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天風看MSCI:金融股比重大 滬深股通制度建設是基礎

  來源:天風策略 

  分析師徐彪

  去年6月,A股在第四次MSCI的大考中,終以基於滬港通、深港通這一新的互聯互通方式衝關成功。在剛剛過去不久的博鼇論壇上,新任央行行長易綱正式宣布,從5月1日起滬深港通每日額度擴大4倍,總書記更是在開幕式演講上,面向全球展現我國金融業開放姿態。今年6月,A股就將正式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在漫長的爭取和調整之後,這一裡程碑式的事件究竟將對國內市場產生哪些影響?本文嘗試分析一二。

  1、關於MSCI中國指數體系的幾點說明

  雖然A股“入摩”幾經波折,但事實上MSCI對於全球第二大的中國A股市場不僅一直有覆蓋,而且覆蓋得頗為細致。在MSCI體系中能找到數百個覆蓋中國市場的指數,一度在其指數目錄下,單列了中國指數體系加以說明(此前只有美國的指數有這一待遇)。

  一部分投資者容易混淆“MSCI中國A股指數”和“MSCI中國指數”,從而弄錯成分股。這裡要區分的是,前者是MSCI在2005年編制的覆蓋A股市場的純境內指數,供國內投資者使用,其作用可以類比滬深300、中證500。在這個系列下面又細分出一些風格、行業或概念指數。而後者——“MSCI中國指數”——是我們要討論的對象,是覆蓋A股的旗艦指數,也是去年A股“入摩”指代的含義。這一指數囊括在MSCI亞洲(除日本)指數、MSCI新興市場指數、MSCI全球指數下面,從而帶來全球指數基金的配置。

  因此此次與納入A股產生直接或間接關係的指數有:MSCI中國指數、MSCI亞洲市場(除日本)指數、MSCI新興市場指數,以及MSCI全球市場指數。通過這四個指數背後的資金規模和A股納入後的佔比,可以估算出增量資金。

  要進一步說明的是,MSCI在去年底又對覆蓋A股的指數進行一系列改名(資料來源MSCI官網)。

  1)上面提到的“MSCI中國A股指數”改名為“MSCI中國A股在岸指數”,作用不變,仍供國內投資者使用;

  2)今年將發布新的“MSCI中國A股指數”,僅跟蹤中國內地與香港互聯互通機制涵蓋的個股(滬股通、深股通標的);

  3)“中國A股國際臨時大盤指數” 變更為“中國A股臨時大盤指數”,將在今年6月以5%的納入因子進入新興市場指數;

  4)新編制的“MSCI中國A股納入指數”,將動態反映MSCI新興市場中的A股。

  綜合以上,明晟官網顯示MSCI中國A股指數體系如下表所示:

  2、從A股“入摩”成分股看海外資金偏好

  去年宣布A股納入之際,MSCI給出一份222個A股標的的名單;今年3月,官網更新了一份235個標的的名單;最終的方案預計在5月14日公布(同時進行指數半年審查)。我們將235版本和222版本進行比對可以看到,新名單增加格力電器等30個標的,剔除奧飛娛樂等17個標的。

  比較新增標的和剔除標的,我們發現最顯著的差異在於市值規模。新增的30個標的平均市值是773.09億,中值550.62億;剔除的17個標的平均市值319.99億,中值282.28億(4月12日收盤價)。這一修改過程也較大程度反映了海外資金對規模和流動性的偏好。

  在目前的版本中,大金融板塊的非銀、銀行、地產仍佔據較大比重,且在這一次成分股的調整中,標的數量進一步增加。其他靠前的行業還有醫藥、交運、公用事業等。軍工和化工被剔除的標的最多。

  以總市值來看,“入摩”的A股中金融板塊也佔據絕對大的比重(單個標的平均市值偏大)。但最終國際資金將根據MSCI調整後的比重進行配置。MSCI在01年宣布調整為由自由流通股數權重計算方法編制指數,這個“自由流通市值”並非常規意義上的“流通市值”,而是由MSCI賦予每隻股票一個自由流通調整因子(FIF)計算得來,其中FIF由三因素決定:LIF(LimitedInvestability Factor,受限投資因子)、FOL(Foreign Ownership Limit,外資持股比例限制,中國FOL值為30%)、自由流通股數比例,經FIF調整過的單隻股票流通市值=單隻股票納入比例×FIF×單隻股票總市值。

  3、“入摩”節奏及增量資金

  時間上,去年6月的方案考慮緩衝滬股通和深股通當前的每日額度,因此分兩步實施5%的納入。第一步納入2.5%,預定在2018年5月半年度指數評審時實施,6月1日生效;第二步納入後達5%,在2018年8月季度指數評審時實施,9月3日生效。

  博鼇論壇上易綱宣布陸港通每日額度擴大4倍之後,上交所、深交所分別發布額度變更的通知:

  在目前每日130億的額度下,除開通首日以外,滬股通和港股通每日額度平均剩餘超過120億元(剩餘額度佔比超過90%),非常充裕;目前累計額度分別為3755億和2091億,而證監會早在16年8月已經取消滬港通、深港通總額度限制。滬股通/深股通的制度建設是A股能夠成功“入摩”的重要基礎,額度上的進一步放寬也為之後納入比例的提高創造了條件。

