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擁抱顛覆變革 金融科技重塑信用卡核心競爭力

  擁抱顛覆變革 金融科技重塑信用卡核心競爭力

  訪平安銀行信用卡中心市場總監李衛東

  秦玉芳

  《2017年中國消費信貸市場發展報告》顯示,2017年傳統金融機構消費信貸當年增加3.89兆元,為歷史最高增量。預計到2019年末,我國消費信貸餘額將達14.67兆元,發展太空巨大。

  消費金融市場爆發增長,為正在進行零售業務轉型的傳統銀行業開辟了新的增長髮力點。近年來,受巨集觀經濟及監管趨嚴的影響,銀行業息差收窄、利潤增速趨緩,但零售領域的信用卡業務則增長快速。截至1月23日,平安銀行信用卡的流通卡量已經突破4000萬張大關,2017年全年髮夾量超1500萬張。

  隨著金融科技發展和互聯網金融崛起,傳統金融機構信用卡業務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平安銀行信用卡中心市場總監李衛東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專訪時指出,金融科技正在重塑金融生態,未來發展的關鍵在科技創新,高度融合智能技術、賦予消費者優質體驗的創新產品和服務,將是建立信用卡差異化競爭力的核心所在。

  信用卡行業進入重塑期

  《中國經營報》:近年來,我國消費金融呈現爆發式增長,各路機構紛紛搶入,信用卡作為傳統金融機構發力消費金融的主力軍也感受到來自各方的競爭壓力。你怎麽看當前消費金融領域的競爭態勢和格局?

  李衛東:近年來,我國消費金融市場保持了快速增長,互聯網消費金融尤為突出。據艾瑞谘詢報告數據顯示,從2013年到2016年,我國互聯網消費金融交易規模實現了70倍爆發式增長,年複合增長率達317%。與此同時,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各類電商及P2P平台等金融機構紛紛發力,加劇了傳統金融機構在消費金融領域的競爭壓力。

  但隨著新技術的推廣應用,金融科技正在重塑著金融生態,產品及服務模式的創新,加快了消費信貸需求的釋放,為傳統金融機構消費金融業務開辟了新的發展太空。

  互聯網金融時代,傳統銀行的競爭對手絕不是互聯網金融企業,產業相關各方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沒有哪個機構能夠生存在自我封閉的孤島上。

  同時,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也為傳統信用卡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互聯網思維如今已經融入到信用卡產品設計及運營、市場行銷、客戶服務和風險管理等各個環節中。

  平安銀行2017年推出的“智能搶單式移動業務平台”就是試水銀行業務的互聯網共享模式。客戶可以通過平安銀行口袋銀行APP進行業務辦理的預約申請,銀行客戶經理搶單後根據客戶的預約時間、預約地點上門辦理。

  這一平台整合了證件識別、人臉識別、GPS定位及大數據模型分析等技術,通過互聯網化的創新,大大提升用戶體驗,降低服務供求雙方的鏈接成本。

  《中國經營報》:有觀點認為,隨著信用卡市場的逐步成熟,傳統細分領域已趨近“飽和”。對此你如何評價?新的競爭環境下,未來信用卡將如何實現業務發展的突破?

  李衛東:我國信用卡業發展非常迅速,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不小差距。據中國人民銀行2017年12月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末,我國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在用髮夾數量共計5.52 億張,同比增長11.18%,環比增長 6.13%。不過我國人均持有信用卡數量僅為0.36張,這一數字遠遠低於美、韓等國,所以我國信用卡其實並沒有達到“飽和”的狀態。

  另據研究機構數據顯示,我國消費信貸市場仍處於高速成長階段,預計到2019年將接近15兆元。信用卡作為傳統消費信貸市場的主體,依舊是各大銀行的主力戰場,還有很大的發展太空。

  與此同時,我國信用卡的行業格局卻因激烈競爭的態勢進入了重塑期。一方面,信用卡服務的同質化日趨嚴重,客群也趨向高度重合。另一方面,各大互聯網巨頭也在進一步蠶食消費金融市場,且步伐越來越快。最為重要的是,在消費更新的浪潮中,消費者對消費金融的期待也在更新。零碎的產品捆綁行銷、單一的商家優惠和折扣,已無法滿足消費者的實際需求,更匹配生活實際需求、更智能的一站式平台解決方案成為消費者的新選擇。

  因此,科技創新是未來發展的突破方向。高度融合智能技術、賦予消費者優質體驗的創新產品和服務,將是建立信用卡差異化競爭力的核心所在。這也是平安銀行信用卡追求的目標。

  擁抱新技術 提升競爭力

  《中國經營報》: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銀行業進入零售轉型新階段,這為傳統信用卡業務發展帶來哪些影響?

