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谷雨影像丨導演跟拍00後12年 混世小魔王變身橄欖球達人

這個夏天的熱播劇《小歡喜》,引起了許多人對於教育的討論。大家也紛紛感歎:“00後竟然長大了。”

出生在千禧年的00後,從小就被太多人關注,也被貼上了各種各樣的標簽。為了了解00後的成長,北京師范大學紀錄片中心主任張同道將鏡頭對準北京的一所幼兒園——芭學園,對十多個孩子開始了長達12年的跟蹤拍攝。

2009年,張同道的作品《小人國》問世。紀錄片裡講述的,都是芭樂園裡孩子們的故事。

2017年,他的5集紀錄片《零零後》播出。從幼兒園、小學到中學,十多個孩子的外貌發生了變化,他們的獨立思想和自我意識也逐漸出現。在豆瓣,紀錄片獲得了8.2的高分。

最近,張同道的電影版《零零後》上映了。在前兩部紀錄片中出現的孩子,再一次出現在我們眼前,他們的變化,更大了……

片中的兩位主角,就是池亦洋和柔柔。

5歲

5歲的池亦洋想當一個英雄,天不怕地不怕那種。

他拿著棍子對著芭學園小朋友和老師喊道:“少廢話,把你們打成肉泥。”

大李老師蹲下來循循善誘開導他,拉住他的小手說:“在這個世界上,用暴力去征服別人的人是沒有出息的。”

池亦洋把棍子還給了小朋友,但還是不服氣地對著鏡頭說:“總有一天我會重新搶過來的。”

家長們受不了了,要讓池亦洋離開芭學園。

然而,對於大李老師來說,每個孩子都有可塑性,她認為池亦洋給幼兒園的孩子樹立了一個很好的男性榜樣。

在她的堅持下,池亦洋得以繼續在芭學園學習。

後來,池亦洋成了孩子王,還學著大李老師的方式去調解小夥伴們的矛盾。

看到兩個同學吵架,他先會問清楚吵架的原因,還有誰先動的手,接著耐心勸說過錯方道歉,當雙方的和事佬。

調解完,池亦洋和小夥伴們就又開始一起在土堆裡打滾玩鬧了。

5歲的柔柔想當一個公主,自由自在、無憂無慮那種。

她站在幼兒園裡展開雙臂,隨口說的話都帶著一層朦朧的詩意:“風景風景,我要呼吸一下風景。”

柔柔內心比較靦腆,她喜歡沉浸在童話書的世界,所以總顯得有點不合群。

別的小朋友都聽“孩子王”的話,去幫他撿樹葉、撿泡沫,但柔柔就不會這樣,所以孩子們就一起排斥、孤立柔柔。

有幾次集體活動,都是以柔柔的大哭收場。

但對於柔柔來說,她的坎坷還在後頭。

青春期

2015年,14歲的池亦洋在綠茵場上為了橄欖球揮汗如雨。

此前,從小學到初中,池亦洋都過著迷茫的生活,他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會不會上高中。

這有一部分原因是家庭:小時候,他的爸爸很忙,教育孩子的事情一股腦都堆給了他的媽媽。

交流機會少了,池亦洋和父親互不理解,關係一度陷入僵局。

另一部分原因,則是學習。小學考核的是成績,池亦洋從孩子王變成了差生。

他無法按時完成作業,不是他偷懶,是他真的不會。他討厭學校,每天都在想什麽時候才能不用學習。

那段時間,是他人生中最黑暗痛苦的時刻。

小小的少年,時刻都感覺到:人生沒有希望,沒有目標,世界上沒有需要我的地方。

所幸,家長沒有逼著他進行填鴨式教育,反而多給了他一些時間,讓他選擇自己喜歡的東西。

終於,池亦洋發現了橄欖球,他的世界出現了一縷光。他被震撼了,那種感覺就像喜歡上一個女孩子,暈眩、美妙。

當他在橄欖球賽場上時,即使又苦又累,他也笑得意氣風發。

教練讓池亦洋給大家示範“撲倒”的標準動作,他完成得很好。教練還抱著他說:“看到沒,爺們在這。”

