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央視網評:高校試水人臉識別,技術的進化教育的退化

學生是否認真聽講、是否玩手機、是否閉眼打瞌睡,都被人臉識別系統一一記錄在案。這對教育來說是好事還是壞事?近日,有大學在部分教室“試水”人臉識別系統,用於日常考勤和課堂紀律管理,引發很大爭議。

媒體採訪的部分學生比較支持這個系統,認為能避免刷卡的繁瑣流程。但這些支持,其實主要是針對考勤功能,而網上更多反對聲音是針對其在教學中的應用。在多數人的印象中,大學畢竟不同於中小學,一個已經成年的大學生,還需要學校用探頭來監控課堂表現,聽起來都顯得荒誕。

這看似先進的技術,底層毫無科學的邏輯支撐。一個大學生優秀不優秀,和課堂上有沒有看手機、有沒有發呆有什麽必然聯繫嗎?發呆和思考之間怎麽區分,玩手機和用手機查資料之間怎麽鑒別?大學教育如果這點自由度都不給學生,還要像管小學生一樣過於重視課堂紀律的話,那真是教育的悲哀。

在簡單粗暴的技術思維背後,可能是對大學教育的錯誤理解。這種技術監控手段,和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自主發展的理念背道而馳,其關注重點是學生有沒有“聽話”、有沒有按照老師的指令行事。我們需要培養的不是課堂表現好、善於速記的人,而應該是有獨立思考和見解的人。

不可否認,有些大學生可能在課堂上是會發呆、玩手機,但解決的方向,也應該是教授教師們調整教育方法,提高講台上的魅力。即便最終還是有些“壞學生”課堂表現不佳,甚至無法順利通過大學的考核,那也是大學教育的常態。優勝劣汰、責任自負,本也是教育的一部分。更何況,中外都不乏一些傑出人士,他們是通常意義的“壞學生”,但他們同樣在大學接受到教學之外的精神滋養,感恩他們的大學歲月。如果大學對這些人非用技術手段監控並進而試圖矯正他們,效果恐怕適得其反。

教育是非常專業的事,利用新的技術手段進行一些教育試驗不是不可以,至少要經過必要的論證程序。就這個人臉識別系統而言,這是哪個部門、什麽人決定引進的,花了多少錢,經過了怎樣的論證程序,都有必要交代清楚。隨著我們國家教育投入增加,現在很多高校的經費相對比較富裕,但是怎麽花好這些錢,卻是一個很值得探討的議題。高校“三公”經費公開這些年有所推動,但整體還是比較粗糙,不利於師生和公眾監督。

相比於事後監督,事先的“專業把關”更重要。對於大學教育,人們一直呼籲“教授治校”,就是因為考慮到教育領域的特殊性、專業性。就人臉識別對教育的利弊,如果能更充分地征詢師生代表的意見、進行公開的論證,也許就可以避免這種先試水再說的現象。所以,人臉識別系統引進課堂的爭議也再次提醒,大學的很多決策應該有更透明、更專業的決策程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