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古代下九流都是一些什麽人?原來具備三個共同特徵的人都算

南宋遺民謝枋得曾記載,元朝社會把人分成十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後來,清朝的趙翼在《陔余叢考》中改了一下,變成這樣: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獵、八民、九儒、十丐。

這兩個說法,都是把“儒”放在第九位,只不過一個放在“娼”的後面,一個放在“民”的後面,這也是“臭老九”這個詞的來歷。

元朝對人進行等級劃分,一直被後世大肆批駁。不過,這種劃分,不過是因為把“儒”放在第九位罷了。其他朝代,都把“儒”放在很高的地位。但是,雖然放在很高的地位,卻並不表明其它朝代的人沒有等級。實際上,等級劃分,比元朝還細,有“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這樣的分層,所體現出的人與人的差別,同樣的巨大。

那麽,在古代社會中,哪些人屬於下九流呢?

關於下九流的說法有很多種。

第一種說法:一戲子、二推、三王八、四龜、五剃頭、六擦背、七娼、八盜、九吹灰。

第二種說法:一巫、二娼、三大神、四梆、五剃頭、六吹手、七戲子、八叫街、九賣糖。

第三種說法:一師爺、二衙差、三升秤、四媒婆、五走卒、六時妖、七盜、八竊、九娼。

當然了,還有其它一些說法。不過,所有這些說法,總結起來,被歸入下九流的人,都有以下一些特徵。

一、勞力者。

古代社會一直比較輕視“勞力者”。“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這是孟子曾提出的著名論斷。在這個論斷裡,直接把勞動人民放在下等的地位,而把統治者放在上等的地位。自然,所有的勞動人民,就成了“下九流”。

上面提到的“下九流”分類中,比如剃頭、擦背、吹手、衙役、梆、賣糖、升秤等等,無一例外不是勞動人民。

二、欺騙者。

如果我們仔細分析“下九流”中的人物,我們會發現,列入“下九流”的人中,有很多屬於“欺騙者”。

比如“盜”“竊”這樣的人,屬於不勞而獲,用暴力或者欺騙手段,竊取別人的勞動成果。

比如“巫”“大神”這種職業,則是利用“鬼神”來說事。古人雖然相信鬼神,但是,究竟“巫”“大神”的話,是真正傳達鬼神的意思,還是他自己假借鬼神之口說話,其實誰也不知道。如果他是假借鬼神之口說話,那麽,他明顯就是欺騙者。所以,古代對“巫”這種人是很警惕的。古代也發生過多次禁巫的事情,對於用“巫蠱之術”害人的,更是會嚴厲打擊。

再比如叫街(也就是乞丐)、師爺、媒婆、龜、娼等等,這一些職業,雖然也付出了一定的勞動,但是他們的勞動只能算是使了“巧力”。也就是說,不是通過誠實勞動得來的,因此也算是一種“欺騙”。

三、道德低下者。

古代非常重視道德,常常把道德排在第一位。

比如師爺、媒婆這些。古代對依靠“說話”來做事情的這些人,都有一種偏見。春秋戰國時期的縱橫家,就是依靠“說話”來做事情的,而他們實際上對後世產生了較大的壞影響。比如張儀欺騙楚懷王,欺騙趙國等等,顯示出其道德的低下。而師爺、媒婆這一類,也有可能出現誇大、不實的言論,社會因此把他們判入道德低下者行列。

再比如龜、娼、盜、竊這一類,他們所做的事情,確實也是道德低下的工作,無可爭議。不過,整個古代社會一方面允許龜、娼這一類人存在,並不取締他們。另一方面,又從道德上對他們做一個低下的判斷,這也算是古代皇權社會的一種怪胎吧。

更值得玩味的,是《左傳》中的一句話:“君子勞心,小人勞力。”

“勞力”的勞動人民,直接就被判為小人,判為道德低下者。“勞心”的統治者,直接被判為“君子”,判為道德高尚的人。統治者的這種霸道,已經到了讓人瞠目結舌的地步。

(參考資料:《左傳》《孟子》《陔余叢考》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