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楊式太極拳第五代傳人張世昌

張世昌

張世昌,男,漢族,1943年10月生,浙江寧波人,大學文化,中共黨員,楊式太極拳第四代宗師趙斌弟子,文化學者,中國國術七段,武當百傑,楊式太極拳第五代傳人。

張世昌先生現為中國國術段位製國術管理考評員,楊式太極拳教程國術技理指導員、考評員,陝西省國術協會副秘書長、辦公室主任,陝西省段位製推廣委員會副主任,《武當》雜誌特邀編委,《全球功夫網》駐陝西站站長,《中國太極拳精英網》名譽總編,《大國術網》名譽顧問。先後被《永年太極拳志》、《楊式太極拳三譜匯真》、《中國太極拳大百科》、《當代武林名家大典》、《中國當代武林人物誌》收錄。在2016年「首屆世界太極文化節」上,當代太極拳家張世昌先生被授予「中華太極優秀人物」稱號,是首批入選溫縣「陳家溝世界太極名人牆」人物之一,這些榮譽實至名歸。

張世昌太極拳照


形與意完美結合,德與仁鑄就君子高風,用來評價一代太極拳師張世昌先生一點都不為過。歲月冉冉,厚積薄發,已近75歲高齡的楊氏太極拳第五代傳人張世昌,絲毫不見歲月的刻痕。只見他雄行闊步,精神矍鑠,思維敏捷,讓初次接觸的人都誤以為他只有50歲上下。一路楊氏太極拳架下來,舒展優美、身法中正、動作和順、平正樸實、由松入柔,剛柔相濟,一氣呵成,收放自如,讓人不得不讚歎其拳法的高超,不愧為一代楊氏太極拳大家。

張世昌先生一直戒守楊式太極拳門規戒律,不忘初心,始終以「忠實誠信,慎思自律,恆專不驕,弘揚傳承」的師門箴言,告誡每一位弟子:一要認真習拳藝;二要努力學文化;三要力求做到為而不爭,和而不同,充分彰顯人生價值;四要師門同道,平等相待;五要交流切磋,互相關愛;六要不驕傲自滿,拳人如一。並諄諄教導弟子們要遵循社會生活之規範,個人事小,國家事大,要嚴格?恪守門規戒律,養德習藝,精武尚德,造福人類,以弘揚中華國術之博大精深。

在當代社會日益高速發展的今天,張世昌先生總結前輩的技術和理論,豐富楊氏太極拳理論,其對太極的見解總是獨闢蹊徑、高屋建瓴。他說道:武學始自於道家文化,太極拳道是天人合一、三才致和之大道。是集「陰陽學說」、「五行學說」、「河洛文化」、「中醫中藥學」、「氣功導引術」、「兵學」、「力學」之大成的一門獨立的社會學科。太極拳是智慧,是修身養性、有益於人心的國術,修鍊太極拳的目標就是達到道家「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他告誡弟子和學員們,要學好太極拳,需分清虛實,陰陽相濟,恰到好處,不偏不倚,忽隱忽現,人不知我,我獨知人,才算得上是真太極。習練太極拳需要的是堅守內心的那一份清明,太極練的不只是外在功夫,更加註重心性的修鍊。周身空無,無形無象,如此境界,若不修心,如何而來。

他總是不厭其煩的親身傳授楊氏太極拳的精到要領,比如立身中正,並不是昂首挺胸,而是要含胸拔背,表現出一種平和圓柔的效果,一種自然而然的狀態。松肩沉肘,是底氣十足,自然放鬆的表現。太極以行雲流水般的內斂,一招一式無不體現出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柔和未必是軟弱,沉默未必是畏懼,退卻未必是膽怯。這樣的真知灼見也完全可以應用到我們現實生活中,也是我們的一種處事之道,使很多太極拳初學者茅塞頓開,更堅定了對楊氏太極拳法的深入學習。


張世昌指導學員練拳


在問及張世昌先生因何機緣學習太極拳時,他總是感念恩師趙斌,「此生有幸接觸趙斌老師並與恩師成為忘年交,是我的福份。恩師真切教給我的不僅僅是拳術,還有那國術的精神和太極的文化。恩師以山一樣高的品格、海一樣闊的胸懷、龜蛇一樣靜的心態、四庫一樣豐富的知識。潛移默化地感染著我,影響著我,熏陶著我,使我一生受用不盡。如果沒有恩師,也就沒有後半生我與太極拳的機緣際會」。

張世昌先生自1965年開始與楊式太極拳第四代宗師趙斌先生學拳,系統掌握楊式太極拳的技術和理論體系。多年來堅持國術鍛煉並積極組織周圍鍛煉者進入國術健身隊伍,是陝西省境內最早學習、宣傳並且按照中國國術段位製楊式太極拳教程標準,堅持鍛煉、培訓、訓練的太極拳習練者,自2013年開山授業以來,至今五湖四海學生無數。

一代太極拳家張世昌先生的陽剛至偉,他的言辭字字珠璣,句句箴言,時刻彰顯太極之奧義,讓我們沉浸其中久久不能自拔。在國家大力發展和促進國術文化事業建設、大力弘揚中國傳統國術文化之際,張世昌先生殷切的希望各界人士共同弘揚、傳承和發揚光大祖國傳統文化,並將繼續以傳播楊式太極拳為使命和責任,為中華國術文化之振興而不懈努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