  關於增量資金,上面提到,此次與納入A股產生直接或間接關係的指數有:MSCI中國指數、MSCI亞洲市場(除日本)指數、MSCI新興市場指數,以及MSCI全球市場指數。我們通過官網上目前能找到的最新數據做個簡單測算。

  ①跟蹤資金規模

  去年6月披露的數據,MSCI中國指數和亞洲(除日本)指數跟蹤資金規模分別是0.014兆美元和0.2兆美元;去年9月的更新數據顯示新興市場指數和全球市場指數跟蹤資金分別為1.6兆美元和3.2兆美元。

  ②A股納入後權重

  將235個標的的FIF調整市值納入四個指數後計算權重,時間點以3月30日各指數發布更新說明為截止。

  ③增量資金估算

  根據①②計算,今年按5%納入預計將帶來1214.9億增量資金。按照兩步走的流程,預計6月和9月分別有約600億資金流入。這部分資金主要是以MSCI為基準的指數基金。

  4、從MSCI出發看外資對A股影響

  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是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重要節點。分析機構(這裡主要看公募)買入情況可以看到,去年6月以來市場對名單內的標的給予了更多關注。公募基金重倉股中,對222個標的持股佔比由中報的22.52%提高到年報是27.22%。

  個股表現來看,一個月節點,納入標的平均漲幅普遍跑贏行業漲幅,僅3個行業小幅跑輸;整個區間的數據波動加大,但勝率依然很高,只有7個行業的納入標的跑輸行業指數。數據表明資金對MSCI標的的關注度頗高。

  (注:由於235名單公布於今年3月13日,因此我們對這部分的計算取去年6月21日到今年3月13日區間內222個標的的表現情況)。

  去年開始,由於深股通開通和A股成功納入MSCI,市場對於外資持股話語權的討論越來越多。數據上看,17年之前,境外機構和個人持股佔流通A股市值的比重一直較為平穩,但17年由1.66%顯著提升至2.63%。目前外資持股規模超過兆,逼近公募和國家隊。隨著MSCI背後的指數基金正式建倉,這一比重還有望繼續提升。

  我們在之前討論A股投資者結構的報告裡曾經提到,A股市場無非產業資本、金融資本、個人資本和監管資本四類。拉長歷史數據來看,產業資本往往是前瞻指標,個人資本往往是滯後指標,監管資本往往作為調節項,而金融資本更多表現為同步指標。金融資本一般不作為行情的啟動者,但是對市場風格偏好擁有一定投票權。考慮到MSCI短期流入的規模並不大,我們認為短期有情緒提振作用,中長期取決於國內市場的吸引力。

  相關文章:

  《成長“出奇”:來自產業資本的最強信號!》

  《A股機構投資者的2017》

  5、來自韓國和台灣的經驗

  根據台灣、韓國納入MSCI的進程,1992年韓國、1996年台灣初始納入比例分別為20%和50%,此後多年才逐步提升為100%,因此A股“漸進式”全額納入MSCI也是可以預見的。

  參考韓國和台灣的案例,被納入MSCI 新興指數後,短期都會使國際資本流入,每次MSCI對於市場佔比的擴大也會對短期內的國際資金流入帶來積極影響,但中長期關聯不大。

  市場表現上看,被納入MSCI 新興指數後,短期都會使國際資本流入,每次MSCI對於市場佔比的擴大也會對短期內的國際資金流入帶來積極影響,但股票市場中長期的表現與此並沒有什麽太強的相關性。

  6、對六月之前市場風格的判斷

  根據MSCI官網消息,最終的納入方案將在5月14日左右指數半年審查的時候公布,屆時標的上可能還會有調整,但整體應該變動不大。上面提到,從不斷調整的過程中可以看出,外資仍然更偏向於大市值標的,行業上大金融、大消費佔據相當大的比重。國內的資金對於MSCI標的關注度也非常高,從17年宣布納入以來不到一年的時間,已經有超過20支MSCI主題基金問世。直觀地推測,在海外指數基金正式進入之前,會有一些資金提前進場布局,利好大金融、大消費板塊。

  但同時要考慮今年海外局勢的特殊性。在A股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的過程中,國內市場與海外市場的聯動效應也越發明顯。此前美債收益率飆升引起外資恐慌撤出,受損最大的也是大金融、大消費板塊。目前中美貿易爭端仍處於白熱化階段,在布局MSCI概念股時,也應警惕海外不確定性帶來的風險。

  從韓國和台灣的經驗來看,MSCI資金入場在短期能起到提振作用,中長期關聯不大。市場走勢和風格在中長期仍取決於國內基本面。我們在今年全年風格上仍然堅持:擾動項之後,在政策持續性、相對業績扭轉、利率大概率回落三重支撐下,成長風格將繼續體現相對優勢。

  風險提示:國內流動性收緊,海外地緣政治問題更新導致資金撤回。

  注:文中報告節選自天風證券研究所已公開發布研究報告,具體報告內容及相關風險提示等詳見完整版報告。

責任編輯:曹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