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如何從名稱一眼看出古代王爺地位高低?

在古代,皇帝對貴戚功臣除了封賞官職外,往往還會給予爵位。爵位在各個朝代不盡相同,總體上來說分為王爵、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六等。其中,王爵即我們俗稱的王爺,其地位僅次於皇帝。不過,同樣作為王爺,他們的地位也不一樣,如何一眼看出這些王爺誰更牛呢?

一些細心的讀者可能會發現,古代王爵的名稱五花八門,比如:秦王、楚王、吳王、長沙王、中山王。那麽這些名稱到底有什麽講究呢?其實要分辨王爺地位高低,光看他們的名稱就可以一目了然。

王爵分為一字王和二字王。比如上面所列舉的秦王、楚王、吳王就是一字王,而長沙王、中山王則是二字王。一字王也稱親王,封號名稱基本來源於春秋時期的國名。二字王也稱郡王,封號名稱基本來源於古代郡縣名。雖然一字王和二字王只有一字之差,但兩者地位卻很懸殊。

同樣的一字王,地位也不盡相同。傳統上“秦、晉、齊、楚”這四個封號的王爵最為尊貴,排在之後的為“周、魯、趙、魏、梁、燕、代、韓、宋、吳、越”。不過,這個排名僅僅是理論上地位不一樣,實際上未必那麽嚴格。比如明成祖朱棣(朱元璋第四子)原來是燕王,但他的地位要高於楚王朱楨(朱元璋第六子)和齊王朱榑(朱元璋第七子)。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人可能會把爵位和諡號(古代地位較高的人在去世後被給予的評價)混在一起,以至於把一字王當成了二字王。比如明太祖朱元璋的次子秦湣王朱樉,實際上他的王爵封號是“秦王”,“湣”字是他去世後的諡號。同理,劉備逢人便說自己乃是中山靖王之後,這裡的“中山王”是郡王封號,“靖”是諡號。

清朝的親王和郡王和以前朝代有很大不同,其封號不用國名而是用一些寓意美好的字,如禮親王、睿親王、鄭親王(意為鄭重,和春秋的鄭國無關)、克勤郡王、順承郡王。另外,親王的全稱要在前面加上“和碩”(滿語中“旗”的意思)兩字,郡王的全稱要在前面加上“多羅”(滿語中為禮、道、理的意思)兩字,但在絕大多數場合下,都是使用簡稱即可。

此外,我們有時候會在一些電視劇和小說中聽到“一字並肩王”這個稱呼,這又是什麽級別的王呢?按字面意思理解,一字並肩王是擁有與皇帝比肩地位的王爺。不過事實上所謂“一字並肩王”其實就是一字王,“並肩”這兩個字只是電視劇和小說為烘托人物地位給胡亂加上去的。歷史上真要是哪個王爺地位和皇帝並肩,那麽往往只有兩個結果:要麽皇帝被滅,要麽王爺被滅,一山容不得二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