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海外網評:境外使用移動支付,還需注意這些問題

近來,在國內已經相當普遍的移動支付技術,開始走出國門走向海外,為當地人帶去便捷、高效、安全的支付新方式,受到境外消費者的歡迎。

經過10多年的發展,中國移動支付技術在國內得以鍛煉和成熟:相比其他國際領先支付平台萬分之十七的資損率,支付寶平台風控識別時間為100毫秒,平均資損率為百萬分之一;“騰訊乘車碼”的0.2秒極速驗證技術,可以提供“先乘車,後付費”的便捷出行服務……在印度、馬來西亞、韓國、印尼等國家,支付寶等中國移動支付品牌投資或合資開發了移動支付產品;在美國、英國、希臘等諸多國家,支付寶等中國移動支付的圖標頻現於商場、機場等場所。

雖然中國移動支付企業出海熱度不減,但中國支付產業在“走出去”過程中也遇到一些問題。近日,據環球時報援引尼泊爾《喜馬拉雅時報》報導稱,尼泊爾中央銀行宣布禁止在尼泊爾使用微信支付和支付寶。據稱,一些中國遊客非法使用這些支付應用,致使尼泊爾當局無法將中國遊客的消費登記為海外收入,在這種情況下商人有偷稅漏稅之嫌,於是尼泊爾當局認為這種支付方式非法。

事實上,中國遊客在境外產生的消費理應通過當地銀行,即使第三方支付也不例外。表面上看,掃碼支付這個操作是消費者將錢轉給商家,但自訂單生成那刻起,就變成了兩國金融系統間的業務聯繫。境外銀行會按照當天的匯率用外幣進行結算。如果不經當地央行旗下的清算機構,金融監管部門無法檢測到資金流向,很可能滋生洗錢、走私、偷稅漏稅等違法行為,甚至威脅當地國家的貨幣地位。

入鄉隨俗,在海外做生意更要遵守當地的法律法規。正如螞蟻金融對此次事件的回應所說,“支付寶在境外開展業務一貫遵循當地法律法規,我們也呼籲廣大用戶根據《支付寶收錢碼協議》的約定規範使用條碼支付服務。”

專家表示,這起事件在某種程度上也反映出中國支付產業在“走出去”過程中遇到的政策差異、本土化融入等問題。在政策差異上,由於不同國家的交易結算系統政策不同,一些海外銀行對支付平台轉账所承擔的結算業務疑慮重重,造成有“支付工具”卻無卡可綁的尷尬局面,無形中提高了用戶的使用門檻;在本土化融入中,很多跨境支付的企業在當地申請類似移動支付第三方支付牌照的資質還存在一定難度。

從長遠看,少數第三方支付企業的短暫遇挫,只不過是跨境支付蓬勃發展大潮中的小插曲。隨著越來越多中國支付企業采取“出海造船”的模式,依靠本地化的平台,借助本地化的團隊運營,孵化出各式各樣本土化的“支付寶”,深受當地消費者的喜愛。面對這種情況,更多中國企業需要不斷與各國的政策、法律、文化、社會等方方面面磨合,中國支付產業的國際化道路必將越走越寬廣。(海外網評論員 王法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