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藥知識必學:石葦

石,山石也;韋,柔皮。有毛則曰皮,去毛熟治則曰韋,可見韋是一種去毛後經過加工而柔軟的熟皮。石韋因常附生於山野裸露的岩石上,葉片革質,長大而厚,柔軟如皮,故名石葦。

此物叢生石上,葉如柳,背有毛,而斑點如皮。

本品為水龍骨科植物廬山石葦、石葦或有柄石葦的乾燥葉。 四季均可採收,除去根莖及鬚根,陰乾或曬乾。處方名石韋,石葦,石尾。別名有單葉草,刀尖葯,刀口葯。

石葦葉片用口嚼微苦澀,因此歷代醫家均認為其味苦。本品產於深山陰崖,得純陰之氣而味苦,其為苦寒之品決無疑義。葉子是植物主要器官,呼出二氧化碳吸進氧氣,如同肺臟,石葦性寒苦降而宣調肺氣,可清肺化痰止咳,故能清肺氣。石韋七月采葉,陰乾,石韋喜生於山野裸露岩石或石縫中,生活環境惡劣,有耐陰、耐脊薄、耐旱耐水濕的特性。大雨後細流從生長石葦的石頭上流過,氣象乾旱時石葦葉片內卷,下雨葉片復又伸直,這練就了對水的吸收和排泄,可謂是高效調節水分,取類比象,先人認為其可利水通水道,凡行水之葯皆能清肺火,通膀胱。

石葦的藥用部位是葉子,而葉子是植物自我修復能力最強的器官,其中很多植物的葉子被證明多有止血功能。石葦葉背面滿布孢子囊,在野外不慎擦傷或被刀刃砍傷出血,刮下石韋葉子背面的棕紅色小點敷在傷口上,便能立刻止血止痛。本品既止血又涼血,血熱出血證尤為適合。

本品味苦而降,可清肺化痰止咳,配檳榔治咳嗽,治痰火清金泄熱多配黃芩、魚腥草。治療血熱妄行之崩漏、吐血、衄血:與側柏葉、梔子、丹參配伍可治療血熱崩漏;與地榆、槐花、小薊同用可治療吐血;與蒲黃、丹皮、生地配伍用可治療衄血;治療咯血可單用石葦煎服。治淋瀝遺溺,濕熱淋:與車前子、海金沙、金錢草同用可治療石淋;與小薊、蒲黃、赤芍伍用可治療血淋;與滑石、瞿麥、冬葵子配伍可治療熱淋。臨床諸多咳喘無論寒熱虛實均可以之為主葯,隨症配伍。風寒襲肺伍用麻黃湯;痰熱鬱肺伍用桑白皮湯;表寒裡熱伍用麻杏石甘湯;痰濁阻肺伍用二陳湯。

本品用於哮喘有良效。一般9歲每日用全草5錢,10-15歲1兩,16歲以上1.5兩。每兩加水1000毫升煎成300毫升,趁熱加入冰糖1兩,分3次服,3天為一療程,多數在服藥當天哮喘癥狀即平息。石葦通利而緩解支氣管肌肉緊張,可恢復通氣功能。

本葯可治瘧疾引起之肝脾腫大,脅下痞塊,病機多是瘀血阻結、挾有水飲內停。仲景以其性善降瀉,利水消腫。諸葯同用,具有軟堅消癥、瀉水逐瘀之作用;又性寒涼適合治熱淋水腫之疾。故《神農本草經》曰:「石韋主勞熱邪氣,五雇閉不通,利小便水道」,說明本品為利水通淋之要葯。

陰津不足者忌用。真陰虛者禁用,否則更傷陰液。

大家在各藥店一定看到過各式偏方。這裡就有一個專門治療婦科疾病和腫瘤類疾病偏方,可謂人盡皆知。本方為洋桃根(藤梨根)50克和刀口葯(石葦)15克洗凈浸泡2小時,放入砂鍋,加水煮至湯色紅褐即可。每日3次,或者代茶喝。本方之所以能抗腫瘤,腫瘤多是濕毒內聚引起,奇異果根和石葦皆可以清熱除濕排毒。聽朋友說電視台報導過該偏方可以治療癌症,但是具體回饋本人不知。藥店筆者走訪後看到所售奇異果根並不是地下的根部而是地上部分的藤莖。

石葦商品來源多為野生,廬山石葦主產於江西、湖南、貴州、四川。石葦主產於長江以南各省。有柄石葦主產於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東、浙江、江蘇、江西、四川、湖北等省。商品大石葦又名大葉石葦,為植物石葦、廬山石葦和氈毛石葦的葉片。小石葦又名小葉石葦,為有柄石葦、北京石葦和西南石葦的葉片。

廬山石葦(大葉)葉片略皺縮,展平後呈披針形,先端漸尖,邊緣常向內捲曲。上表面散布黑色圓形小凹點,下面密生紅棕色星狀毛,側脈間布滿棕色圓點狀孢子囊群。葉柄具四棱,略扭曲,有縱槽,葉片厚,革質。石韋葉片披針形或長圓披針形,基部楔形對稱,孢子囊群在側脈間,排列緊密面整齊。有柄石葦(小葉)葉片多捲曲呈筒狀,展平後呈長圓形或卵狀長圓形,下表面側脈不明顯,布滿孢子囊群。

以身乾,葉大而厚,背面色發紅,葉完整者為佳。習慣認為浙江產的大葉石葦為最佳。

親,中國藥店公眾號長期公開徵集稿件,如您欲抒發心聲、記錄生活、分享經驗……可以文字或圖片形式將作品發送到[email protected](郵箱),稿費=200元+閱讀量*0.01元。溫馨提示,投稿時請註明聯繫方式

喜歡的話就點贊吧!↙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