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父母拚盡全力送我去了藤校,但是我到了美國卻舉步維艱

現如今,中國留學生和家長們已經走不出名校怪圈,仿佛申請到了美帝名校就是一切。為了上名校,家長可以為孩子付出一切,而孩子們也是不顧一切地拚命努力...但我們是否思考過:我們為什麽要上名校?我們真正對待名校的態度應該是什麽?文章這個女孩的父母拚盡全力送自己去了藤校,但是她在美國卻舉步維艱,下面跟著學霸君看看這究竟是為什麽呢?

文 | 吳老師

很多人都認為,讀個好大學,可以改變人生。其實事情遠遠沒有表面上那麽簡單。

學霸君採訪了一位就讀於某常春藤名校大二的R同學。

R同學的父母是國內二線城市的普通工薪階層。父母賣了一套房子才送孩子出國

我們來聽聽R同學作為一個“窮孩子”在常春藤盟校的就讀體驗

採訪問答實錄

Q: 你在常春藤盟校就讀一年了,感覺怎麽樣?

A: 學術方面,還不錯,非常符合我的期待。但是,社交的話,我真的感覺很難適應。

Q: 為什麽?

A: 我在國內的圈子真的算比較普通的。在這裡,突然發現周圍全部是有錢人。他們出去吃飯也是隨便吃的。我比如一頓超過10美金的都會心疼好久。他們下個館子一個人50美金、100美金是很正常的事情。別人叫我一次不去,還行。叫我幾次都不去,真的也不會再叫我了,慢慢也就沒朋友了。

Q: 那你有自己的朋友嗎?

A: 有。但是沒有真正交心的。因為真正的友情我覺得也是建立在兩個人各方面條件都差不多的情況下。比如我室友,是個美國白人。人也挺好的。但是有次春假她和朋友去坎昆度假,想叫上我。我以一個借口推掉了,但其實也是心疼那點錢。家裡真的不容易,我每次開銷其實都是精打細算的。她覺得我在故意擺架子。之後,我們的關係就沒那麽好了。

Q: 那你為什麽不和她實話實說呢?

A: 礙於面子吧。沒人願意在一個精英圈子裡承認自己家庭背景低人一等。但就算我說了,又怎麽樣呢?我還是沒法和她去坎昆。一直沒法參與到別人的日常生活裡,怎麽做好朋友?哎,這裡真的很難交朋友,尤其對於我這種沒錢的學生來說。

Q: 試過自己賺錢嗎?

A: 當然。我在學校幫教授做助教,一個小時也就十美金。我每周也沒法工作超過20小時(移民局規定的)。這些錢根本是不夠我日常花銷的。美國消費實在是太高了。父母已經和我說了,除了學費,其他要靠我自己。

Q: 後悔嗎?

A: 有時候會。但一想到父母已經傾盡全力把我送出來,我實在不可以這樣隨便放棄。但是,真的沒想到社會壓力這麽大。精英圈子真的不是想進就能進的,沒人會給我一直買單,我面子上也過不去。

Q: 大家都這麽有錢嗎?是不是誇張了?

A: 毫不誇張,周圍幾乎都是各種二代。和我家庭條件差不多的幾乎沒有。美國人在這也是有錢得很。畢竟進這樣的學校,各方面資源一定是很多的。像我這樣純粹靠自己努力,家裡拚盡全力才能過來念書的,真的是極小一部分。沒人會把鄙視放在表面,但你內心知道,大部分中國人其實是看不起我的。就算我的成績幾乎是中國人裡最好的。

Q: 那你還會鼓勵其他“窮學生”申請美國頂尖大學嗎?很多人都有個名校夢啊!

A: 會。因為我覺得至少我知道外面的世界是多麽殘酷。只有靠自己努力,才可以有一線生機。否則,連翻身機會都沒有。至少我大學還是給了我很好的教育,也算一個更好的平台吧。

Q:你之前和我們透露,你會在一個紐約的投資公司實習?名校看來幫助到你了對嗎?

A: 還好,學校確實吸引了這些公司過來招聘。但其實我的努力更重要。我投了十幾二十份簡歷才拿到這個offer。我知道好多中國人和美國人都是家裡直接安排的。大部分好實習都被那些人直接內定了。這社會真的不公平,美國也一樣。我只有靠自己努力。

名校背後的社會分層

R同學的情況並不罕見。

在一篇Boston Globe的文章“What is it like to be poor at an Ivy League school?”中,描述了窮人孩子就算僥幸的拿到了常春藤名校全獎OFFER。他們在富人扎堆的環境中所要承受的壓力也是常人無法想象的。

“Once on campus, students [from poor families] report feelings of loneliness, alienation, and plummeting self-confidence. ”

“一到學校,窮人孩子就表示了孤單,被疏遠以及自信心下降的情況。”

大學錄取真的就公平了嗎?

1. 有錢有權父母的孩子一般有很大優勢

孩子從小很多資源,高中私立名校不說。父母作為名校校友推薦本就是一個加分。加之有些極度有錢任性的父母直接捐款數百萬美元給母校。學校也不好意思不要他們那不爭氣的熊兒子了。中國這情況也有,但我想沒有美國那麽嚴重,那麽的明目張膽。記得之前讀過一個報導說,大部分美國學校校友捐款一般發生在孩子即將上大學之前。其中含義,我想不言而明了。

2. 種族歧視,愚蠢的“再平衡"策略

美國最愛玩平衡。每個精英學校都開始限制亞裔學生比例。所以如果你看過美國前十學校的種族比例,是如此的統一。這是用無數個亞洲人和猶太人所招受的不公帶來的。美國有幾個黑人運動和西班牙裔運動之後,精英大學迫於壓力,只能強行多錄取一些沒什麽實力的黑人和西班牙人,反正湊到10%就好。

白人也相比亞裔輕鬆很多。當然這和美國人或多或少有的white supremacy有關。看不慣其他人好過自己。亞裔給人的威脅感太大了,聰明,好學,而且新一代亞裔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他們真的從內心裡是很懼怕林書豪這樣的亞裔。然而,這種全面的亞裔越來越多。通過大學錄取開始打壓亞裔,成了不少白人精英社會的潛規則。

3. 很多人無法負擔大學學費

有一個驚人數據,美國收入後60%的人隻掌握了全美國不到3%的財富。大批的窮人無法負擔昂貴的大學學費。連社區大學幾千美金一學期的學費,對於那些年入低於2萬美金的家庭來說,完全無力承受。各種各樣的經濟壓力導致很多有潛力的孩子不得不放棄大學。

名校難道真的只能成為精英階級後代們的專屬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