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恆大67億港幣入股FF:買的是回A股的車票,不是車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6月25日下午,恆大健康產業集團發布正式公告:以67.46億港元收購Season Smart Limited(香港時穎公司)的100%股份,間接獲得了Smart King Ltd.的45%股權,成為第一大股東。

Smart King Ltd.是什麽來頭?

自賈躍亭二度遠走美國後,便全身心投入Faraday Future (法拉第未來,以下簡稱FF)的造車事業。但是老賈煩心事也不少,FF高管跟走馬燈似的,先後離職;工廠停工,被媒體稱為“龐氏騙局”;融資不順,資金鏈斷裂。

2017年間賈躍亭曾到香港為FF融資,當年底,有消息稱恆大集團在香港的基金投資了FF注冊於開曼的離岸公司3億美元,不過後來不了了之。

反而是香港時穎公司救了FF,與其合資成立了Smart King Ltd.,時穎公司出資20億美金佔Smart King Ltd. 45%的股權,而老賈以FF集團擁有的技術入股佔股33%,還剩下22%的股權則用來作為員工股權激勵。

Smart King Ltd. 全資持有“FF美國”和“FF香港”,此前斥資3.6億元拍得廣州市南沙區約601畝的製造業用地的睿馳汽車則由FF香港全資持有。

時穎公司背後的中譽集團則與恆大集團及下屬產業有密切的關係。公開資料顯示,中譽集團持有恆大健康2.66%股份,並持有中國恆大集團9.5%優先票據。

恆大健康產業集團的公告

在恆大健康產業集團收購香港時穎公司後。恆大方面委派集團董事局副主席、總裁夏海鈞擔任Smart King Ltd.的董事長。而FF官微隨後宣布經過美國政府CFIUS審批,FF正式完成20億美元首輪融資,賈躍亭親任CEO。

在贅述完交易案的情況後,三個問題隨之浮出水面:

恆大67億港幣買車真不傻

恆大要涉足汽車產業並不稀奇,恆大多年前就提出了多元化戰略。

在2014年中會議上,許家印第一次提出了多元化發展戰略,力爭盡快成為世界500強企業。許家印表示,即日起就將進入“多元+規模+品牌”戰略階段,計劃在2017年再進入200個城市,總進入城市數達350個,並加速國際化進程,進入世界10至20個國家。

“大目標”和“大戰略”,很符合許家印身上激進的標簽。

借著恆大足球俱樂部的成功,恆大不斷利用體育的影響力來為自己的新產業打廣告。

主業以外,快消品方面,有恆大冰泉,恆大糧油,哢哇熊奶粉等;文體方面,除了恆大足球隊,還有恆大音樂和恆大電影,隨後又借殼了新傳媒;能源方面,進軍了光伏產業;美容方面,收購了韓國原辰整形機構。

在許家印“以房地產為主業,金融和快消為兩翼”的戰略指導下,恆大還先後進入了文化旅遊休閑業(海南海花島)、金融業(恆大金服和恆大人壽)等。

恆大並不會無緣無故進入一個新的產業。

一位來自恆大集團內部的員工透露,恆大在2014年尋求互聯網的轉型,並且謀求在高科技產業的機會。

“2014年恆大成立了互聯網發展中心,中心內有關於電動汽車、光伏、新能源等產業的研究小組。”該人士告訴鳳凰網科技。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一直以來都是恆大集團的特色,通過成立研究小組對新行業進行調研,從而為集團的多元化戰略和發展提供智囊參考。

但是多元化戰略推行4年以來,恆大集團仍然沒有擺脫依賴於房地產的尷尬。

2018年3月26日,中國恆大發布2017年度全年業績,其核心業務利潤為405.1億,同比大增94.7%,實現淨利潤370.5億,同比大增110%,淨負債率大幅下降近60%;營業額3110億,同比大增47.1%;總資產達17618億,同比增30.4%;其中現金餘額2877億。

但許家印依然沒有放棄多元化的目標。

談及多元化戰略,許家印總是以“房地產是夕陽產業,總會萎縮”來回應外界一切關於其多元化的質疑。

2017年初,春節剛過,在恆大召開的2017集團年度工作會議,許家印的講話按慣例刊發在恆大內部刊物《恆大報》上。他明確指示,“到2020年,地產、金融、健康、文化旅遊四大產業年銷售收入超一兆,總資產超三兆,年利潤超600億。”

那麽恆大的多元化和涉足汽車產業有何關係?

