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每年被騙百億美元,中國企業在海外為什麽老受騙?

在預防和懲治外貿詐騙上,國家應該為企業撐腰。

來源 | 正解局(zhengjieclub)

轉載已獲授權

7月初,長城汽車被俄羅斯代理騙取5840萬美元的新聞引發社會關注。

翌日,長城汽車發布澄清公告,聲明外貿糾紛屬實,但否認被騙,並表示對本公司的影響並不大。

長城汽車是否被騙,有待考證,卻也為國內企業上了生動一課:外貿有騙術,交易需謹慎!

1.外貿陷阱多,一不小心就被收割

長城汽車在俄羅斯的外貿糾紛,不禁讓人想起了15年前長虹在美國受騙。

2004年,一則刊登在《深圳商報》頭版頭條的新聞把長虹在美國被騙的消息抖了出來——《傳長虹在美國遭巨額詐騙,受騙金額可能高達數億》。

圖片來源:人民網官方報導

隨後,長虹被騙的消息坐實,引發商界震動。

改革開放後,我國家電行業飛速發展。到90年代末,隨著國內市場的飽和,彩色電視行業的利潤大大降低,不少國內彩色電視巨頭都把眼光盯向了海外市場。作為家電行業的領軍企業之一,四川長虹更是雄心勃勃地想在北美市場分一杯羹。

孰料事與願違,長虹上了美國APEX公司這條賊船。

APEX這家華人公司在成為長虹北美銷售的主要中間商後,收貨很積極,付款不及時,長期拖欠長虹數額驚人的貨款。

2004年,長虹年報顯示一次性計提虧損超過30億元。從長虹2002-2005年的財報看出,應收APEX公司的銷售余款佔當年海外銷售額的比例從最初的69.1%在三年內上升到133.65%。巨額的應收账款大幅度減少了長虹的現金流量淨額,從1999年的30億元急劇下降到2002年的-30億元,給公司經營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時至今日,長虹在北美交的學費仍然是應收账款管理中的著名反例。

圖片來源:CNKI檢索部分結果截圖

雖然曝出新聞的都是大企業,但事實上從涉及的交易總額來看,小企業在對外貿易中吃虧可能更多。

因為大企業的風險控制機制即使再不完善,也總比小企業好。只不過大企業單次涉案金額大,容易搞出個大新聞。

2005年,中國商務部研究院就曾經估算過,每年外貿詐騙給中國企業造成的損失至少有數十億美元。十多年過去,每年百億美元的詐騙損失也屬保守估計。

圖片來源:《中國對外貿易》雜誌刊文

由於小企業的財務管理和風險控制更不完善漏洞更多,騙子的詐騙方式也花樣迭出。多數時候,騙子利用了海外的特殊政策,中國企業只能吃啞巴虧。

臭名昭著的“土耳其騙局”,就讓中國企業吃了不少虧。

騙子們先注冊一個土耳其的空頭公司,由該公司出面將中國出口的貨物騙到土耳其海關,故意拖延時間。依據土耳其海關執行條例——

超過45天無人認領的貨物,海關有權沒收拍賣,而原收貨人有優先獲得該貨物的權利。

如果中國公司傻等,騙子公司就在45天后以低價將貨物買走,然後再高價賣出分贓;如果中國公司察覺並欲通過某些介入將貨物取回的話,面對的將是一連串敲詐,土耳其騙子公司會先要求支付倉儲費用,之後還會繼續設置更多障礙和陷阱,一步步將中國公司的錢騙完。

廣交會是外貿交易盛會,也是外貿詐騙的重災區。

去年四月份在微博上流傳著一段老外詐騙慣犯在會場被抓的視頻。還有熱心網友整理了一份廣交會外國老賴的名單,這份名單每年都在延長。

除了直接詐騙中國生產商的產品和貨款之外,利用高科技為噱頭的騙術更加隱蔽。

2014年10月,因無法量產提供符合蘋果要求的藍寶石螢幕,GTAT宣布破產。消息曝出後,GTAT在中國涉嫌設備合約詐騙的醜聞也被披露出來。

GTAT在中國涉嫌設備合約詐騙醜聞被曝出

原來,GTAT是蘋果的人造藍寶石螢幕技術服務商,利用信息不對稱,忽悠很多中國企業採購其並不成熟的螢幕生產設備,甚至投資建廠,投入大量資金。

GTAT破產,導致中國企業受損十幾億,巨額的前期投入血本無歸。

2.中國企業,為什麽總被騙?

