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市場需求倒逼光伏行業升級 漢能不怕“倒春寒”

中新經緯客戶端4月29日電(玄寧)前兩天,北京氣溫驟降,降幅比月中達到10攝氏度以上,加上陰雨,體感溫度更低。情況相似的,還有漢能。不負陽春三月,漢能2018年報顯示業績持續盈利,本月又刊出私有化通函,釋放出明確信號“冬天已過”;但一個產業基地的陳年舊账,一個新產業園的落地簽約,引起外界關注解讀,猶如一陣“倒春寒”。

漢能從來不缺少新聞,我們對漢能關注已久,無意對此評判。但我想指出的是,資訊只是試圖還原過去,而投資永遠是下一秒的決定。又如香港商界超人所言:在高增長的機遇巨浪中,智者見泉,愚者見石。

在本文,我們主要想表達的以下兩個觀點:

第一,漢能主營業務穩步增收,說明企業總體處於良性發展;而持續盈利永遠是資本市場的定價基準,在漢能提出回A,科創板即將推出的背景下,公司值得看好;

第二,市場需求不斷倒逼光伏行業升級,行業整體迎來持續增長期;而技術優勢給了李河君一個阿基米德支點,“做大增量”是其打開市場的金鑰匙。

1

資本布局疊加政策傾斜,使漢能進入光伏以後快速增長,一路高歌猛進,轉捩點發生在2015年5月20日。股票市場受挫後,公司一度陷於谷底。隨後,由技術並購整合形成內生動力不斷釋放,可以證明,漢能的並購帶來不止是擴張,而是高質量的發展,更支撐了企業從扭虧為盈,到持續三年利潤增長。需要指出的是,傳統光伏企業利潤主要來自組件銷售,而漢能,至少就目前的財務數據來看,主營收入以薄膜生產裝備交付為主,因此利潤率相對高。從宏觀層面看,能源和信息的去中心化和分布式成為趨勢,顛覆了傳統資源控制的模式,核心技術的對峙成為新能源企業間競爭的核心。在這一趨勢下,漢能近三年來主營業務收入的穩步增加,說明企業處在總體良性發展中。同時,其毛利率大於40%,說明主營業務產品未處在惡性競爭的環境中;資產總額近三年來亦表現出穩步增長,也佐證了公司經營規模不斷穩步擴大。

需要指出的是,無論在全球哪個公開市場,企業的持續盈利能力永遠是資本市場的定價基準;我們認為,對於漢能來說,其技術實力,專利壁壘,代表著其內生增長源泉與質量。在目前漢能明確提出旗下港股上市公司私有化,回歸內地A股的戰略下,未來其估值水準也必將與增長質量關係密切,唯有經受住危機考驗,不斷強化薄膜技術協同效應,優化應用產品組合,才能獲得投資者的青睞。

我們判斷,在科創板即將推出的背景下,以芯片、高端裝備、新能源、生物技術等為代表的創新科技產業,將是解決目前中國諸多產業經濟問題的金鑰匙。歷史也曾上演類似的故事:2009年以來引領美國股市10年的慢牛,是以蘋果、亞馬遜、微軟等為代表的科技股;而在A股市場上,每次牛市漲幅最大的也是科技股。每當進入牛市,科技股的市盈率甚至推高到數百倍。雖然有人認為A股牛市總是不斷推高科技股本已昂貴的估值,但價值股、白馬股同樣會因資金的追捧而產生泡沫;總體上,我們相信國家發展創新產業需要依托於資本市場的扶持,相信這一大趨勢下漢能的機會。

2

就漢能資本市場的事而言,還要在資本市場解決。我們認為,對於漢能這種量級的科技公司,未來的A股上市是順理成章的事,這也和國家金融體系改革,資本市場助力創新經濟的大方向一致。一項數據顯示,我們的社會融資總額約90%都是依靠傳統商業銀行的間接性債務融資來支撐的。在這樣的金融體系和融資模式下,資金這種寶貴的資源很容易被錯配,結果往往越是不需要資金的大企業,越是會受到銀行的青睞。而那些極需要資金的創新型企業,民營企業,雖然貢獻了70%以上的就業、60%以上的稅收、和無限的發展創新潛質,但卻只能得到30%的銀行融資。因此,優質企業登陸資本市場獲取直接融資,與股東和利益相關方互動,才是我們想要的健康的資本市場。

