來的人類健康事業中,將成為一個具有強大生命力的開發領域。新的大健康產業時代已經到來。中醫藥在這一浪潮中,也必將再領風騷。

大作先睹為快,有感而發,信馬由韁。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趙中振

2016年7月

於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中華食療本草》奉獻給有志使用天然本草(中藥)進行醫療、教學、科學研究的科技人員,從事食療保健、健康產業的工作者,從事保健製品研製開發的人員,尤其對要求自我食療保健的中老年朋友,對患有慢性病需要康復者,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END

本文由中醫出版公眾號原創發表,封面圖片源於網路,最終解釋權歸本文原作者所有。

投稿及顧問郵箱[email protected]

覺得不錯請點贊!

點閱讀原文,一鍵下單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