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小米市值蒸發1200億港元 自由現金流成硬傷

今年前三季度小米業績大幅增長,但自由現金流依然為-90多億港元,股價也未能贏得資本市場的力挺,短短四個月市值縮水1200多億港元,股票已跌破發行價,跌幅達13.01%

《投資者報》數據研究員 王境涵

2018年11月19日,小米集團(代碼:1810.HK,以下簡稱“小米”)發布三季報,各項財務指標呈上漲趨勢,11月20日其股價漲幅鋼彈8.38%。儘管如此,還是無法掩蓋其股價跌破發行價的事實,2018年7月9日,小米在港交所上市,發行價為16.60港元,而2018年11月23日收盤價為14.44港元,跌幅13.01%。同時,按2018年7月18日其股價最高點22.2港元來算,上市僅僅四個月,小米市值蒸發了1200多億港元,折合人民幣為1000多億。

小米股價為何會跌破發行價?它的業績真如我們看到的那麽好嗎?雷軍能否實現“小米將成為全球幾十億人生活中的一部分”的誓言?

針對以上投資者關心的問題,《投資者報》致電致函小米集團對外公布的“偉達公共關係顧問”,被告知會有專人聯繫,但截至發稿日,並未收到相關回復。

01

智能電視業務助推業績增長

2018年前三季度,小米的營收為1400多億港元,同比增長64.11%;淨利潤為110多億港元,同比增長132.94%。其中,智能電視業務突飛猛進,全球銷量達500多萬部。同時,根據奧維雲網、國盛證券研究所統計,2017年全球電視產品出貨的企業品牌對比中,小米也以157%的增速名列第一。

從小米產品的營收佔比來看,目前,智能手機和IoL與生活消費產品成為小米的兩大收入來源,根據2018年三季報,其智能手機佔公司總收入比重為67.99%,IoL與生活消費產品為22.13%。

02

估值大幅跳水 自由現金流呈負

然而,小米持續增長的業績依然沒有扭轉自身極速下滑的股價和估值,如果按某機構投資者在小米上市時以發行價16.60港元認購1000萬股,2018年11月23日收盤價為14.44港元,目前已浮虧2160萬港元。同時,從Wind的數據中也能看出,小米的動態市盈率也從剛上市時的-7.01%直跌到如今的-98.62%。

小米股價和估值為何下跌?有業內人士認為,與投資者對其未來現金盈利能力的擔憂有很大關係。其中,自由現金流是衡量企業未來價值的重要指標。簡而言之,自由現金流就是企業經營活動賺來的錢中,扣除維持企業正常運轉和保持企業競爭力的必要投入後剩餘的錢,可供分配給企業股東和債權人的最大現金額。

對此,《投資者報》研究發現,小米集團在2017年的自由現金流為-22億港元,2018年前三季度為-90多億港元;而同做智能手機的“蘋果”和在香港上市的互聯網公司“騰訊”的自由現金流一直為正,其中,2018年前三季度二者分別約552億美元和578億港元。相反,對於自由現金流一直呈負的小米來說,這無疑成為了投資者頭上懸著的一把刀。

另外,小米在三季報中也特別提到,其第三季度的研發費用同比增加90.7%。《投資者報》將其與蘋果數據相比較時發現,無論是從研發費用、淨利潤、及毛利率佔比,定位中低端的小米,與定位中高端的客戶市場,差距明顯。

03

與董明珠“10億賭約”底氣在哪?

數據勝於雄辯。以上一系列數據的對比,讓人不禁想起雷軍與董明珠在2013年12月12日的“10億賭約”。當時雷軍提出:“五年內,如果小米的營業額擊敗格力,董明珠輸我一塊錢。”董明珠當場予以反擊,要賭就賭10個億。而這場賭約,不管是大佬之間茶余飯後的調侃,還是為了達到炒作效應,我們終將要通過數據回歸一家企業的本質:以小米目前的業績能力和市場對比,到底能否超過格力?

首先,從市值來看,目前小米以2800多億港元(人民幣2400多億元)高於2200多億元的格力;其次,2018年前三季度,格力的營收領跑小米189億元,同時,格力和小米的淨利潤分別為212億元和101億元,二者相差111億元。這麽看來,即使今年小米的營收超過格力,但小米能否像格力擁有超強的賺錢能力,還有待市場檢驗。

坦率地講,當大家還糾結於小米到底是一家硬體公司還是一家互聯網公司時,《投資者報》認為,小米既可以是一個不走尋常路的硬體公司,又可以是一隻走在互聯網浪尖上的“獨角獸”,通過“互聯網”玩法和高性價比的產品,佔據消費者心智,但行銷終究只是一個企業的軟實力,最終能否以過硬的產品品質在市場上站穩腳跟,並給投資者帶來高收益,才是一家公司的真本事。(思維財經出品)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