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月經表情包」來了,女性徹底擺脫歧視的那一天還遠嗎?

2月25日,「月經表情包」一詞登上新浪熱搜榜久居不下,當天22:30,該話題的閱讀量達到3億,引發了廣大網友的討論。

事件由「全球婦女權利慈善機構英國國際計劃組織」(Plan International UK)推動的「月經表情」引起:申請通過的「月經表情」由一滴紅色的液體組成,只看圖片內容,並無特殊含義,但其使用紅色來代表月經,卻是一大突破。

在剛剛落幕的第91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印度的《月事革命》獲得了「最佳紀錄短片」的榮譽。影片講述了現今印度人們依然把月經視為汙穢,來月經的女性面臨被迫輟學、被迫強製隔離的狀況,而印度北部的一群女人在得到一台可以製造「姨媽巾」的機器後,開啟新生活,找回人權和自尊的故事。

如此種種,都是為月經「正名化」的努力。人們還可以想起,2015年倫敦馬拉松比賽上英國女孩基蘭·甘地任由經血流淌,打破了某種禁忌。然而,這種努力在全球範圍內開展得並不順利。鋪天蓋地的衛生巾廣告中,使用的依舊是潔凈的藍色,而非真實的紅色。這意味著,「月經」仍然沒有在認知上取得「正常化」「普及化」。

「月經羞恥」其實是一個全球問題。在中國,月經在一些地區仍舊被看作不詳的或是難以啟齒的事物。網友們紛紛留言:「以前班裡的男生就喜歡嘲笑悄悄拿衛生巾去廁所的女生」「買衛生巾尷尬的過來這裡集合」……本應該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卻遭如此待遇,親歷者羞於啟齒,常以「大姨媽」「例假」甚至「那個」等取代「月經」的稱呼,個中問題可謂一言難盡。

這兩個字,有那麼敏感嗎?

深究「月經羞恥」的原因,在中國,本質上還是因為「性教育」問題依然未能充分「脫敏」。不少地區仍然談「性」色變,青少年對男女身體的了解極度缺乏;家長面對「性教育」教材如同洪水猛獸。而在世界範圍看,則牽涉到宗教禁忌、男權文化等因素。作為女性生理現象的「月經」被汙名化,只是這些因素的衍生品之一。

人們目力可及的是,在社會生活的其他方面,女性群體相當普遍地遭受著不同程度的不公平對待:就業機會不均等、崗位性別隔離、傳統的婚育觀念等等,都是加在女性身體上的無形枷鎖,限制了她們在社會空間活動時身體和心靈的雙重自由。

月經的禁忌給不少女性帶來了性羞恥的體驗,有時候,也讓女性獲得了過度的道德關懷。而這種過度關懷,明面上是對婦女權益的保護,暗地裡卻是一種歧視,值得警惕——2018年,山東頒布的「月經假」草案曾一度讓「月經」成為公共談論的話題。此事最終不了了之,但因性別設置的道德關懷,暗地裡卻給商業炒作增加了歧視的噱頭。明面上加強婦女權益保護的初衷,結果卻相差十萬八千里。這無疑是需要社會反思的。

打破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不可能一蹴而就,最好的辦法就是潛移默化的滲透。「月經表情」借用與時俱進的溝通語言和傳播媒介,用一種圖片符號來象徵月經,潛移默化地改變人們談論正常生理現象的話語模式,讓圖片不只是圖片,而是一種象徵性的符號,一種推陳出新的理念,這是「月經表情」所帶來的積極意義。

更值得期待的是,有了「月經表情」之後,我們對「月經」的認知,乃至對女性問題的認知,何時能夠突破「表情包」的層面?

欄目主編:朱珉迕 文字編輯:朱珉迕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笪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