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京東過坎:殺伐決斷,劉強東回歸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孫冰 | 北京報導

4月12日晚間和4月14日凌晨,久未對外發聲的劉強東兩次發文,回應了近期來京東一系列組織人事調整引發的爭議。

實際上,最近一兩個月來,京東一直都在各種花式上頭條、上熱搜:京東一天離職400人、京東多位C×O離職、京東將裁員1.2萬人、京東將淘汰10%高管、京東取消快遞員底薪調整公積金、京東全員995/996、京東多位“元老”高管調崗……

那場風波之後,雖然劉強東已經很少對外公開露面,但種種跡象表明:他回歸了。裁員、末位淘汰、換血、架構調整、補課、業務優化……劉強東為何要對京東“動刀”,而且還如此殺伐決斷?京東能跨過這道坎“重回創業時代”嗎?京東接下來路向何方?

“史上最大規模”架構調整

“京東最近四五年沒有實施末位淘汰製了,人員急劇膨脹,發號施令的人愈來愈多,乾活的人愈來愈少,混日子的人更是快速增多。這樣下去,京東注定沒有希望。”劉強東在4月12日的朋友圈中寫道,這算是給京東近期的一系列外界看不懂、內部也很蒙的操作一個官方解釋。

雖然媒體以“驚魂60天、嘩變60天”的標題來描述當下京東正在發生的事情,但《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從多位京東內部人士處了解到,此輪調整其實從去年年底就已經開始了,只不過最近兩個月,由於到了具體人事調整密集落地和對外公布的階段,大量人員變動尤其是離職,才引發了不少波動。預計這輪調整會在4月底左右結束。

這場變革是自上而下的,攥著手術刀的正是劉強東。經過這場“史上最大規模”架構調整後,京東集團被劃分成為了京東零售、京東物流、京東數字科技三大子集團,分別由京東商城CEO徐雷、京東數字科技CEO陳生強、京東物流CEO王振輝帶領。

京東商城無疑是京東集團目前最大的業務板塊,從財報上看,它承擔了京東集團90%以上的收入,擁有超過3.7萬名員工;京東數字科技的前身是京東金融,2013年10月開始脫離集團獨立運營;京東物流則是在2017年4月拆分成立,劉強東對其的期望是5年後成為年收入規模過千億元的物流科技服務商。

在這三大業務內部,原有的架構也都被大力度調整。以京東商城為例,被重新劃分為前、中、後台三大板塊,大快消事業群被拆分,生鮮事業部與生鮮超市7FRESH合並。而一些沒有被納入三大板塊的業務,就面臨著“關停並轉”,成為了“優化人員結構”的重災區。

對於此次調整的目的,京東內部提出的口號是“重回創業時代”,這個口號當然意有所指。

京東到底有沒有大企業病?這其實都不需要回答:2014年京東上市時只有約5萬名員工,4年時間就膨脹3倍多,僅年薪超過百萬元的副總裁級別高管就近百人。

成為巨頭當然是京東的目標,但管理這道坎兒能不能邁過去,確實是個考驗。小公司往往被對手擊敗,但大公司往往是自己絆倒自己。

一位經歷過京東創業時期的部門負責人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京東此次調整除了是京東戰略轉型上的布局要求,另外一個重要目的就是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老劉在內部多次表達過對京東內部存在管理問題的不滿,他甚至用了‘人浮於事、拉幫結派’這種很嚴重的詞兒。裁員和管理層洗牌都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當然也有文化上的改變,老劉希望整個公司回到‘戰鬥狀態’。”

這位人士還告訴記者,由於離職人員眾多,而且從VP(副總裁)、高管到總監、員工都有,因此公司裡但凡有一點兒風吹草動,都會被人在脈脈(職場社交APP)上爆料,大到各級老闆的離職轉崗、公司發布的內部郵件,小到新的加班規定、員工離職手續的辦理流程、辦公區的標語,甚至連茶水間的飲料機被抬走了都有人發到網上,並能引發吃瓜群眾的一片擔憂:京東連免費飲料都不給喝了?

