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看張錫純如何巧用麻杏石甘湯

導讀:張錫純對於《傷寒論》的研究運用,堪稱一代經方大師。其對於傷寒的學術貢獻主要有:一是主張衷中參西釋《傷寒》,二是六經為綱詮方證,三是聯繫臨床證經文,四是應用經方貴變通。錫純倡導「師仲師之意,而為之變通」,接下來讓我們一睹張老先生的風采吧!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方

麻黃四兩去節,杏仁五十個去皮尖,甘草二兩,石膏八兩碎綿裹。

上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納諸葯,煮取二升,去渣,溫服一升。

方中之義:用麻黃協杏仁以定喘,伍以石膏以退熱,熱退其汗自止也。復加甘草者,取其甘緩之性,能調和麻黃、石膏,使其涼熱之力溶和無間以相助成功,是以奏效甚捷也。

按:此方原治溫病之汗出無大熱者,若其證非汗出且熱稍重者,用此方時,原宜因證為之變通,是以愚用此方時,石膏之分量恆為麻黃之十倍,或麻黃一錢石膏一兩,或麻黃錢半石膏兩半。遇有不出汗者,恐麻黃少用不致汗,服藥後可服西藥阿司匹林瓦許以助其汗,若遇熱重者,石膏又可多用。曾治白喉證及爛喉痧證(爛喉痧證必兼溫病,白喉證亦多微兼外感),麻黃用一錢,石膏恆重至二兩,喉證最忌麻黃,而能多用石膏以輔弼之,則不惟不忌,轉能藉麻黃之力立見奇功也。

至於肺病之起點,恆有因感受風溫,其風邪稽留肺中化熱鑠肺,有時肺中作癢,即連連喘嗽者,亦宜投以此湯,清其久蘊之風邪,連服數劑其肺中不作癢,嗽喘自能減輕,再徐治以潤肺清火利痰之劑,而肺病可除矣。蓋此麻杏甘石湯之用處甚廣,凡新受外感作喘嗽,及頭疼、齒疼、兩腮腫疼,其病因由於外感風熱者皆可用之,惟方中藥品之分量,宜因證變通耳。

【張錫純驗案】

北平大陸銀行理事林農孫,年近五旬,因受風溫,雖經醫治癒,而肺中餘熱未清,致肺陰鑠耗,釀成肺病,屢經醫治無效,其脈一息五至,浮沉皆有力,自言喉連肺際,若覺癢則咳嗽頓發,劇時連嗽數十聲,周身汗出,必吐出若乾稠痰其嗽始止。問其心中常覺發熱,大便燥甚,四五日一行,因悟其肺際作癢,即頓發咳嗽者,必其從前病時風邪由皮毛襲入肺中者,至今猶未盡除也。因其肺中風熱相助為虐,宜以麻黃祛其風,石膏清其熱,遂為開麻杏甘石湯方,麻黃用錢半,生石膏用兩半,杏仁三錢,甘草二錢,煎服一劑,咳嗽頓愈。診其脈仍有力,又為開善後之方,用生山藥一兩,北沙參、天花粉、天冬各五錢,川貝、射乾、蘇子、甘草各二錢,囑其多服數劑,肺病可從此除根。後閱旬日,愚又赴北平,林農孫又求診視,言先生去後,余服所開善後方,肺癢咳嗽仍然反覆,遂仍服第一次方,至今已連服十劑,心中熱已退,仍分毫不覺葯涼,肺癢咳嗽皆愈,且飲食增加,大便亦不甚乾燥。聞其所言,誠出愚意料之外也。再診其脈已不數,仍似有力,遂將方中麻黃改用一錢,石膏改用一兩,杏仁改用二錢,又加生懷山藥六錢,俾煎湯接續服之,若服之稍覺涼時,即速停止。後連服七八劑似稍覺涼,遂停服,肺病從此竟愈。

按:治肺勞投以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且用至二十餘劑,竟將肺勞治癒,未免令閱者生疑,然此中固有精細之理由在也。蓋肺病之所以難愈者,為治之者但治其目前所現之證,而不深究其病因也。如此證原以外感受風成肺勞,且其肺中作癢,猶有風邪存留肺中,且為日既久則為錮閉難出之風邪,非麻黃不能開發其錮閉之深,惟其性偏於熱,於肺中蘊有實熱者不宜,而重用生石膏以輔弼之,既可解麻黃之熱,更可清肺中久蘊之熱,以治肺熱有風勞嗽者,原為正治之方,故服之立時見功。至於此葯,必久服始能拔除病根,且久服麻黃、石膏而無流弊者,此中又有理由在。蓋深入久錮之風邪,非屢次發之不能透,而伍以多量之石膏以為之反佐,俾麻黃之力惟旋轉於肺臟之中,不至直達於表而為汗,此麻黃久服無弊之原因也。至石膏性雖寒涼,然其質重氣輕,煎入湯劑毫無汁漿(無汁漿即是無汁),其輕而且涼之氣,盡隨麻黃髮表之力外出,不復留中而傷脾胃,此石膏久服無弊之原因也。所遇之證,非如此治法不愈,用藥即不得不如此也。

以上內容選自《張錫純論傷寒(修訂版)》

張錫純是繼任丘扁鵲、河間劉完素之後滄州第三位對中國醫學事業做出傑出貢獻的醫學家,其《醫學衷中參西錄》迄今發行已逾50萬冊,為近代任何一家之言所不及,至今在中國醫學史上有著重要的學術地位和影響。

《張錫純論傷寒(修訂版)》一書作者,劉建教授說:餘數年前編撰《張錫純論傷寒》一書,時光荏苒,拙作售罄。本次再版,在張氏《醫學衷中參西錄》第七期1~4卷傷寒論講義內容的基礎上,除在每條原文之後附以提要、釋義內容外,並在張氏六經辨證部分後,附以七期5卷張氏傷寒、溫病論文;為便於學者深入研究張氏學術,書後增加了張錫純大事年表。

掃碼即可購買

讀經典,做臨床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