或許在那一刻,池亦洋成為了他口中說的英雄。

2015年,14歲的柔柔飛往美國,開始了陌生的留學生涯。

她的學習成績很優秀,同學們都爭著想加入她的學習小組。課余期間,她的社交活動也很豐富,老師和同學們都很喜歡她。

然而,寄宿家庭卻對柔柔很不滿,經常找一些奇怪的借口想讓柔柔搬出去,有時候甚至大晚上要求柔柔搬離。

不僅如此,寄宿家庭還故意抹黑她。流言傳到了同學耳朵裡,柔柔開學的時候明顯感覺到被同學誤會和孤立了。

她給爸爸打電話,爸爸忙著工作,說了兩句就掛了,媽媽的電話也打不通。她只能自我開解:“沒辦法,被拒絕是生活常態。”

後來,柔柔搬到了一個新的寄宿家庭,他們對柔柔很好,完全接受柔柔身上的東方文化,還會幫助柔柔保留她對學習的興趣。

2017年,柔柔重回芭學園,幫助孩子們一起學習成長。

童年時的柔柔,想成為一個公主,因為公主的生活看起來完美又幸福。

而現在的柔柔,更想成為一個能幫助別人的人,一個更好的自己。

在《零零後》這部紀錄片中,我們看到了不少暖心的片段。

池亦洋想出國留學,在申請一所美國大學時被拒了,對方說,“我們學校是為優秀的學生準備的,你不夠好”。全家人都很呵護他的感受,一起幫他重新開始申請學校。

父母知道了他“早戀”的事情,沒有氣急敗壞呵斥,兩人坐在飯桌前開會討論。爸爸問他:“你覺得你一周要約會幾次?”他甚至還聊起了自己的戀愛故事,幫助池亦洋認清方向。

柔柔也被老師和家長用愛呵護支持著。

幼兒園時,內心敏感細膩的她,不擅長和孩子們溝通,大李老師耐心安撫她,不指責她不合群;發現她被孤立了,也是用巧妙的方式讓孩子們重新認識、互相靠近。

柔柔媽媽知道自己的女兒不適合傳統教育,怕孩子無法適應集體生活,於是讓她進入私塾讀書。

後來,她堅持讓柔柔學舞蹈,讓女兒接觸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就算面臨小升初的壓力,她也沒有為了成績去逼迫柔柔改變。

在記錄這些開明父母的同時,張同道也看到了很多家庭中父母持不同教育意見的情況。

“據我所知,有父母因為子女教育問題打架離婚的,也有一方完全服從另一方的。但我們拍攝的這兩個家庭,他們的方式是比較文明的,遇到問題大家都開會討論,他們整體上會比較尊重孩子的選擇。”張同道說。

多年的拍攝經歷改變了張同道的教育觀念。一開始,他認為應該讓孩子自由發展,家長要少乾預。隨著拍攝的深入,他發現,每個孩子的個性不同,所以他對待世界的方法也不一樣。此時,作為老師和家長,需要因材施教。

“愛與自由,這兩個詞都很美好,但其實還是應該有家長和老師去適當引導他。”他說。

12年跟拍

12年跟進拍攝,連張同道都沒有想到。

最初拍攝時有18個孩子,目前還在拍著的是12個。“中間有些家庭發生了一些變化,有的父母不願意拍了,害怕對孩子有影響,有的是父母可能現在不是很想拍,但其實孩子還挺想拍,這我也沒有辦法繼續拍。”說起來,張同道有點遺憾。

最後,這12個孩子一路的成長史,都被張同道記錄在了膠片中。

電影版《零零後》上映之後,引發了一波關於00後群體的討論。

有觀眾表示,片中的池亦洋和柔柔是精英00後,不能代表00後這個群體。

“其實我本來就不認為他們兩個人能代表這個群體,沒有一個人能代表一代人。確實這些孩子的家庭生活條件比較好,所以才有足夠的條件去學習喜歡的專業。這些孩子的父母也都是用他們的努力和智慧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但並不是所謂的富豪,走在北京的街頭,他們也都是普通的家庭。”張同道說。

會不會把《零零後》做成中國的《人生七年》?張同道表示:“《零零後》和《人生七年》只是長得很像,因為拍攝時間都比較長,但其實它們是完全不同的。《人生七年》是一個非常典型的社會學的拍攝,《零零後》拍攝的更多還是教育和人的成長。”

他表示,拍攝《零零後》的初衷,就是給大家提供一個參考,讓大家從作品中找到與自己孩子的聯結。

“也許你的孩子正好成長在某一階段,在某一點上有相通之處,你就知道用什麽方式處理可能會對孩子更好一點。”他說。

撰文丨蘇黎黎

編輯丨李媛

統籌 | 夏末

運營 | 楊麗菲

來源 | 微信公眾號“谷雨影像GuyuVision”(ihuozhe)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