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比成績重要10000倍的是,養成孩子這項能力

文 | 有書君 · 主播 | 依米

那個看《大風車》長大的女孩,你好,我是金龜子。

十多年過去了,恭喜你都長這麽大了,成了一個27歲的媽媽。

昨晚,你向我抱怨說5歲的女兒不會說話,讓你很頭疼。

家裡每次來親戚,女兒不去迎接,為了避免說話,迅速地躲進自己的房間,希望不被發現。因此,女兒被扣上“不懂禮貌”的帽子。

想跟孩子交流吧,孩子坐在地上可憐兮兮的。

孩子不知道該講什麽,也不知道怎樣去表達自己的思想。

每次傳達給孩子一些內容吧,說了半天,女兒也講不清楚。

有一次,學校組織夏令營,老師讓孩子轉告家長準備午餐。

女兒開開心心地回家後,對媽媽說,過兩天我們可以出去玩了,不用上課了,又說老師也一起去,帶大家去公園玩。

女兒眨巴著眼睛說了好久,最後問媽媽,準備什麽午餐給她吃?

媽媽聽得一頭霧水。

其實,有一種小孩,從小不被人理解,每天嘰嘰喳喳看似活潑,卻是最不會表達內心和需求的人。

我可能因為是少兒節目主持人的緣故,一直都在留心孩子和孩子的爸爸媽媽。

很多爸爸媽媽告訴我,孩子不好帶,他們總是不敢表達需求,更不會表達情感。

在這件事情上,媽媽們一定要有耐心:

每個孩子天生都有很強烈的表達欲,只要加以合適的引導,便能暢所欲言地表達。

做和藹可親的父母容易,引導孩子及時表達卻很難。

我有一個鄰居,兒子一直在外上大學,一年才回家一次。

一學期不見,實在是特別想念。

好不容易挨到兒子回家了,鄰居想緊緊地擁抱兒子,想聽兒子講學校的人和事,卻羞於表達,終究沒好意思,只好躲到廚房裡抹眼淚。

兒子也是,一句話不說,徑直走進臥室去打遊戲,沒有表達、沒有溝通。

一對血濃於水的母子,成了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的“陌生人”

鄰居時常想,不要求孩子精於世故、能說會道,但最起碼能夠表白愛慕,領個女孩回家。除此之外,社會是洪水猛獸,職場不是象牙塔,生活更不盡如人意!

孩子如果不善於表達,該如何立足呢?

俗話說,愛哭的孩子有糖吃,表達能力差的人,往往把話藏在心裡。

她害怕自己的兒子:

一個不會表達的人,得藏住多少心事,才能過好這一生。

但是鄰居知道,她已經錯過了孩子成長的黃金期。

此後,媽媽再也不是孩子的全世界。

那個整天躺在媽媽懷裡吵著要聽故事的孩子,再也回不來了。

龍應台說:

父母也是有“有效期”的,而且很短,只有十年。

孩子十歲以後,任憑父母百般努力、拚命補償,也無濟於事。

因為你們過期了,很殘酷,但也很現實。

孩子給你完整的愛的時間只有十年,你還能擁有孩子多久?

這十年裡,你不如幫孩子滋生一種能力,應對將來所出現的一切風險。

趁著孩子還在你懷裡,給Ta講故事,講身邊的故事;

帶Ta出去旅遊,講看到的風景、建築、美食,讓他了解我們生活的城市的每一面!

讓他心生熱愛,自然表達!

當孩子離開你,去面對世界時,你會慶幸這個選擇:

讓孩子敢說話、會表達,說出心中所想,不但能幫助孩子走向成功,更能帶給孩子滿滿的幸福感。

正如蘇格拉底先生說:

“世間有一種能力可以使人很快完成偉業,並獲得世人的認識,那就是令人喜悅的講話能力。”

娃娃還在肚子裡的時候,我就常給女兒講故事、聽歌謠,陪她說話。

在她一歲多的時候,我跟她一起看電視動畫片,還給她講一些動畫片中的小故事。

娃娃最喜歡好聽的故事了。

我休息在家的時候,她纏著我講故事;

外出工作的時候,我會打電話給女兒講故事。

否則,女兒就會不依不饒……

“現在看起來,娃娃的語言表達能力就比同齡的孩子要強一些,說話及思維方式也像個大人,我想這可能是我的一種特殊教育方式——多跟孩子講故事對話交流的結果吧。”

不瞞你說,這個會表達的孩子給我帶來了很多驚喜。

首先,孩子對你的愛是天真無邪,毫無保留的。

前一秒還在埋怨你,衝你嚷嚷,“不理你了,你是個壞媽媽“。下一秒,她就會無比甜蜜地抱著你的腿喊“你是全世界最好的媽媽“了。

其次,一個會表達的孩子,讓你時不時的感受到幸福。

孩子會歡天喜地地撲進你懷裡,安安靜靜地聽你講故事;

如果困了,就偷笑著把被子抱進你的臥室一起睡;

受到委屈時,喊著媽媽,小臉通紅,淚如雨下,也能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說個清清楚楚;

看到螞蟻打架時,她會繪聲繪色地描述那激烈的場面,讓你身臨其境;

有了心事願望,更是第一時間和媽媽分享。

因為孩子的出生,我們才成了媽媽。

對於每一個媽媽來說,能夠陪孩子在這個美麗的世界上走一遭,同行一段,就足夠幸運!

有幸見證一個孩子的出生,這是命運多麽曼妙的饋贈!

龍應台說: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你和孩子的緣分在這一生中,將是一次又一次地看著他離開,而你只能望著背影默默揮手。

你要記住,我們終會離開孩子,不如教會他們:

無論未來遇見苦難,還是幸福,讓他們敢於表達,說出想說的,勇敢做自己。

孩子,你慢慢來,我們不急!

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是為了聚合,只有媽媽對孩子的愛是為了分開。

我們不要求孩子有多完美,有多大成就,只要這個生命健康安樂,有幸福的能力,我們就足夠欣慰。

試想一下,如果我們的孩子從小就不敢表達、不願表達、不會表達,那麽,他面對今後人生中遇見的所有起伏,所有苦難,只能眼含熱淚、默默忍受,把一切心事擠壓在心裡。

我們希望孩子是會表達的人,不僅因為這樣的孩子會在社會上吃得開,而是更希望孩子能結交更多的朋友。不善於表達交流的人,往往在社會上活得很不好,敏感脆弱,而且朋友很少。

這個跌跌撞撞的孩子,最終會長成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

小時候面對老師的提問吞吞吐吐,長大後遇見愛情開不了口;

小時候看圖寫話沒有思緒,長大後求職簡歷一片空白;

小時候想象力不夠豐富,長大後生活不夠有趣;

小時候不愛張嘴,長大後沒有朋友;

小時候沉默,長大後孤獨;

……

聽說讀寫的能力,貫穿每一個人的一生,是人人必備的基礎能力,更是孩子早期成長的重要基石,也是未來學校各科學業成績的基礎。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無論是口頭表達還是書面表達,首先要讓孩子做到有話可說,其中素材積累正是當下家長最容易忽視的一個關鍵環節。

我主持的《大風車》《聰明屋等欄目,為何能持續30年依然深受廣大孩子和家長的喜愛?

這背後,離不開自己一點點積累起來的豐富的語言素材庫,然而最核心的是我願意表達、敢於表達、會表達。這讓我的主持生涯節節高升,也使我終身受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