據記者了解,京東這次組織調整被重用的多是“老京東人”,駕駛“三駕馬車”的徐雷、陳生強、王振輝都是京東的創業元老、劉強東的鐵杆心腹。而那些履歷亮眼的職業經理人成為了主要的“優化”對象。

這不禁讓人想到阿里巴巴也曾走過類似的“彎路”,在上市前後,阿里也高薪招募了大量服務500強、有國際化背景的頂級職業經理人,但這些職業經理人很難融入,更不要說引領公司的戰鬥文化,最終多數出局。

殺伐決斷,劉強東回歸

“優化”,是這個寒冬,無論BAT、TMD,還是創業公司,都沒能逃過的漩渦,因為人口和流量紅利正在消失,行業增長放緩,加之大環境不好,這是所有互聯網公司都要面臨的問題。

京東確實是旋渦中心的那家,而且也是第一個“開刀”到VP級別的大公司。京東此刻面臨的問題非一日形成,改變當然也難憑一夕之功,但劉強東用如此猛藥,動刀又快又狠還是很多人沒有想到的,雖然這也非常符合劉強東一貫的行事風格。

京東上市時,“公司是否會過分依賴劉強東個人”是投資人們很擔憂的問題,因此,劉強東會有意識地淡出京東日常管理,並把更多的管理權交給團隊。但如今的種種跡象表明:劉強東回歸了。

與C×O離職和高管調整相比,最受關注的還是京東對於快遞員薪資的調整,畢竟這涉及到十幾萬人和他們的家庭。京東自今年3月開始,將快遞員公積金系數從12%降到7%(北京市規定的最低線是5%)。《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採訪了幾位京東快遞員,他們大多數月薪在稅後8000元左右,少數人或者特別忙的旺季可以過萬元。

一位多年從事財務工作的專業人士介紹,如果以年薪10萬元(稅後)計算,京東公積金系數的變化,可以為公司每人每年節省5000元成本,如果再以15萬人計算,年節約成本將超過7.5億元。

4月14日晚,劉強東發內部信回應近期京東快遞員取消底薪所引發的爭議。劉強東在內部信中表示,京東物流2018年全年虧損超過23億元,如果扣除內部結算,虧損總額超過28億元,而且公司已經虧了12年,如果這麽虧下去,京東物流融來的錢只夠虧兩年。

但劉強東表示,做如此安排的目的,並不是為了節約成本,而是為了打破大鍋飯,以增加攬收單量、增加公司外部收入,提高快遞員的收入,最終讓公司免於倒閉。此次薪酬調整會大幅提高攬件提成,改變過去京東快遞員隻派件不攬件、收入差距小的典型大鍋飯機制。

他還透露,這種新模式其實在華南已經測試了差不多半年,優秀的配送員靠多攬件可以月收入四五萬元,甚至八萬元。

10年前,劉強東執意自建物流,較高品質的物流服務形成了京東的核心競爭力,才得以在電商混戰中駭客入侵。但今天,物流能不能獨立營利和發展?這是京東要邁過的又一道坎:跨過去,京東物流大概率會成為又一個千億市值的“順豐”;邁不過去,這個巨大包袱將成為“不可承受之重”,甚至有可能讓京東的任何夢想都籠上陰影。

成也物流,敗也物流。

十字路口的京東也要to B轉型?

靠“搬箱子”起家、利潤一直徘徊在盈虧線上下的京東,大企業病肯定是致命的。但更根本的還是要為京東找到一條新路。而劉強東對京東“下狠手”的最終目標無疑也與京東的轉型有關。

京東將自己的未來計劃描述為從“零售”向“零售+零售基礎設施服務商”轉型。這意味著,過去京東主要是直接服務C端的用戶,做的是把商品銷售給消費者的to C生意;而未來,京東要做的是“to C + to B”,用京東成立20多年來積累的在供應鏈、物流、技術、服務等方面的一系列核心能力,構建零售基礎設施能力,在滿足自身的業務需要之外,將這些業務能力對外開放給商業合作夥伴,而京東自身的生長空間,也將在這次開放中,完成從“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的躍升。

這一思路,可以說與騰訊、阿里等互聯網巨頭統一了方向。市場退潮時才知道誰在裸泳,在宏觀經濟環境不佳時,企業的問題和困難會更明確地凸現出來。選擇轉型的不止是京東,騰訊、百度、阿里都在談轉型,都在謀劃著以怎樣的姿態迎接互聯網的下半場。

不過,與媒體的擔憂情緒不同,資本市場對京東的轉型還是表現出了耐心和信心。資本市場對負面新聞頻上頭條的京東給出了看多的態度。最近一個月,京東股價上漲了11%,並未受到人事地震的影響。

實際上,京東股價自從去年11月股價跌至谷底之後,在過去幾個月裡一直穩步回升。目前,京東市值穩步回升至450億美元以上,也終於甩開了一度超過了自己的拚多多。拚多多已經在用戶數量上超過了京東,只不過2018年京東的用戶人均貢獻GMV(全年交易額)約為5568元;而拚多多人只有894元。

但to B這條路可並不好走,畢竟這是“基因”層面上的改變。祝東哥和他的兄弟們好運。

文字編輯:周琦

新媒體編輯:王新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