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產後的身體怎麼調養

在坐月子的過程中,實際上是媽媽整個生殖系統恢復的一個過程。恢復得不好,會影響產婦的身體健康。


產後坐月子主要是針對分娩後調理受損的身體而量身定做的一項休養計劃,坐月子是中國是傳統,凡是產後的女性都必須在家調養身體一個月,這個才能達到使產後身體恢復的目的,坐月子期間的飲食起居都非常講究,由於產後女性身體虛弱的原因都需要有專人進行護理,而產婦自己也要注意一些細則。

分娩後,產婦身體各器官會慢慢恢復到產前的狀態,子宮、會陰、陰道的創口癒合、子宮縮小、膈肌下降、心臟復原,被拉鬆弛的皮膚、關節、韌帶會恢 復正常。若養護得當,則恢復較快,且無後患;若稍有不慎,調養失宜,則恢復較慢。

原則一:要充分安靜休養30~40天

產後最重要的一件事即為休息。在坐月子這段時間,家人應同心協力照顧產婦,保證她充足的安靜休養,不論貧富或第幾次生產,甚至是小產,都要同樣重視。自然生產須休養30天,剖腹產、自然流產或人工流產,更須延長休養至40 天以上。

原則二:保證適宜的室溫

隨著氣候與居住環境的溫、濕度變化,產婦穿著的服裝與室內使用的電器設備,應做好適當的調整,室內溫度約25 ~26℃,濕度約50% ~60%,避免著涼、感冒,或者使關節受到風、寒、濕的入侵。

原則三:適度的勞動與休息

適度的勞動與休息,對於惡露的排出、筋骨及身材的恢復很有幫助。產後初始,產婦覺得虛弱、頭暈、乏力時,必須多臥床休息,起床的時間不要超過半小時,等體力逐漸恢復就可以將時間稍稍拉長些,時間還是以1 至2 小時為限,以避免長時間站立或坐姿,導致腰酸、背痛、腿酸、膝踝關節的疼痛。

原則四:保證身體清潔

頭髮、身體要經常清洗,以保持清潔,避免遭受細菌感染而發炎。尤其要注意的是,「月子」裡產婦的會陰部分泌物較多,每天應用溫開水清洗外陰部。勤換會陰墊並保持會陰部清潔和乾燥。惡露會在產後4 ~6 周排乾淨。

原則五:合理調節飲食

飲食方面就個人體質的差異性,應該有所不同。另外,產後排惡露、哺乳也許有不順的情形,或者有感冒、頭痛、口破、皮膚癢、胃痛等疾病發生,飲食與藥物就必須改變。但是坐月子的飲食還是以溫補為主,最好請醫師根據個人體質作調配比較妥善。

產後注意事項及常見併發症

1.年輕媽媽在產後出現的不適癥狀有:生殖道感染,產褥感染,從產後24小時到產後10天有兩次體溫升高38攝氏度,局限性感染,產婦感到下身紅腫發熱,

2.腹腔有疼痛的感覺,子宮內膜或肌層感染,產婦除了子宮壓痛外在產後3天還有怕冷發熱的表象,解決的辦法就是上醫院就醫治。

3.產後預防的方法有:加強孕期的保健要嚴格按醫生的要求去做,治療貧血增強機體的抵抗力;臨產前的兩個月不要盆浴防止細菌侵入身體;

4.產後保持下身清潔衛生乾爽;十天內禁止坐浴或洗澡沐浴;六周內禁止同房[難產延長]。

5.年輕的爸爸媽媽對孩子的平安出生很高興,但沒有注意到孩子出生了有的媽媽就會出現不適的癥狀。

6.年輕的爸爸要知道,這些癥狀對孩子的媽媽的身體不利,要及時到醫院治療,媽媽健康了孩子的生長就有保障了。

有些惡露屬於異常情況,應當引起注意

1、如果產後2周,惡露仍然為血性,量多,伴有惡臭味,有時排出爛肉樣的東西,或者胎膜樣物,子宮復舊很差,這時應考慮子宮內可能殘留有胎盤或胎膜,隨時有可能出現大出血,應立即去醫院診治。

2、產後發生產褥感染時,會引起子宮內膜炎或子宮肌炎。這時,產婦有發熱、下腹疼痛、惡露增多並有臭味等癥狀。這時的惡露,不僅有臭味,而且顏色也不是正常的血性或漿液性,呈混濁、汙穢的土褐色。

注意

要學會觀察惡露情況,發現其中有問題時,就要早些與醫生聯繫解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