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李劍閣:我國資本市場體制改革遠未到位

12月16日,孫冶方經濟科學基金會理事長李劍閣在首屆“清華金融科技峰會暨博士生論壇”上談改革開放和金融科技兩者的關係時表示,我國在全球金融科技發展的大舞台上,雖然是後來者,但由於四十年來堅持改革開放,我們在金融科技的應用和革新上從未缺席,更未落伍。特別是近些年,在金融科技上我國一直處於第一梯隊,遙遙領先於世界上的很多國家。今後的任務不僅要在金融科技方面繼續緊跟甚至引領世界潮流,重要的是要在改革開放方面攻難克堅,打開新的局面。沒有堅實的制度基礎,炫麗的“金融科技”只能是一座不堪風雨的“沙塔”。

李劍閣表示,人工智能、大數據、智能風控和區塊鏈等金融黑科技手段正在顛覆和重塑傳統的金融生態。科學技術強力推動金融行業的發展並不是一個全新的現象。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借助科學技術我國的金融業已經取得了跨越式的巨大發展。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出國考察的時候,代表團的全部費用都是靠隨身集中攜帶的大量美元現金。那時,中國沒有旅行支票,也沒有信用卡。1988年中國銀行最先發行長城國際信用卡,但在境外只能以美元支付結算。2002年,中國“銀聯”成立。此後不久,中國居民就可以在境外使用信用卡,以當地幣支付,以人民幣結算了。這個歷史性進步,固然有科技發展的因素,但國內改革深化和經濟發展,人民幣經常項目可兌換和外匯儲備大幅增加是重要的體制基礎和物質基礎。”李劍閣說道:“中國不僅跨越了使用個人支票的階段,現在在移動支付和減少紙幣流通方面也已經走在世界的前列。這不完全是單純的金融科技進步,更重要的是因為我們放手發展了民營經濟,大膽進行了以支付體制以致整個經濟體制的改革。”

在談到資本市場時,李劍閣表示,我國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期建立股票市場。經過短暫的探索,借鑒和學習了NASTAQ的經驗,同時搭上了科技發展的快速列車,迅速形成了無紙化、電腦自動撮合和遠程交易為特徵的現代交易所模式,一直到此後十多年,紐約交易所的股票交易還保留著“遞條子、打手勢、靠嗓子”的傳統交易大廳。可見,擁有最先進科技的美國,並沒有在所有方面都能引領全球金融市場的變革。與美國一樣,如何突破“路徑依賴”和“利益固化”的障礙,是各國金融科技發展的一個課題。

他坦言,我國資本市場雖然擁有了與世界各國相比毫不遜色的現代化的科技手段,但體制改革遠未到位。在產權保護、監管與市場的權力和責任邊界的確定、法規體系的建立等方面,與發達資本市場相比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因此,李劍閣認為,科學技術的進步,並不必然帶來金融科技和金融體制的進步。世界上有不少科技相當發達的國家,由於金融理念、監管體制比較僵化保守,所以他們並沒有建立起與科技水準相稱的金融設施,這些國家的金融創新和金融服務都難以置信的落後,金融科技更是無從談起。這進一步證明了“制度高於技術”的道理。

他強調,發展金融科技要有制度改革的配合。首先必須建立寬嚴適度,可以容錯糾錯的監管體制。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FCA)於2015年正式發布的《監管沙箱》指引檔案。在英國推出《監管沙箱》指引檔案以後,新加坡、澳大利亞、美國以及歐洲一些國家也陸續進行了相應的測試。

李劍閣稱,金融與科技的恰當結合,不僅能夠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也會對金融體系帶來重要的變革。金融科技使得客戶群體、贏利模式不斷發生變化,而金融的專業性、綜合性、複雜性、風險性也會隨之變化。在我國現有的法規體系下,如何建立適應時代,鼓勵創新,既能容錯,又能糾錯的監管體制是一個重大課題。

責任編輯:吳麗華 主編:冉學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