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董卿:做《朗讀者》跟種地差不多,好種子保收成

北京的隆冬,寒風刺骨,但擋不住粉絲的熱情。一襲白衣的董卿,所到之處,排成U字型長隊的年輕人紛紛舉起手機,尖叫“回頭啊”“往這邊走啊”,場面熱烈不亞於明星見面會。1月15日,《朗讀者Ⅱ》新書發布會在國家博物館舉行。

《朗讀者Ⅱ》2018年8月收官,2019年1月出版同名書籍。“它很像南方的水稻,一年有兩次收獲的季節。”董卿說,“其實細想,做節目的過程跟種地的過程也差不了多少。我們從頭一年的冬天就要開始選種子,像薛其坤校長、賈樟柯導演,這都是優質種子,他們能夠保證我們的收成。只不過種子是稀缺資源,有時候不太好請。”

在“故鄉”一期,嘉賓之一是賈樟柯。為了請賈導,節目組從2017年就開始聯繫,一直未果。2018年1月3日,董卿清楚地記得這個日子,“實在按捺不住,自己給他發了一個簡訊”。

當時賈樟柯正在拍《江湖兒女》,非常忙,簡訊偶爾回,大部分不回。“這時候我要忘記自己是一個女性——還是一個不錯的女性,就算他不說話,對我也是一種回應。”董卿的團隊也很配合,隔三岔五地通風報信,“賈導的電影拍完了”,趕緊發“賈導,祝賀電影殺青!撒花”;“賈導今天生日”,趕緊發“賈導生日快樂”…… 2018年6月1日,賈樟柯終於坐到了董卿的對面。

這樣的故事太多,但董卿回想起來很幸福:“當賈導站起來輕聲細語地說‘我好像很久沒有這樣敞開心扉了’,當畢飛宇說‘兩個多小時了嗎?我覺得我隻說了20分鐘啊’,當張院士走的時候握著我的手說‘董卿,這個過程太愉快了’,我覺得很值得。”

賈樟柯來到了新書發布會現場,他鄭重解釋:“我確實是一個非常不好的朗讀者,當時壓力非常大,一是在拍片,工作很忙;二是我一直有顧慮,我講話有山西口音,怕上《朗讀者》,這個國語不過關。但自從上完《朗讀者》,我就愛上了朗讀,前一陣子還參加了詩歌朗讀會,希望大家能原諒我的山西口音。”

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也來到現場,他笑言:“以前我基本不看電視,現在我的手機上存了《朗讀者》很多影片,煩躁的時候、沒有靈感的時候就看一看。”

董卿覺得,《朗讀者》的意義在於能夠“見人”,“所有藝術創作裡,最觸動人心的就是人,沒有什麽比這個更寶貴”。

不久前,薛其坤憑借“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實驗發現”,獲得2018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在《朗讀者Ⅱ》中,科學和文學如何巧妙對接是要突破的難點,到最後,科學家都展露出了他們最真實、最可愛的一面。董卿說:“我們談了‘量子反常霍爾效應’,但大家記住的是薛校長很萌地舉起咖啡杯,‘小董,乾一個’,然後問我,‘小董,生魚片吃過嗎’。”

作為製片人,董卿做《朗讀者》第一季和第二季的心態不同,“如果說第一季是無知者無畏,那第二季就有顧慮了——會不會還有那麽多人喜歡?萬一不那麽好怎麽辦?”直到有一天,96歲的“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來到節目現場。

96歲的吳老每周還有專家門診,甚至每周還為病人開刀。在他80多歲的時候,也已經是泰鬥級專家了,他遇到一個21歲的武漢姑娘,肝髒上長了一個海綿狀血管瘤,大得像一個小球,肚子都隆了起來。因為難以保證安全,沒有一個醫院和醫生願意為她開刀,吳孟超是這家人最後的希望。沒想到,吳孟超很快安排了手術。跟隨吳孟超多年的一位助理說:“這個手術您也敢接?弄不好您晚節不保。”吳孟超說:“我的名譽算什麽?我的名譽和她的命比,哪個更重要?治病救人是我們的天職。”

董卿聽到這個故事很受震動:“一個德高望重的耄耋老人,能夠如此坦蕩地對待這些身外之物。更何況我們年齡只有他的一半都不到,我們又何必為了很多紛紛擾擾的外界因素去束縛自己呢?”

《朗讀者Ⅱ》全書共收錄62位朗讀者的深度訪談,並新增“走進朗讀亭”和“導演手記”板塊。在600天內,近5萬人次走進朗讀亭,留下了4000小時的朗讀素材,“走進朗讀亭”收入了普通人的真情朗讀,“導演手記”則展現了台前幕後不為人知的故事。《朗讀者》第一季同名圖書已與俄羅斯、德國、印度等6個國家的出版社簽訂了8個語種的版權合作協定,在未來一兩年內出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