恆大和全國政協委員許家印以擅長嗅風向而聞名。

2010年,中國足球經過打假打黑之後百廢待興,恆大集團果斷收購廣藥足球俱樂部,隨後,國家高層人士表達對中國足球的關注,中超聯賽的版權也賣出5年80億元的天價。

恆大早已在海南省通過海花島布局休閑旅遊產業,隨後海南省政府推出《海南省旅遊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並在2018年4月的經濟特區30周年會議上,國家長官人宣布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穩步推進自貿港建設,其中旅遊業為五大重點發展產業之一。

甚至恆大日前成立的高科農業集團,也是看到了國家政策對於農業科技的支持而設立。種種例子,不勝枚舉。

恆大進軍汽車產業,自然也是看中了風口。

諸如北汽、比亞迪、廣汽等傳統車企自不必說,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均已有所建樹;跨國巨頭諸如寶馬、大眾、豐田等也都加快布局新能源和互聯網汽車。

除此之外,混跡於互聯網圈、地產圈、金融圈甚至家電圈的企業都開始進軍新能源汽車,如集齊馬化騰、劉強東、雷軍、李彥巨集等56位投資人的蔚來,馬雲、IDG青睞的小鵬汽車等。

董明珠對新能源汽車也有著著了魔一樣的癡迷,還拉來了王健林、劉強東等人助陣;碧桂園楊國強的千億汽車小鎮也備受關注。

對於恆大來說,可供選擇的標的已經沒多少了。FF算是其中性價比比較高,也比較成熟、可控的一家。

在2018年初的CES上,FF對媒體開放了旗下FF 91車型的試駕,獲得了媒體的一致好評;此外,今年3月份,FF位於美國加裡福尼亞州漢福德市的工廠也正式開工,這個工廠佔地面積大約為9.3萬平方米,建成後將負責FF91的量產。

量產在即,意味著恆大對於FF的投資,可以避免造車運動在量產前的很大一部分風險。

另外,恆大集團並非沒有經歷過樂視及FF這樣的生死時刻。

在2006年,十周年的恆大以“大躍進”的方式跑馬圈地,兩年內土地儲備成為國內第一;2008年上市折戟後,隨之全線降價、斷臂求生;2009年以相較於淨資產40%左右的折讓,在港交所流血上市;2010年,恆大完成二三線城市布局,躋身500億俱樂部。

如果2009年的上市依然失敗,那麽和資本方簽訂的對賭協定會讓許家印一無所有。

相似的經歷,或許也是恆大願意投資FF的一大因素。

恆大67億港幣買車,真沒傻。

但是,這些就足以讓恆大付出67億港幣嗎?

回歸A股的吸引力大於一切

鳳凰網科技查閱恆大集團官網發現,在6月13日當天,恆大集團發布了《有關與深深房的建議重組合作協定之進一步公告》,公告中顯示,恆大集團旗下的凱隆置業與深深房的重組協定從2018年6月30日進一步延期至2018年12月31日。

中國恆大集團發布的重組延期公告

2016年10月3日,恆大集團的境內子公司凱隆置業與深深房簽署了《關於重組上市的合作協定》,計劃將凱隆置業旗下的恆大地產以借殼方式注入深深房。

如借殼順利完成,在港上市的中國恆大將基本轉變為控股型的平台公司。

深深房自2016年9月14日開始停牌重組,10月3日簽署《關於重組上市的合作協定》,至今已近兩年,但重組方案卻遲遲未能落地。

恆大在港股長期被低估是其尋求回到A股借殼上市的重要原因。

公開資料顯示,自2009年上市後,一直到2016年9月底,中國恆大作為恆大地產的母公司在港估值才不到700億港元,其股價長期在5港元附近徘徊。一直到2017年1月初才出現持續上揚,上漲至2017年10月6日盤中最高31.60港元。公司市值超過4000億港元,短短9個月就翻了5倍。

對於恆大來說,前有競爭對手綠地集團借殼金豐投資回歸A股,後有三六零公司借殼江南嘉捷回歸,估值都出現了大幅度增長。雖然困難重重,但恆大集團依然尋求回A股,就是為了尋求更高的估值。

這得到了來自恆大集團內部人士說法的支持。2018年5月11日,談朝暉辭任恆大健康董事會主席、執行董事職務,由時守明接任,後者系原恆大地產集團四川公司董事長。

時守明接管恆大健康產業集團,實質上是恆大更看重健康產業的信號。

此前,在恆大的規劃中,地產、金融、健康和文化旅遊是四大產業。但是在房地產調控趨緊的背景下,恆大金服已經成為棄子,高科技產業已經取代金融產業成為新的四大產業拚圖之一。

在這一決定的背後,是近期國家為高科技企業回國上市開辟了綠色通道,比如富士康提交IPO申請後僅36天,就快速登陸了A股。

一位來自恆大內部的人說,

“恆大一天不回國上市,風險就沒辦法釋放;在香港上市估值偏低,在國內上市估值高,容易融資。”

這似乎成為了恆大集團內部的共識。但恆大地產的借殼採用香港上市公司分拆回歸A股的方法,未有成功實施的先例,面臨較大的政策不確定性,特別是在房地產調控趨緊的大背景下,風險更是在不斷增加。

那麽在港股上市的恆大健康產業集團就成為恆大回A股融資的最佳選擇。“健康產業和高科技產業在概念上本來就很近。”

除此以外,在裝入汽車產業之後,恆大健康的“高科技範兒”更足了。

“如果地產板塊回歸A股上市困難重重,以後可能把健康板塊作為主要資產回國上市。”該來自恆大內部的匿名人士表示。

對恆大來說,要是能實現回歸A股,賈躍亭能擔任多長時間的CEO,廣州南沙那塊無法用來建房子的600畝工業用地以及無法保證銷量的FF電動車,重要嗎?

【本文來源於鳳凰科技,原標題為:恆大67億港幣買的是回A股的車票,不是車,作者:花子健】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