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如何理性地判斷一家公司是否倒閉?

創投圈大小事,你都能盡在掌握

騰訊創業 | ID:qqchuangye

裁來裁去勢必傷害無辜,原本好好乾活也乾得不錯的同學們也都驚弓之鳥了,自然留不住人,更也談不上培養人了。

作者 / 漢叔

來源 / Newbilitycar(ID:Newbilitycar)

第一波:倒了!倒了!倒了!

第二波:造謠!造謠!造謠!

第三波:辟謠!辟謠!辟謠!

……

其實倒閉與不倒閉有那麽重要嗎?

人從來沒有是一瞬間死亡的,都是先養成不良習慣,經過某個風雪交加的晚上,就開始生病,各種發燒咳嗽,反反覆複,再到肺部感染或者心肌衰竭。

就這樣來回掙扎醫治,再到醫治無效,再宣告死亡,這過程有些長達好十幾年。比如,抽大煙喝大花酒……這類不良習慣往往會死的更快。

同理司也沒多少家是一瞬間宣告倒閉的,就算ofo,咱們還能用app騎車呢,押金退起來是慢點,那又何妨,戴威同學在爆出押金排號到了6000以外的時候還發全司郵件並官方宣傳,用戶的押金問題,ofo可以解決(顯然可以解決,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曾經風靡一時的拉手網遲遲到2018年9月才完成最後的裁員,宣告正式落幕,對應正好是當年最強勁的競爭對手美團點評敲響港交所的鍾聲。正好也符合一個完整投資周期的時長。

也就是說一家公司從成立到正式官方宣傳倒閉往往要歷經8年,所以說,離官方宣傳還早呢。

那麽一家即將倒閉的公司都是怎樣子的呢?如同我們沒法在一個人死之前蓋棺定論,但不妨礙我們做靠譜與否的分析判斷。不靠譜的公司大概率倒閉的都很快,但凡不靠譜的公司都有以下幾個特點。

1

草菅人命

這樣的公司總是狗一陣貓一陣,一會兒大面積裁員,沒過多久融了一筆錢又瘋狂招人,按說創業不確定因素太多了,出現周期性裁員和擴張也屬正常,可周期忒短,幾乎年年都如此,那就忒不靠譜了。

裁來裁去勢必傷害無辜,原本好好乾活也乾得不錯的同學們也都驚弓之鳥了,自然留不住人,更也談不上培養人了。

這樣的事常常發生,往小的說是決策層的決策質量太低了,看不懂公司所在行業的格局也看不見行業發展終局,極易隨波逐流或因為恐懼胡亂作為;往大的說,管理層不重視團隊也不尊重人才,在他們眼裡,團隊只是達成結果的工具,無所謂“上下用心,其利斷金”。

種下什麽樣的因自然就有什麽樣的果,團隊玩政治站派別也就成了這類公司的常態,裁起人才也是惡劣萬分,罵聲一片。

2

無人可用

成功的公司各有不同,不幸的公司大抵一樣,來自這類公司CEO最大的慨歎就是無人可用,其表現到日常這類公司突如其來的出現高管團隊空降,原有創始成員被架空,然後又鬥法………

新高管為了達成使命只能一波又一波的搞團隊建設,老高管也覺得冤枉,當初那麽使勁如今卻如此被動,MMP。

創始人CEO就算是想盡辦法設法讓大家達成共識,但也於事無補,因為他身邊的嬰兒太多了,稍不留心,這個VP就哭了,那個VP就耍脾氣了,關鍵是一個個VP都覺得自己多麽多麽的了不起,還處於刷技能這種能力存在感的階段,距離“擁有能量使眾人行”差老遠了。

可CEO也沒辦法下,誰叫他那麽重情重義,說著自己也不知為何但肯定和企業成功沒啥關係的價值觀。

自欺欺人就成了這類企業的土壤,公司的人民都是好人,精於察言觀色,善於表忠誠喊口號,唯獨CEO煎熬前行,日漸消瘦。可也沒辦法,無人可用對應的往往是剛愎自用。

3

僥幸求存

僥幸心理往往要命,記得我一位哥們曾難得喝了幾瓶啤酒,餐館距離他家也就3公里不到的路程,用他的話說拐個彎就到了,自然他僥幸的在晚上酒後駕車,其結果是被人追尾,惡意索賠幾萬元,但也只能忍氣吞聲。

所以萬事總要做最壞的打算,才不至於關鍵時刻被動萬分,尤其創業如此。所以:創業首當其衝的就是要不停的融資,融完整個賽道的錢那就最好了;創業緊接其後就是要不停的找人,把最優秀的人都找來都不為過……

然而,不靠譜的創業公司覺得自己花錢效率高,競爭對手多融錢我們也未必輸;不靠譜的創業公司覺得自家團隊都是高階選手,競爭對手太low了都沒啥高學歷。

必勝的企業都是向死而生的,絕不是僥幸求生。力求資金、團隊、資源的最強悍配置,戰略上藐視一切,戰術上如履薄冰…道理都懂,可誰又真清楚強悍的定義標準呢,顯然學歷高並非能人的必要條件,顯然私交關係好並非“上下用心其利斷金”的充分條件。

私交好那是朋友愛,志同道合才是革命的同志,因為朋友在一起都是怎麽開心怎麽來,但同志在一起肯定是為了共同的理想和革命戰鬥。

胡說八道了一頓,其實也不知道說了些啥,尤其是自己遭遇過創業失敗,特別明白這種挫敗的滋味。達成共識總要伴隨認知升級,升級認知從來都是由內而外,不能來半點勉強。

你認為一家好公司應該具備怎樣的特質?

歡迎評論區留言,與大家分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