冤有頭債有主,做了冤大頭,肯定有原因。

反躬自省,部分中國企業內部管理有問題。

企業的內部管理是個大問題,企業越大,可能出現的問題就越大。

以長虹為例,企業對應收账款的監管問題就充分暴露出來。第一年看到有應收账款的顯著增長但是不重視,第二年應收账款沒有收回並還呈現小幅度繼續增長,到了第三年壞账計提額大,發現款項可能一分錢都收不回。最終落得這樣一個境地:貨物出去,錢沒回來,不但沒有收益,更沒有現金來支撐下一輪的生產循環,企業經營進退維谷。

實事求是地看,外貿流程複雜,國外信用體系認證陌生,也給騙子提供了可乘之機。

做對外出口,難度顯然比國內生意大。比如出口貨物時,企業需要關注的不僅僅是貨真與價實,還有包括但不限於:付款方式和渠道、備貨、包裝、通關手續、裝船、運輸保險、提單、結匯等。

圖片來源:作者自製

對很多小企業來說,無法把控住所有風險,在整個外貿流程裡難免會存在紕漏,這些紕漏往往就成為被騙子利用的空子。

很多國內的企業和當地政府對國外的信用認證體系不了解,加之“崇洋媚外”的心理作祟,輕易就相信了國外騙子。

騙子們靠大方的出手或者製作精美的公司網頁來營造一個大公司的假象,騙取了國內公司的信任。

高明的騙術,也讓人防不勝防。

騙子的騙術花樣翻新與時俱進,甚至是多種騙術並用,讓中國企業徹底昏頭。

除了前文提到的幾種之外,還有——

偽裝成知名買方的代理人,大量收貨,混淆買方與中間商,讓中國銷售方傻傻分不清;

勾結貨代無單放貨,貨代又未在中國營業注冊,無法追償;

利用金融管理落後國家的銀行,不按國際規則操作,未經允許就私自放單等。

怕騙子忽悠,更怕騙子組團忽悠,一般分六步走:

第一步,騙子先是以國外採購商的身份接近中國外貿企業,簽訂採購合約,一切都很正常。

第二步,付款的時候,採購商會以高出貨值多倍的金額打款,更離奇的是,付款的海外账戶並不是合約中約定的账戶。

第三步,採購商利用諸多借口欺騙中國企業,並說多出的款項是因為採購商在中國國內的另一個供應商沒有美金账號,需要通過現在的账戶轉運站代付。

第四步,很多中國企業本著發展長期生意的目的,都爽快地做了資金轉運站站。

第五步,當超額款項被提走,貨物也安全到港後,新一組騙子就出現了。他們假裝成支付貨款的账戶所有者,報案稱,因為自己受騙,所以才把錢打到了錯誤的账戶。

第六步,此時,接受款項的中國公司和最早的採購公司早就人間蒸發了。中國公司只能把錢全數退回,不然將面臨海外法律的製裁。

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3.騙我中國企業者,雖遠必打

隨著中國日益開放,中國企業走出國門,把產品賣到外國,既是必需,亦是必然。

面對越來越複雜的外貿形勢,中國企業又該如何避免外貿詐騙?

就企業而言,一是要完善內部管理特別是風控機制,提高警惕,避免踩雷,二是要團結起來,共享信息,幫助同行及時識破騙術。

更為重要的是,國家要為企業撐腰。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