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去健身運動了,中國男人就會變得有「陽剛之氣」嗎?

最近幾天有關於「陽剛」、「少年強則中國強」的話題有點多,人們往往相信,是因為中國人來不在乎健身運動,所以丟掉了陽剛之氣。尤其是伴隨著最新的《碟中諜》上映,裡面56歲的阿湯哥依然保持著男人陽剛之氣,荷爾蒙爆棚,各種動作打戲攀岩顯示出其強壯的一面。(更別說《蘇丹》了)緊接著,當然是眾多的媒體宣揚他為了保持好身材而做的一些健身訓練。

巧的是,最近也是麥當娜剛剛過完60歲生日,但他依舊保持著良好的身材,以及較高的社會活躍度。還有獲得過奧斯卡金像獎的哈利貝瑞也剛剛度過了自己的52歲生日,完美的身材堪稱好萊塢女星的典範。

有關健身運動和身材的話題層出不窮,人們往往相信,這是因為健身運動讓這些光鮮亮麗的明星,保持著良好的身材。


但事實上,這背後更多的是顯示了一種經濟能力對自身的塑造:絕大部分情況下,經濟能力決定了人們是否「陽剛」和「性感」,這叫「時尚」,忙忙碌碌的普通大眾對於好身材的追求,顯得那麼遙不可及。


好生活人人想要,隨著年齡的升高,人們也會越來越重視自己的身體和健康,因為這關乎著自己的生活品質。在最近,另外一些比較火的健身文章之中,作者用詼諧的筆調描述了中國老年人的健身生活。因為對科學健身的知識了解比較少,所以在公園裡面健身的時候,一些動作顯得比較搞笑。比如:

吊脖子健身……

打滾健身……

當然也不能盡怪他們對健身知識的不了解,因為現在的健身知識普及(無論是對的還是錯的)都十分迅速,而且各種健身房也會時不時的深入到小區裡面去宣傳。但這些老人為什麼會選擇在公園裡面瞎做動作,而不去健身房進行訓練呢?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們覺得很鬧所以不喜歡,而且沒有伴很不習慣;另一部分原因是:健身房年卡有點貴,去不起。

很顯然,經濟能力在這裡起到了關鍵的作用。看一看國外那些知名的「老年健身」者,他們大多有著充裕的經濟生活,或者是他們的兒女們在背後支持他們,或者年輕時候有過系統訓練。但把眼光放到中國,那些在公園裡面健身的老者,他們的兒女在奮力的加班工作中,甚至還有一些年輕人連自己都養不活只能去「啃老」。這樣的生活之下,讓他們去練慢跑、力量訓練,顯得有點不切實際。

相反,國內那些擁有足夠經濟能力的老人們,大多過著比較悠閑的生活,他們會到遙遠的地方去完成他們的青年旅遊夢想,有的會鍾情於藝術,像大畫家黃永玉這樣的人物,到90歲還開著跑車到處兜風。他們能夠享受到最好的老年護理,即使沒有像國外的老人那樣去健身房擼鐵,也能夠很好的享受老年生活。


我們再來看一看小孩子。


我的朋友圈裡面有一些著名的大V,他們的孩子在暑期時有多去國外參加各種國際活動(比如印尼亞運會小火炬手),有的在頂級俱樂部參加各種馬術和擊劍運動。另一邊,有關於「熊孩子」的新聞經常在朋友圈裡面刷屏。「熊孩子」大多是父母無心力照顧(又是該死的工作),有的是交給奶奶外婆。但稍微有經濟能力的人,都會自己細心的看護或者請保姆來帶小孩。

(青少年馬術訓練,示意圖來自Bing)


父母的人格和興趣,反映在了孩子身上。起點不一樣了,要孩子自己去奮起直追,這恐怕有點難。從小的時候開始,對健身運動的理念灌輸就沒有做到位,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們的父母已經喪失了對運動健身的興趣。稍微大一點,有些父母會給他們的孩子報體育班。但我們知道,絕大部分的優秀運動員都出生於一個運動世家。而那些來自於農村的運動員,更多的是憑自己的天賦去拚搏。並不是每個人都有運動天賦,這是事實。

中國父母不敢讓自己的小孩進行各種健身運動,原因是害怕孩子會受傷出事。但我們知道,「怕受傷」絕對不是最佳理由:沒有信得過的權威教練和國際化的健身運動課程,家長們是不會把孩子送進去的。但可靠的教練和國際課程,每一個都價格不菲。

在我們分析了老人和小孩之後,年輕人的生活大概就不用說了吧。

所謂的陽剛之氣,並不是「展示肌肉」和各種運動技巧,背後更多的是一種經濟和權力的博弈。當然也會有「沒錢,但身體超級棒」的閑雲野鶴般的人物,但並不代表著每個人都會拋棄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投入到健身運動之中。「用命換錢」依然是這個社會絕大部分人都在做的事情。

(上班擠地鐵,示意圖來自百度搜索)

但,在殘酷的事實面前,那些保持對健身的熱愛、規律運動、不懈艱苦去訓練的人,更顯得精神可貴!無論如何,享受健身吧,它會給你豐厚回報的。

文案:健身樹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