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腦科學與教育:怎樣的教學能培養出好的創造力?

圖片來源:攝圖網

怎樣才能培養人的創造力?目前為止,腦科學的研究成果為我們提出如下6個方面的啟示。

1. 激發內在動機

研究發現:動機會影響多巴胺神經通路相關的紋狀體和前扣帶回等與基本認知過程相關的腦區,這些腦結構與個體注意抑製能力、注意模式、工作記憶,以及概念表征距離等都存在密切的相關性。動機通過以上相關腦區影響個體資訊處理的有效性,從而顯著影響個體的創造性。提出創造性的問題是創造力的主要表現,正性情緒狀態能夠提高個體創造性問題提出能力,尤其表現在個體提出創造性問題的數量及類別上,恐懼和避免負性評價對創造性問題提出能力有著顯著的抑製作用

憤怒情緒下個體顳中回、顳上回的激活會減少,這阻礙了資訊處理的速度,以及對相關記憶的提取和知識的加工,並且影響了對無關資訊的抑製,不利於創造性評價。新穎性是創造力的主要特徵,消極情緒狀態顯著地阻礙了個體的影像新穎性和文字新穎性加工活動,從而阻礙創造力的發展。

2. 產生認知衝突

當人有了強烈的求知欲後,如果被激發產生認知衝突,就會對問題產生積極主動的思考。研究表明:相比普通圖片,個體對新穎圖形的加工能夠誘發更大的右腦頂區腦電波波幅,這反映了影像中含有的新穎性資訊所誘發的認知衝突能夠促使個體對新穎影像進行更深入的記憶編碼與加工,有助於更加積極的認知投入,並促進個體對科學概念的習得、新穎問題的提出以及創造性答案的生成。因此,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能夠使學生產生認知衝突的“兩難情境”,或看似與現實生活和已有經驗相互矛盾的情境,以此激發學生的參與欲望,啟發學生積極思維,引導學生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領悟方法、學會知識,發展能力。

圖片來源:pixabay

3. 促進自主建構

在創造性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個體積極主動的自主建構過程尤為重要。自主建構包括認知建構和社會建構。認知建構需要將已有知識經驗和當前問題主動聯繫起來,以尋找創造性的解決方案。研究表明:具有良好知識經驗建構的個體,創造力更高。

如相比常人,具有深厚音樂知識及作曲經驗的音樂家在發散性思維過程中有更大的雙側額葉激活。

研究表明:互動可以促進團隊創造性觀點產生,且前額葉和顳頂聯合區的腦間同步性與團隊的合作行為、團隊創造性呈正相關。

4. 重視反思評價

在得到一個初步的創造性問題解決方案之後,積極的反思評價能夠幫助個體對所提出的創造性方案進行驗證和優化。在驗證和優化過程中,高認知控制有利於個體有目的地、系統地分析資訊,促進新穎觀點的適用性評價。腦成像研究也證明:個體在完成創造性評價任務時顯著激活了負責認知控制的執行控制網絡,包括背外側前額葉和背側扣帶回

5. 注重應用遷移

個體需要使用一些策略來幫助自己產生創造性的答案,而應用遷移就是非常有效的一種創造性思維的方法。研究表明:頓悟的形成與原型啟發及關鍵資訊的利用緊密相關,其過程激活了與認知控制及語義資訊的創造性整合相關的額葉、顳葉、扣帶前回,以及與新異而有效聯繫形成相關的海馬在內的廣泛腦區。頓悟是創造性問題解決的關鍵階段,合理的遷移有利於頓悟問題的解決

6. 強調全腦發展

從大腦結構角度分析,長久以來“左腦負責邏輯思維,右腦則負責創造性思維”的觀念深入人心。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當前的創造力的腦神經科學研究結果打破了“右腦是創造力的源泉”這一神話。多項國內外研究檢驗了個體在完成常見創造力任務(如:頓悟、發散性思維、遠距離聯想、言語創造性和圖畫創造性)時的大腦激活狀態,結果表明:個體在完成這些任務時,主要激活前額葉、頂葉、顳葉及前扣帶回,根據創造力任務的不同,視覺皮層、海馬、胼胝體等其他腦區在不同任務中也有不同程度的激活,並且涉及多個腦網絡之間的合作。

例如,當個體完成最經典的創造力任務——多用途任務時,如說出常見物體(如空紙盒)有趣又新穎的用途時,他們大腦裡兩個非常重要的腦網絡:默認網絡和控制網絡之間的功能連接會增強。默認網絡有利於從長時記憶裡提取潛在的有用資訊來產生候選觀點,而控制網絡經常被用來評價候選觀點的有效性,並修正它們以滿足任務具體目標的限制。不僅如此,在不進行創造力任務的靜息狀態時,掃描個體的大腦成像會發現,高發散思維個體默認網絡與左側前額葉耦合的程度也顯著高於低發散思維個體。

可見,在創造力產生的神經機制上,創造力任務的完成並不依賴於某一單側腦區,而是大腦多個區域之間的同時激活與合作。這些結果可能是由於創造力是一種高級思維能力,是一種複雜的思維加工過程,它的產生涉及多個腦區負責的多種認知能力及思維過程的共同參與,如工作記憶、認知控制、發散思維和聚合思維等。因此,應注重多種認知能力的培養,同時促進左右腦的發展,而非執著地“開發右腦”。

作者介紹

胡衛平:陝西師范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基礎教育品質監測協同創新中心副主任,現代教學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教材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修訂專家組副組長,國家高中物理課程標準修訂專家組成員,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高等學校教育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創造力研究協作組組長。

(原文刊於《教育家》2018年五月刊上,本文略有刪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