目前,就公開信息來看,漢能提出了通過特殊目的公司置換原港股上市公司股東股票,未來登陸A股的方案。正如一位獨立分析師所言,“這一方案通過特殊目的公司實現股權層面的控制,架構設計股權層級少,最後一環對境內運營實體的綁定充分,預計上市過程中更易獲得監管層審核通過”。我們也認為,這一方案具有一定開創性,相信可為股東創造資本管理效益,相信這種在合法合規的框架下的金融創新,能夠走的長遠,甚至為香港資本市場的進一步變革創新提供先行案例。

3

漢能的行業機會在於行業升級。不可否認的是,我國光伏行業曾經走過彎路:光伏儘管面臨著棄光限電、補貼不到位等階段性風險,但總體上有著固定收益般的低風險屬性,其發展依賴人口、土地、投資、補貼等改革紅利的釋放;加上曾經長期寬鬆的貨幣政策,也讓企業容易得到資金,並給企業一個誤導“似乎錢很好借”,於是開始了舊有產能擴張。但隨著人力成本等要素的價格近年來的上升,原本可以通過擴規模、獲取廉價要素抵銷的問題變得無可抵銷,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光伏行業的病變,這種病變,我們可以稱之為泡沫。與泡沫同時出現的,則是符合市場需求的有效供給不足。

解決這一局面,需要依靠更高效生產力的引入,實現行業升級。在這一背景下,近年來中國神華、中建材、漢能等企業加碼薄膜太陽能布局,中國光伏初具多種技術路線並舉爭奪的行業態勢。麥肯錫的一份預測報告也顯示,未來光伏行業將迎來需求持續增大,持續增長的黃金時期。對於漢能來說,無疑孕育了其未來的終端市場的機會。

前文我們說,技術優勢給了李河君一個阿基米德支點,而依靠薄膜的差異化技術,漢能開發的太陽能建築一體化產品漢瓦、漢牆,則是我們非常看好的產品。我們認為其核心優勢在於:增量市場。其中的道理並不難理解,對於一棟舊房子,漢瓦與晶矽光伏電池板相比可能沒什麽成本優勢,但對於一棟新房子,既能當遮風擋雨又能發電的漢瓦,其成本和施工難度遠比普通屋面瓦+光伏電池板的傳統搭配來的實惠。

此外,近年來一個重要的商業趨勢就是:下沉。互聯網信息產業撫平了三四線城市的痛點,也成功地做大了增量市場,人和錢都開始往三四線擠。對於漢能來說,做好漢瓦漢牆市場,也要順應這一趨勢。漢能目前建立的經銷商和大客戶銷售渠道,是在業內具有優勢的資源布局,漢能要做的,是沿著自己熟悉的賽道,不斷擴大自己的舒適區。在這股“下沉”熱潮中,不止是互聯網科技企業,還有新能源、電動汽車,誰抓住三四線城市的建設升級,動能轉換,誰就抓住了巨大的增量市場。

驅動任何一個產業發展,無怪乎技術的推動、需求的拖拽、政策的牽引與資本的注入,而這些動力正在薄膜太陽能產業疊加,爆發式增長軌跡已經顯現。只是在這個資訊發達的時代,對於公眾公司,早已沒有內外可分。無論是漢能、恆大,還是海航、萬達,都無一例外的被完整暴露在聚光燈下。但在時過境遷之後,我們又不難發現,在某個特定的時點上評價一個企業,很難給出明確的判斷:它是攜夢的前行者?還是一個無法落實的自造神話?只有時間才能給出答案。但確定的是,企業的發展,亦如一年四季,當嚴冬已過,必是春天,而春天到了,就不怕倒春寒。(中新經緯APP)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