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你知道嗎,台劇現在已經是這樣了

簡直好笑,連《綠光森林》都要拿來翻拍了。原版就很一言難盡,女主傻白甜,男主溫柔霸道,女二惡毒心機,男二守護天使,一堆的老梗。

何況,立威廉這張顏,真的很難吃下。五官沒有任何問題,拚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問題。

感慨啊,小言網文拍光了,古裝又受限制了,兜兜轉轉,攝影機開始對準了十多年前的台偶劇。除了《綠光森林》,《王子變青蛙》和《命中注定我愛你》也在翻拍之列。

想問一句,原創影視劇瀕臨絕種了嗎?

《我和我的經紀人》裡透露過影視行業的現狀,往年,橫店大概有三千多部劇在拍,今年,銳減到只剩一千多部。一千多裡,還夾雜《綠光森林》之流。確實是寒流過境。

而台劇卻悄悄地迎來春天。有陣兒流行這種說法,“TVB不行了,台偶劇時代終結了。”隻說對三分之一。TVB不如以前大勢但沒有枯竭,今年還有惠英紅加盟的《鐵探》。

重點是今天要說的,老款台偶劇那套騙三歲小孩的玩意兒確實沒落了,但台劇人沒有因此拒絕長大。相反,他們迅速調整步伐,在已成小眾的台劇圈汲取營養,茁壯成長。勢力不如從前,但口碑在節節攀升。新一代的台劇令人刮目相看。

這部打著“賈靜雯回歸之作”logo的《我們與惡的距離》,剛上映時口碑就爆了,如今豆瓣評分爬升到了9.4。

這段話品一品,再不是愛來愛去的腔調了。

甚至有人在說,它是今年的第一部華語神劇。得到評價最多的一個詞,是“真實”。案例真實,一樁發生在電影院的無差別殺人案。亂象真實,法律程序得不到徹底貫徹,媒體為搶頭條忽視對假新聞的鑒別,公眾隨波逐流一刀切地在網絡“懲惡揚善”。

看起來是很美劇的題材,編劇巧妙地把視角對準了更東方式的,也更貼近每一個普通人的,平凡家庭。

比如賈靜雯飾演的新聞台主編,最擅長的事是為了新聞“爆款”利用輿論製造噱頭。然而這個表面雷厲風行的女強人,兒子卻是殺人案的受害者,因為兒子的罹難造成的夫妻誤解,讓這個受害者家庭瀕臨破碎。

而犯罪者的家庭,受兒子殺人所累,剩下的父母和妹妹不為社會所容,在唯一清醒的母親的堅持下,妹妹改名換姓進了新聞台工作,父母則被迫回到鄉下苟且度日。

還有跟當事人無關,卻堅持查明真相的法扶律師家庭,律師單槍匹馬為殺人犯辯護遭到民眾潑糞和網絡暴力,懷孕的妻子則因為丈夫工作繁忙長期忽視忍無可忍提出離婚。

這些曾經普通又渺小的人、平淡卻美好的家庭的命運,因為一樁殺人案交織在一起。所有人都是受害者,所有人又都是加害者。《我們與惡的距離》拍出了這些每天都可能真實上演在全世界任何地方的故事,一邊讓人反思社會事件對人和家庭的影響,一邊又不得不令人自省善惡的邊界。

而且這部劇還探討了一個當下備受關注的話題,就是“殺人償命”的規則在現代法制社會中還該不該存在。儘管僅憑一個電視劇,這個問題最終可能也不會有一個標準答案,但至少它提供了一個冷靜的、可供討論的思路,判刑的震懾力,和找出凶手的犯案動機,究竟哪一個對未來社會更有幫助。

在作為殺人犯或者受害者以前,大家都是生而平等的人,到底在哪一步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而僥幸活著的幸存者們,更該做的或許不是簡單粗暴地製裁,而是避免下一次傷害的發生。用劇中法扶律師的話來說“一個案件的結束,並不是判判刑就沒了”。

從重大社會案件入手,刻畫的卻是最真實的人的故事,這大概也是《我們與惡的距離》成為神劇的理由。

因為《我們與惡的距離》,有人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你們知道不知道台劇現在已經是這樣了?!

的確,台劇曾經興盛一時。在大陸觀眾的印象中,台劇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時期——

上世紀80年代,台劇先驅代表《昨夜星辰》《星星知我心》《一剪梅》,與《射雕英雄傳》《上海灘》為代表的港劇一起,共同成為大陸觀眾的電視劇啟蒙。

90年代,台灣模仿港式武俠,不但拍出了一系列賣座的金庸武俠電視劇,還自成一派製作了不少諸如《新白娘子傳奇》《戲說乾隆》《包青天》《一代女皇》等引發萬人空巷的古裝片。而從《六個夢》到《還珠格格》的一系列瓊瑤劇,則把台灣電視劇的影響力推到巔峰,賺足了兩岸女性的眼淚。

2000年以來,台灣電視開始了偶像劇之路,《流星花園》《惡作劇之吻》《命中注定我愛你》的爆火,算是延續著90年代以來台劇的繁榮,直到2011年,《我可能不會愛你》的播出,被後來認為是偶像劇時代的終結。

這之後,隨著大陸資本崛起,台灣導演和演員大量來大陸拍戲,在偶像劇繁榮的十年過後,台劇市場開始進入低谷。

只是現在看,也未必完全是壞事。偶像劇拍不動了,怎麽辦?絕處逼得人不得不逢生。於是打開視角,不談那些爛俗愛情了,接接地氣,關注現實,了解社會,學習並接受一個擁有更多題材和思路的創作新世界。這才能出現《我們與惡的距離》。