  李衛東:當前整個金融行業正在經歷一場以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技術革命浪潮,他們或是利用新技術降低成本,或是利用獨特的場景改善客戶體驗,給傳統銀行帶來很大的挑戰。

  銀行未來唯一的出路是擁抱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優化客戶體驗、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借此改變和顛覆自我,攜帶著傳統銀行的優秀基因進化成為一家行業領先的金融科技公司。

  信用卡亦是如此。呈現在業務模式上,就是科技與銀行經營管理的結合變得更加緊密,互聯網思維開始滲透到獲客、支付、服務等方方面面,整個行業的理念和運營模式都在進行全方位的革新。

  以平安銀行信用卡的分段式智能申請流程為例。傳統模式下,一個客戶若在網上申請信用卡,要填寫大約30~40個欄位,且每人都要如此。而分段式智能申請流程,通過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驅動,可根據對不同客戶的判斷給予針對性的填寫要求。部分優質客戶只需填寫四項基本內容就可提交申請並快速獲得審批結果;對於被系統判斷可能存在一定風險的申請客戶,則需要填寫相對多一些的申請資訊;而部分被系統判斷風險較高的客戶,除了填寫申請資訊,可能還需要在平安銀行口袋銀行APP上補充其他資質資料進行審核。這種“千人千面”的個性化申請流程就是金融科技在信用卡業務模式上的體現。

  《中國經營報》:銀行信用卡業務將如何實現服務的差異化和特色化更新,以提升市場競爭力?作為傳統金融機構,你如何看待無卡支付對信用卡發展的影響?

  李衛東:金融科技正在重塑銀行業生態體系,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已成為銀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未來傳統銀行的信用卡發展也要積極擁抱金融科技、強化互聯網思維,加強合作。

  2017年起,平安銀行大力推行智能零售銀行的轉型,加大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方面投入。平安銀行信用卡依托於全新的APP平台搭建了“一鍵服務”平台,用戶可在APP上實現一鍵辦卡、借款、查詢、還款等功能,同時還增加了班機延誤理賠、呼叫路線救援、理財保險等綜合性金融服務。

  利用新技術提升產品和服務的客戶體驗度。在平安銀行口袋銀行APP平台,我們通過對用戶的多維度分析,包括歷史交易情況、近期活躍情況、點擊服務模塊或產品等,利用大數據模型預測得到的每個客戶獨特的、最可能要使用的下一個功能,包括出國服務、一鍵借款、活動報名等服務項目,精準推薦給用戶,減少客戶在APP上尋找功能鍵的時間,使其用最短的時間完成想要辦理的業務。

  移動支付作為科技創新的產物,迎合了當前消費者的需求,已經滲透到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國目前已成為全球發展最快的支付市場之一,並在引領著移動支付的創新,未來肯定還會不斷出現更多的創新。其核心是以客戶為中心,以客戶體驗為導向,這一點對於傳統銀行或是互聯網公司來說都是一樣的。

  作為國內銀行業移動支付的先行者之一,從雲閃付HCE到Apple Pay,再到Samsung Pay、小米pay,等等,平安銀行信用卡一直走在移動支付潮流的最前端。在2017年,我們推出了電子信用卡——平安不帶卡,用戶一鍵申請後,最快一分鐘即可出卡。

  隨著大數據、雲計算等新技術的應用,電子信用卡在風控管理上也在進一步強化。平安銀行結合自身多年積累的風控經驗,搭建了一套完善的大數據風險控制策略體系,兼顧了網絡形態特質和傳統風險模型,實現立體化客戶畫像,精確判斷信用風險。今年,平安不帶卡還將會推出新的系列,也會有更多值得期待的功能和活動。

責任編輯:關海豐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