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娘炮演進史:一代不如一代

撰文|黃大拿

縱觀中國娘炮史,從第一代到第二代到第三代,顯然有一個大的趨勢:一蟹不如一蟹。

“男生應找回男生該有的荷爾蒙”。

謝霆鋒在《中國好聲音》中的一句話語驚四座。隨即,一篇題為《把這些娘炮們當成四害除了吧》的文章爆紅網絡。

所謂物極必反,自從影視圈“小鮮肉”當道以來,輿論的這種反彈可以說注定要來。

但是需要明確,娘炮終究只是個人的偏好,它並不違背法律。而且重要的是,自古以來,陰柔之風盛行的背後,往往透露的是時代的資訊。

來看看中國娘炮演進史。

娘炮第一代:拚顏值也不忘拚才華

“貌比潘安”,因為這個成語,人們記住了晉朝美男子潘安。以容貌俊美著稱的中國男人,潘安無疑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一個。

潘安究竟有多帥?

《晉書》上只是惜字如金地稱讚其“美姿儀”。

這個未免讓人太不甘心了。

於是,幾年前,據說由著名歷史學家、人像畫家、電腦製作人員組成了一個聯合科研小組,經過日夜突破,通過現代科技,對潘安的古屍容貌進行了還原。還原出來的潘安皮膚白皙,雙眼大而有神,鼻梁高挺,嘴角帶著迷人的微笑……

儘管科研小組的組長、某博士興奮地宣布:“我們可以有信心地告訴全社會,這個還原的潘安的容貌,99%符合歷史上真人的外觀!”但說實話,從容貌觀察,很難看出晉朝的潘安和昔日唐國強、蔡國慶等“奶油小生”有多大的區別。

沒辦法,還得回到史書中去。

作為八卦之祖,《世說新語》中記載了潘安的幾個小故事。

一個是說少年潘安拿著彈弓走在洛陽大道上,女人們見了,一起手拉手將他圍在中間。

另一個是說潘安乘車出行,“老嫗”看到都愛慕不已,紛紛向他的車裡投擲水果表示愛意,以至潘安回家總是滿載而歸。於是圍繞潘安,又多了一個成語“擲果盈車”……

男人帥了就會引來愛慕者,但像潘安這樣,連“老嫗”的心髒都少女化,為一個美男子怦怦心動,還是十分罕見。

其實這與魏晉時代的特點有關。

經過長期的戰亂,漢朝幾百年的秩序坍塌,魏晉和今天一樣,步入了一個解構的時代,於是隨之出現了各種後人看來驚世駭俗的現象,但在當年,人們卻習以為常。

還是在晉朝,另一個美男子衛玠同樣遭遇了一群瘋狂的粉絲。

《世說新語》記載,衛玠一次旅行途中,人們久聞其名,“觀者如堵”,由於衛玠身體素來虛弱 ,應付困難,“遂成病而死”。史稱“看殺衛玠”。

潘安和衛玠都是屬於秀美一類,這大概也是人們視其為“娘炮第一代”的原因。但潘安和衛玠還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即有才。

潘安是中國文學史上著名的詩人,衛玠五歲時就以神童著稱,成年後,其對老莊的精深研究讓當時的眾多名士都為之折服。

用今天的話說,潘安和衛玠的高顏值原本是可以當飯吃的,但他們卻仍然要去和人拚才華,這應該是娘炮第一代的共同特點。

娘炮第二代:甘作面首

娘炮第二代當屬唐代的張易之、張昌宗兄弟。

如果說娘炮第一代潘安和衛玠在歷史上還能博得一些好評,那麽輪到張易之、張昌宗兄弟,真的就只剩下了一地雞毛。

男人當皇帝,后宮美女充斥,女人當了皇帝,豈能獨守空閨?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就是女皇武則天最喜歡的男寵,俗稱“面首”。

武則天要替天下女性扳平一局,這不奇怪,奇怪的是其選擇“面首”的標準。

按照新舊《唐書》的描寫,張易之、張昌宗兄弟“白皙美姿容”,“傅粉施朱,衣錦繡服”,顯然具有明顯的女性化傾向。

史籍上更引用當時的人說:“人言六郎(張昌宗排行老六)面似桃花,再思以為蓮花似六郎,非六郎似蓮花也。”

今天人們談到娘炮時喜歡感歎,簡直比女人更漂亮,原來出處在這裡啊!

張氏兄弟以色事人,在女主那裡討些恩寵也就罷了,偏偏不知進退,恃寵而驕,無所不為。朝廷中敢於非議、彈劾他們的忠直之士都為此而得罪,或被貶或被殺。但張氏兄弟樹敵過多,也為最終敗亡埋下了伏筆。

神龍二年正月,武則天因病修養,連子侄和宰相均不得進見,唯有張氏兄弟陪侍左右。當月二十日,朝臣發動了旨在恢復李唐政權的政變。

在這場政變中,張氏兄弟毫無懸念地被誅殺。

娘炮第三代:“男風”與“像姑”

名為娘炮,但到底還是男人,還是為女人所寵愛。

無論潘安、衛玠還是張氏兄弟,概莫能外。

到了晚明,娘炮們又進了一步,其魅力四射之下,連男人也為之魂不守舍了。

晚明好男風,官方記載還不好意思承認,隻說福建、廣東一帶有此癖好,《五雜俎》的作者謝在杭一語揭破:我到過吳、越和燕、雲,遊歷天下幾遍,“未有不知此好者也。”

“相公”這個詞中國人可謂再熟悉不過,原本指上層社會中的年輕男子,但到了晚明,隨著男風的流行,人們開始借用這個稱呼。

後來可能有人覺得這樣使用“相公”一詞不妥,於是一音之轉,以“相公”的發音為基礎,又造出了一個新詞“像姑”。

“像姑”,真是絕妙好詞!

本質上不是女人,但從外形上來看,又比女人還像女人。這不就是“像姑”麽?

浙江吳興人臧懋循,多才藝,為浙中名流。他擔任南京國子監博士時,與英俊少年項一元相狎,而其同鄉兵部郎中吳仕銓也有此好,最後兩人均因風流罪過被貶,時人語曰:“誘童亦不妨,但莫近項郎,一壞兵部吳,再廢國博臧。”

大名士張岱在自撰的墓志銘中說,少為紈絝子弟,極愛繁華。然後舉了一大串愛好曰:

好精舍,好美婢,好孌童,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

注意,張大名士不僅喜歡“美婢”,還喜歡“孌童”,而且公然不避諱,可見當時的風氣。

晚年張岱遭遇國破家亡之痛,連布衣蔬食都常常供應不上,因此又感歎說“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學者黃裳、蔣勳認為,這一段裡,有一種對人生很深的懺悔。其實在黃大拿明史拍案看來,更像是一種炫耀:我們先前也闊過……

縱觀中國娘炮史,從第一代到第二代到第三代,顯然有一個大的趨勢:一蟹不如一蟹。

讀者朋友 ,你認為呢?歡迎和我們交流探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