當然好台劇不止這部。同樣出圈的,是2015年改編自白先勇同名小說的《一把青》。視角關注國軍飛行員和他們的妻子,這在大陸電視劇中,幾乎從未有過。拍戰爭題材,演的,卻是犧牲流血的男人背後,女人們的故事。

導演很聰明,把他們的老本行,拍偶像劇的技能糅雜進沉重的歷史災難中,用普通人在歷史車輪下的飄零、掙扎渲染戰爭的殘酷。有點像《無問西東》,宏大敘事,沒有,反而是小人物的情感最動人。

當然,《一把青》裡的偶像劇水準是厲害的。光是吳慷仁穿飛行員制服就值得押五星了。

演的又是撩妹十級的癡情浪子。養個傷,給女主留下一張紙條,寫“因緣負傷共床枕,願求佳人度此生。”女主要走,直接開飛機趕到火車站,搞得火車晚點開不了。

情話是這種,“你像一個導航塔,單單薄薄,平平板板,就算立在山裡,我遠遠就看得到。”“單薄”和“平板”用在女生身上是有點瞎啦,但一個帥帥的飛行員,形容你是他的導航塔,還不蘇嗎?

反正我能get到“你能給我家的感覺”這層意思。

最猛的是,開飛機兜風,開到了女主學校上空盤旋。全校女學生出來看,看得個個桃花眼。酸成檸檬的學姐嗆女主,“如果他真是來看你的,你站著別動,看他會不會回來。”氣得女主調頭就走。

她一走,男主一甩方向盤,從她頭上低空飛過,嚇得女主蹲地上。朋友,用飛機泡妞,你見過嗎?

至於後面,不劇透了,看過的都要哭死。

說說吳慷仁。早年也是演偶像劇的,萬年男二號,最出名的一個角色是《下一站,幸福》裡苦戀安以軒的備胎男二。台偶劇不吃香了,吳慷仁倒崛起了,被台灣媒體誇作“隻演好劇”的絕對男主角。

他有一種天然的蘇感。這種蘇,很難具體分析成分,可能是軟糯但低音炮的聲音,可能是白白瘦瘦高高的典型台灣男生的體型,可能是儒雅溫柔有點甜的氣質。

花美男審美之後,吳慷仁這一型,可以代表更精良的新台劇時代。《我們與惡的距離》裡,他演法扶律師。

還有一部高分台劇,我們也寫過,《滾石愛情故事》,第一集就是吳慷仁和楊丞琳的“從朋友變戀人”的故事。配合這集的主題曲《愛情》特別治愈。

吳慷仁演一個普通的上班族,有點暖男,有點懦弱,有點平淡。遇上了在唱片店打工的楊丞琳,一步步展開感情。結尾這段演得真好。兩個好朋友終於捅破了那層紙,抱在一起。

吳慷仁開始有點不適應,抱了抱,感覺到幸福,偷偷笑了。從好友升級戀人的感覺就有了。

也是這部劇突然發現,當年在《流星花園》裡演小優的楊丞琳,變美了,成熟了,演技也好棒。她主演的《荼蘼》,也掀起過話題。

《荼蘼》的呈現方式很殘忍。引子是,女主和男友原本過得開心又努力,他們已經存好了錢,準備結婚。一個更好的機會來了,兩個人可以派去上海工作,薪水翻倍。

這個時候,男友的爸爸車禍癱瘓,男友去不了上海。問題來了,女主是選擇獨自去上海開辟事業,還是留在台灣結婚然後照顧這個已然也癱瘓掉了的家?

導演拍了兩種方案,A方案,女主在台灣,結婚生子,當起了家庭主婦,日子過得雞飛狗跳。她懊悔,為什麽當初沒有選擇去上海。

B方案,女主去了上海,事業一片紅火,但感情一路受挫,最後孤苦伶仃。她也懊悔,如果當初留在台灣結婚該多好。

一針一線,把女性在家庭和事業之間的困惑、迷茫、無助無奈,繡給觀眾看。無論哪一種,都會刺痛你的心。

去年,還有一部探討父母與孩子關係的單元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關於原生家庭父母孩子關係的話題,其實同樣也是大陸觀眾關心的,《都挺好》的熱播可以證明。

《都挺好》家長裡短46集,最終也不可免俗地回歸大團圓結局,《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卻是以假設一種現實中不存在的方式,徹底撕破血緣的紐帶,比如媽媽通過遙控器控制孩子的人生,比如孩子為了考好成績取悅家長而殺貓……

荒誕,又諷刺,血淋淋的程度不比《都挺好》遜色。

諸如此類反思社會現實的台劇還有很多。去年就有高分同志題材的《越界》,還有反映校園暴力、販毒事件的《翻牆的記憶》(這部還是你們的白月光吳聘自導自演的哦)。

前年有著眼醫患、醫藥關係的《麻醉風暴》(這部劇其實已經是第二季了,延續了2015年首季的良心製作)。

此外也有號稱台灣版《請回答1988》的《花甲男孩轉大人》,涉及校園暴力的《通靈少女》,就連老題材的偶像劇也出現了許多題材新穎的好劇,比如《1006的房客》《必娶女人》《戀愛沙塵暴》《鍾樓愛人》等。

再回頭看我們這邊,線上在播的:新《新白娘子傳奇》、新《倚天屠龍記》、新《封神演義》……頂著一個“新”字,內裡盡是舊的故事、舊的套路、舊的思想!難怪黃子韜都能拿下“近期最高分”了。想想,不臉紅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